十年影像路,半部手機史

2024-07-26     36氪

移動影像,加速擁抱「全民創作」時代。

曾幾何時,被譯作video art的影像藝術,還只是一門充斥著專業門檻的精英敘事。但是隨著科技與媒介形態的發展,從20世紀60年代電視媒體的泛濫,到後來以DV數位技術為標誌的第三次影像技術革命湧現,再到以互動媒體為代表的影像藝術分支,開始把作品的一部分控制權交給觀眾。

當下,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數字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拿起手中變得越來越輕便的智慧型手機,在去中心化傳播的社交媒體平台,捕捉並分享自己眼中的精彩瞬間和動人時刻。至此,搭載影像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不再只是一部起到通信互聯功能的冰冷硬體,同時也是引領又一輪社會人文變遷的錨點。

直接觸達的數十億消費者,讓智慧型手機這一超級終端擁有巨大的消費文化潛力。也正是如此,曾經遙不可及的影像藝術,才能得以在新一代媒介形式中得到釋放和傳承。可以說,在過去幾年移動影像日新月異的發展之下,一個全新的創作者時代已然來臨。而更重要的是,一種引領影像文化變遷的科技力量也隨之顯現。

技術賦能人文,引領文化變遷。7月26日,vivo在青海西寧這個地處青藏高原的省會之城,以2024影像盛典回顧了過去十年的移動影像之路。對於vivo而言,十年影像路,也是半部手機史。

盛典之上,與導演辛爽共同推出的《需要我時打給我》短片,也代表著vivo想要詮釋的「人性化的專業影像」理念。通過記錄這個時代的大眾情緒,傳遞出對於生活、對於家人不同的愛、理解與表達,vivo助力創作者本心而為,追隨熱愛,盡情創作。

對於每一個擁有vivo手機的人來講,熱愛創作,亦是熱愛具體的人與生活。

01

以一部手機,引領移動影像的文化更迭

為什麼是電影?

1911年,自義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托·卡努杜發表《第七藝術宣言》起,電影便上升到第七大藝術的高度,與建築、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並列。要知道,這一宣言,也是把電影引入藝術殿堂範疇最早的論述。

作為一種集視聽語言於大成的藝術類別,電影的發展已經跨越了從19世紀末期到21世紀初這一百多年,如今仍然是21世紀大眾傳媒、交流與娛樂的重要工具之一。

而這種強調中心化的媒介屬性,讓各種商業品牌趨之若鶩。從最基礎的將產品置於電影場景之中,到出資贊助國際電影節,抑或是參與修復經典老片,往往這些動作都是出於品牌調性的曝光或者商業轉化的目的。

但是vivo作為一家手機廠商,選擇的是共創和參與。尤其是在當今流媒體、數字攝影機等新一代技術衝擊傳統院線以及每一塊銀鹽顆粒螢幕的同時,電影導演開始選擇與手機廠商合作,以一部手機開啟電影級別的拍攝。

需要指出的是,這並不是曾經高高在上的電影藝術跌落了神壇,而是傳統電影工業看到移動影像的巨大潛力展開的轉型懷抱。然而這種潛力,正是源於vivo過去十年在移動影像領域的技術突破與沉澱。

縱觀這條十年移動影像之路,你會發現捕捉到每一次技術變革的vivo,一直在致力於將頂級影像技術向大眾普及,從而降低高品質視頻創作的門檻。

2021年,實現光學技術和計算攝影雙突破的X70系列,帶來了專業電影人像模式。2022年,採用獨家蔡司光學鏡頭,配合影像算法突破極夜拍攝場景的X80系列做到了比肩微光夜視儀的水平,用戶舉起手機就能拍到頭頂的璀璨星空。

2022年,搭載自研影像晶片V2與蔡司一英寸T*主攝的X90系列做到了還原更細膩的夜景色彩與畫質;2023年,搭載自研影像晶片V3的X100系列讓安卓手機人像視頻正式進入4K創作時代;2024年,在前代基礎上新增4K 120幀拍攝的X100 Ultra,實現了媲美相機的4K電影人像視頻水平。

