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繁從簡的張藝謀,更出色了

2022-02-04     紅顏秀影

原標題:去繁從簡的張藝謀,更出色了

如果問,誰是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導演?

那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項,但是,張藝謀這個名字肯定是繞不開的。

張藝謀導演常常在採訪中直言自己不是天賦型選手,王家衛才是,

這種謙遜的稱自己勤能補拙的人,卻十年如一日地產出穩定的作品,

而且在故事類型以及故事側重上還在不斷地變化。

而春節檔的《狙擊手》,也是張藝謀首次和張末合作的導演作品,

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張藝謀導演正在打破他以場面調度和形式設計為強項的風格,

而是以敘事第一,來創作這部作品。

作為一部抗美援朝主旋律作品,如何找准切入點是至關重要的,

和以全面戰爭和宏大敘事為內容的《長津湖》不同,

《狙擊手》呈現的是戰爭中一個切片,以小見大來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殘酷。

本片選擇了狙擊手這個角度來展現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場小型的戰役,

狙擊手的原型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立功無數的張桃芳,榮獲一級國旗勳章的抗戰英雄,

他曾經拿一枚不帶任何瞄準設備的老式步槍作戰了32天,總共擊殺了214名敵軍,自己卻毫髮無傷。

基於這個歷史事實,本片圍繞神槍手創作了這個以5班拯救偵察兵傷員的故事。

整部影片嚴格按照三一律,將整個故事限制在一天內的同一個地點內,

用封閉的空間去呈現五班在敵軍誘敵深入的重軍火壓制下,是如何完成任務的。

講故事成了整部影片的重心,這也是張藝謀導演近幾年在風格上的轉變延續。

做到敘事第一,就必須重視故事本身的主體地位,

演員的表演也好,服化道的設計也好,鏡頭的運用也好,都基於敘事原則,

將敘事角度是否優秀作為評判標準,

這種以敘事為導向的創作手法,也是當今電影藝術發展的趨勢。

影片中前20分鐘,極為緊湊,一次伏擊戰,交代了整個五班的人員配置,

接下來的一場取名字的戲又將個人性格進行了加強,

到第三場大永的接受採訪戲,一邊在埋伏筆,一邊又給班長和大永的性格做反差,

為後邊兩人在狙擊手這個主題上的傳承上做文章,

20分鐘後,一組人就進入了故事中心,如何配合救出偵察兵亮亮,

亮亮即本片的麥高芬,爭搶亮亮成了志願軍和敵軍抗衡的中心。

本片除了敘事第一的原則,還採用了硬核敘事的概念,

就是在封閉空間內,通過人物的內在的衝突驅動敘事前行,

排除宏大背景,外部因素介入對故事內容的干擾,

通過人物之間的衝突,人物自身的衝突升級矛盾,

通過這種方式做到了全程的高度緊張,這在主旋律作品中是相對罕見的。

影片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班長和大永之間對於神槍手這個稱號的一個傳承,

在影片前半段,影片著重描述班長的鐵面無私,他是一個幾乎沒笑過的硬漢子,

而與之對應的則是高中生大永,一遇事就哭鼻子,被班長評價為脆弱,

影片並沒有去抹殺大永感性的這個特質,而是去放大班長和大永在性格上的這種對立,

一個從來不笑的老兵和一個每天哭鼻子的新兵,這本來就充滿了戲劇張力

在伏擊戰中,兩人這種性格上的反差也作為了劇情的一大推動力,

老兵遇事沉著冷靜,關鍵時刻即便犧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務,

新兵受情感牽絆,做事總是衝動和短視,直到因為自己的錯誤決定而間接導致了戰友的犧牲,這加速了大永的成長,

這也基於第一次埋下伏筆後,繼續去鋪墊神槍手傳承的設定。

大永的成長是自己親眼看見了戰友的接連犧牲,由內而外發生的,

而神槍手這個位置的傳承也是藉助大永的成長發生的,

在影片前半段,細節紛繁,但每一個都在指向這種傳承

班長教大永如何射擊,班長誇讚大永眼神好,就是手慢,

班長撿回了大永在雪地里和敵軍對峙時被打掉的勺子,

這些都是為了神槍手的傳承做鋪墊。

《狙擊手》從故事層面來看,

是一個做足了細節,嚴格按照三一律和好萊塢敘事模式的完美商業故事,

整部影片雖然只有96分鐘,但卻比許多用時長,動不動就煽情的作品要好出許多。

在這種反套路中的套路中,影片高潮迭起,緊湊詳實,

除了師徒二人,其他人物雖然只是寥寥幾筆,也是通過不同的角度深化了人物的塑造,

胖墩給兒子取名,亮亮和朝鮮小孩交談,看似是閒來之筆,卻步步為營,為主題服務,

胖墩突出勇,亮亮突出謀,班長突出大局精神,大永突出成長,

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優點去搭建了殘酷年代,志願軍們共有的高超品德。

在主題表達上,主流電影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

一個是以《建國大業》為代表的主旋律商業電影,

一個是以《中國機長》為代表的主旋律類型的重工業片,

而本片則另闢蹊徑,以歷史重大事件為起點,將紀實創作成一個關於人的類型片,最終還原到每一個人身上。

其中難度最高的就是凸顯集體主義之下的個人情懷,

國內的主旋律作品一直有著關於集體主義表達的創作傳統,

但在兼顧集體主義的表達下,本片也花費了許多筆墨去塑造人物成長的弧光。

除了在劇作上的精打細算外,

挑大樑的章宇,此次的表現也算得上是他進軍中國內地最賣座男演員的一次重要節點,

章魚作為大器晚成的實力派演員,自《我不是藥神》開始,就濃墨重彩地豐富了國內男演員的類型,

他收放自如的表演以及接地氣,生命力飽滿的個人風格,

都讓這個說著一口四川話的志願軍班長服帖,自然,親和力強。

《阻擊手》算得上是春節檔的一匹黑馬

雖然在宣發上遠不及《四海》和《長津湖之水門橋》,

但在創作的創新上,已經在預示著國內作品的新趨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1b785223075d5d88b04260350f28e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