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久站、久躺、久走,誰更傷身體?省醫院骨科醫生說出真相

2023-04-30     四川名醫

原標題:久坐、久站、久躺、久走,誰更傷身體?省醫院骨科醫生說出真相

五一假期里,讓小康妹兒猜猜,現在的你是一直窩在沙發上補劇,還是辛勤地在工作崗位上工作,又或是躺在床上玩手機,又或者是在旅遊景點裡漫步?

對現代人來說,久坐久站都已經是常態。那麼長時間久坐、久站、久躺和久走路,哪種更傷身體?今天小康妹兒請到了 四川省人民醫院骨科主治醫生肖成偉,給大家好好講講。

長時間久坐

啥都不突出,除了腰椎間盤

「長時間久坐,容易引起腰椎間盤突出。」肖醫生上來就來了一記重磅回答。很多人五一假期都會選擇自駕游去周邊城市旅遊,而對於開車的人來說,長時間開車久坐, 而坐的姿勢又不對的話,很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就是腰椎骨的連接處,類似一塊軟墊子,可以緩衝身體外部帶來的強烈震盪、保持脊柱高度、維持脊柱活動度等。

點擊領取甲狀腺篩查福利

坐姿不正確、長時間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會顯著增加腰椎間盤的受力,且腰椎間盤後方持續受擠。長此以往,腰椎間盤突出就形成了,出現疼痛症狀。

除了導致腰椎間盤突出之外, 長時間久坐還容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坐著的時間久了,人體血液循環會受到影響,血液流動的速度變慢,越發容易出現下肢的靜脈血栓。

當腳上靜脈血栓形成後,血栓堵塞血管引起回流血液受阻,從而使血液凝結成血栓。當血栓一路蔓延到了管徑比較大的髂靜脈、下腔靜脈的時候,這時候由於血管較大,有部分血流會沖刷血栓造成大的血栓脫落, 一旦大塊血栓脫落,會引起大面積肺栓塞,致死率非常高。

肖醫生提醒,如果因為工作學習等原因,不得不久坐的話,建議在腰部墊上靠墊,同時保持良好的坐姿。 有條件的話,可以坐40分鐘後站起來活動一下。

長時間久站

當心「下肢靜脈曲張」找上門

這個五一節假期大部分人都放假了,然而還有一些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比如服務員、商場銷售員、醫生護士等等。從事這些職業的人經常會久站,往往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

肖醫生提醒, 長時間久站,容易導致下肢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外觀,就是下肢血管像一條條「蚯蚓」一樣。

靜脈曲張的危害主要是由於靜脈高壓,最終會導致患者出現—— 下肢酸脹、乏力、脹痛;皮膚顏色改變、皮疹;皮膚潰瘍、難以癒合……

隨著時間的推移,症狀逐漸加重,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肖醫生表示,從生活和工作習慣上來說,想要預防靜脈曲張, 首先要儘量避免長時間站立和久坐不動。

其次,小腿肌肉收縮能夠有效地幫助下肢靜脈回流。 所以適當地運動,對促進靜脈回流是有益的。

如果因為工作性質,不可避免地需要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不動, 可以穿醫用的靜脈彈力襪(一級壓力)來進行預防。

長時間久躺

看似最無害,實則也有風險

說完了久坐和久站,在談及久躺時,肖醫生說和前兩者相比,久躺相對來說可能要更好一點, 因為躺著對脊椎的傷害比較小,不容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

「不過,久躺又不墊枕頭, 可能會對頸椎造成傷害。」肖醫生補充說,很多人躺久後起身會感覺脖子酸痛,怎麼弄都不舒服。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跟頸椎關節錯位息息相關。

長期用錯誤的姿勢一直躺著,非常有可能出現頸椎病。 如果是因為枕頭高度不對,睡姿不好的話,出現頸椎問題的可能性更大了些。

肖醫生提醒,如果要長時間久躺的話,最好選擇合適的枕頭, 枕頭的高度要與頸椎的彎曲度相吻合。

長時間暴走

當心過度疲勞猝死

關於長時間暴走的危害,此前小康妹兒已經請肖老師講過了。戳 《「特種兵式旅遊」火了,省醫院骨科醫生:嚴重可猝死,尤其是老年人》

長時間暴走,腿部肌肉需要代謝、產生能量,而過量的運動則會讓腿部肌肉變成無氧代謝,導致肌肉乳酸堆積。

乳酸堆積過多,就會使得腿部肌肉變得酸痛,難以行走。用一天的暴走換後續幾天走路不利索,實屬有點因小失大。而且, 長時間暴走還會導致腿部肌肉力量不均衡,很容易導致人摔跤受傷。

肖醫生提醒,長時間走路, 還會損傷人體的膝關節和半月板。可能出現膝關節活動障礙、關節積液、骨關節炎等併發症。

不僅如此,長時間暴走,很容易導致人體過度疲勞。 而當人過度疲勞且得不到好好休息的話,很容易造成心源性休克,有猝死的風險。

一個方法,

讓你健康過「五一」

既然久坐、久站、久躺、久走路都不好,那麼如何緩解它們帶來的危害呢?

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運動!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後,一定要起來運動運動。

2021年《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通過運動來抵消久坐危害有一個最佳公式。研究人員發現,1:3的「套餐」比例是最好的, 即每坐1小時,進行3分鐘中等至劇烈運動或12分鐘輕度運動,是改善健康和降低早亡風險的最佳方式。換句話說,鍛鍊與不同形式的活動相結合,可以抵消久坐的危害。

小強度運動:運動過程中心率一般不超過100次/分,如散步等。

中等強度運動:運動過程中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如健步走、慢跑、騎自行車、太極拳、網球雙打等。

大強度運動:運動中心率超過140次/分,如跑步、快速騎自行車、快節奏的健身操和快速爬山、登樓梯、網球單打等。

小康妹兒在此提醒,五一假期別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記得要活動一下哦。

本期科普醫生

醫生簡介

畢業於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擅長前臂骨折、腕部骨折、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損傷、骨不連、骨感染、骨缺損、創面軟組織缺損修復、複雜手外傷、手外傷二期功能修復、手部先天畸形、臂叢神經和其它周圍神經損傷、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神經損傷後功能重建、斷指/肢再植等疾病的治療。發表專業SCI論文9篇、中文專業論文數篇。

門診時間

周四全天

編輯 | 醒醒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0c6601dcebb3c607dedf4fb403a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