回顧過去這十年,從拍得到到拍得清,從拍得遠再到拍出媲美專業電影級別的影像內容——移動影像技術在vivo的帶動引領下,在長焦微距、全焦段人像攝影、超級夜景、4K電影人像視頻等專業功能上實現了明顯的進步。

如今,這種對於移動影像的技術引領,已經足以讓vivo踏進電影文化的殿堂。作為一部完全使用vivo X100 Ultra手機拍攝的影片,辛爽導演的《需要我時打給我》講述了一個跨越時代的中國式家庭故事。

從離異的父母,到缺位的父愛,再到時間的流逝以及生活的變遷,這些深深觸及中國家庭的細節情緒濃縮在vivo X100 Ultra的鏡頭之下。而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我們也看到了橫跨三代人、數十年光陰的情感表達的變化。

這種參與,是深入到每一個鏡頭的。在技術層面上,創作團隊運用vivo X100 Ultra的2億APO超級長焦、4K電影人像、防抖與畫面穩定、專業模式等多種功能,並藉助手機的便攜性完成了特殊、刁鑽角度的拍攝。

比如依靠2億APO超級長焦鏡頭,辛爽導演和他的創作團隊能夠實現清晰的遠距離拍攝,同時還能夠加深空間的縱深感,從而使得《需要我時打給我》影片中的小於和老於在樓梯的對話鏡頭,能夠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在情緒。

再比如4K電影人像。在人人都開始尋求「電影感」拍攝的今天,如何讓人物背景虛化更自然,人物本身的眼神、表情能夠得到正確的凸顯成為了一項技術上的考驗。而配合85mm人像鏡頭,vivo X100 Ultra的4K電影人像視頻功能能夠做到電影級景深虛化以及大師級焦點運鏡切換,讓觀眾更加容易被帶入到故事當中。

好的內容能夠承載著情緒的流淌。通過vivo X100 Ultra的影像科技,這個深刻洞察到中國式家庭關係的電影短片可以說深入到了國人的情感褶皺中。

而這其中也有變與不變。從曾經的電影熒幕到後來的流媒體,從當年的短視頻再到當下的直播,媒介形式的衍變每一天都在發生,而隨之更迭的影像技術也在飛速發展。但是有一點是亘古不變的,那就是人的情緒和共鳴。

當這樣一部能夠被喚醒起內心情感的電影級短片出爐,大眾也看到了拿起一部vivo X100 Ultra就能拍出電影級短片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可能性早已開枝散葉,成為一片繁榮的人文影像生態。在此次影像盛典之上,FIRST青年電影展創始人宋文回顧了與vivo合作之路。

vivo通過與FIRST 青年電影展合作「超短片大賽」,共同開闢出一個「新電影物種」——超短片(Short Short Film)。區別於競賽單元里常見的短片項目,超短片必須是在5分鐘之內並擁有一流的聲畫和剪輯的完整電影作品。

如今,已是vivo與FIRST青年電影展合作的第五年。截至目前,「超短片大賽」共計收到了無數創作者近4.5萬部超短片,同時也誕生了《當我們決定放棄的夜晚》、《如果可以》、《游者多未懼》、《寶兒》等優秀的年度作品。

人性化的專業影像,是始終以用戶為導向的vivo,在這個全民創作的時代想要傳遞的理念。「vivo影像的發展,不僅取決於技術,也取決於創作者。」vivo影像產品高級總監李卓如此總結道。通過鼓勵更多人拿起手機開啟創作之旅,用移動影像的技術力量來記錄時代的情緒變遷,幫助每一個創作者表達和思考。

由此,一場關於移動影像的文化更迭,得以在每一顆vivo的鏡頭中開啟。

02

以十年影像之路,

開啟科技人文的創作時代

喬布斯曾說,蘋果是站在人文與科技的十字路口。給冰冷的科技注入人性的美感,是他作為聯合創始人之於蘋果的情懷。

事實上,這種情懷亦是一種來自人性的關懷。移動影像之所以能夠成為手機廠商引領社會人文變革的技術工具,不止是能夠帶來激起用戶換機動力的體驗變革,更是一種技術賦能的影像文化在得以沉澱和發酵。

vivo的十年影像之路,是從2014年全球首款同時具備F1.8光圈和光學防抖的vivo Xshot的發布開始的。正是從這時起,vivo便開啟了移動影像賽道的長期投入。

需要指出的是,這並非單純是一場技術層面的角逐,同時也是結合外部強勢媒介共創的開始。在2014至2018 年間,vivo推出X Shot技術後,聯合《國家地理》中文版發起「vivo影像尋城記」,邀請用戶在專業攝影師的指導下使用vivo手機記錄城市之美。

2020年,也就是在全球智慧型手機行業同比下滑11.9%的那一年,vivo還在加速投入移動影像。一方面不僅推出了搭載全球首創的微雲台系統的vivo X50 Pro,同時還在年底與光學巨頭蔡司成為全球影像戰略夥伴,並成立聯合研發團隊「vivo蔡司聯合影像實驗室」。

另一方面,vivo正式發布全球影像IP「vivo 影像+」,攜手美國國家地理共同發起首屆 vivo影像加手機攝影大賽,邀請世界各地創作者記錄、發現和傳遞生活中美好。最後,還攜手 FIRST青年電影展開創國內首個超短片競賽單元,邀請參賽者使用非專業的輕量化設備完成五分鐘內的視頻影像表達。

這種鼓勵全民創作的影像文化從未停歇。直到2021年,vivo影像文化還在進一步升級,不僅在原有的基礎動作之上提出「人人都是創作者」的理念,同時還建立了VISION+影像學院,在10個城市開展了VISION+影像學院課程,美國國家地理推薦的攝影師為用戶開展講座,鼓勵更多人開啟自己的創作之路。

也是在這一年,vivo與蔡司的合作開始瓜熟蒂落。雙方不僅共同設計打造了vivo X60 Pro+,同時vivo還發布了搭載vivo自主研發首款專業影像晶片 vivo V1的專業影像旗艦 X70系列。從此,也標誌著vivo成功開啟了專業影像晶片的自主發之路。無論是後來引領第二代雙芯旗艦標準的自研晶片 V1+,還是X系列新十年開篇之作vivo X90系列上搭載的V2。

能夠看到,vivo對於移動影像的發力,絕對不止於技術層面的研發創新,而是致力於成為一股引領影像文化發展的主導力量。這不僅是一部智慧型手機在今天這個時代作為創作設備的功能價值,更是一家科技公司在引領傳統行業尋找未來的時代責任。

這也是為什麼,持續引領移動影像文化的vivo,要為移動影像創作者打造一片繁榮的生態圈。從2021年首個進入國際攝影季的「我們的時刻——人人都是創作者」作品展,到2023年以「心臨其境,再加一張」為題的vivo影像加作品展,在過去四年的影像文化耕耘中,vivo還先後與國內外青年創作者、電影導演以及影像藝術家合作共創影像作品,將影像創作的魅力傳遞給更多人。

而在這十年之路的探索之中,vivo也完成了自身影像文化使命與技術布局的奠定——以技術賦能影像,讓每一個人成為創作者。對於vivo這樣一家科技公司而言,其背後依靠的是「自主創新和聯合創新」的發展路徑,持續在光學、算法、算力三大底層技術深耕來解決各種用戶痛點,持續推動以X系列為代表的影像技術升級。

例如在自研方面,vivo「藍科技」矩陣的藍圖影像,已構建起超感人像系統、蒼穹夜景系統、風馳視頻系統和AI原像引擎,配合V系列藍圖自研影像晶片,通過影像算法賦能,助力視頻拍攝克服各類極限場景。

在每一輪技術浪潮的變革里,總有一個主導方能夠撬動整個產業的力量共同向前。而堅持「人性化的專業影像」理念的vivo,通過整合產業資源已經在影像安全、3D影像/XR、視健康這三大未來賽道里實現了前瞻性布局。

消費電子的市場天平,總是垂向消費者一端。而科技創新不只是帶來技術的躍遷,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尤其是當一部小小的手機成為能夠與專業單反相媲美的創作工具,我們或許應該重新思考包含科技與人文雙重含義的影像力量。

總之,科技為人文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而人文也為科技提供了新的價值導向。在以人性化的專業影像讓全民成為創作者的今天,vivo顯然已經開啟了科技人文的全民創作時代,向下一個影像邊界的探索不斷邁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4fdc75ad22143044c80a75ec1ef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