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廢柴」畢業5年,存款5000引熱議:醒醒,千萬別被她們騙了

2023-02-23     精讀君

原標題:211「廢柴」畢業5年,存款5000引熱議:醒醒,千萬別被她們騙了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18/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420天

01

最近,B站上一個標題為《我:畢業5年,存款5000 她:中傳碩士,火鍋店保潔》的視頻,走紅網絡。

視頻中的兩位女生彎彎和超超,均畢業於211院校華中師範大學的新聞傳播學院。

彎彎說,自己畢業5年,現在存款只有5000多。

超超則在中國傳媒大學讀了研究生,自曝夢想是成為一名編劇,結果畢業後一路碰壁,上一份工作是一家火鍋店的服務員。

兩位女生一邊樂觀地介紹自己看似「高開低走」的就業經歷,一邊通過視頻鼓勵和她們一樣陷入低谷的網友:接受自己的失敗並沒那麼可怕,當個廢物也沒關係。

這段視頻上熱搜後,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表示,被這兩位女生治好了「精神內耗」。

很多人受她們鼓舞,覺得當個普通人也挺好。

但,她們真的普通嗎?

考進211這件事本身,就已經證明了她們的「不普通」。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14億人口,本科生占比還不到4%,名校生就更是鳳毛菱角。

她們所謂「普通」的比較對象,實則個個都是名校畢業的人中龍鳳,和生活中大部分真正的普通人,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所以,她們的普通,和我們的普通,本質是不一樣的。

你可能會說,她們再怎麼不普通,不也是畢業5年也沒什麼存款,還不如大部分的普通人,名校生也不過如此嘛。

但如果你認真看了她們的視頻會發現,她們並不是每天混日子,而是各自有著清晰的目標。

彎彎說,自己的目標,就是去大公司做短視頻。

而她開通短視頻帳號,一直在嘗試自拍自剪短視頻,不正是朝著這個目標在努力的證明嗎?

我大致翻了一下彎彎發布的短視頻,有的是記錄生活,有的是表達觀點、輸出感悟。

雖然視頻並不是說做得有多精美,但也剪輯流暢、觀點清晰有邏輯,每個視頻都具備一定的可看性,且播放量都不低。

你很難講,她會不會通過這波熱度,就把自己的個人品牌建立起來,短視頻就這麼做起來了。

所以我更願意將她們目前的遭遇,解釋為暫時的失敗。

在我看來,她們並不是找不到更高薪的工作,而是不願屈就不符合自己目標的工作。

就像彎彎說的,有人覺得,她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但其實掀翻牌桌之後發現,選擇還有很多。

這就是一個好的教育背景,所帶給她們的人生選擇權。

02

很多人說,從名校畢業,你的起點,就是別人的終點;你的下限,就已經是別人的上限。

此話不假,但名校所帶給一個人的,絕不僅僅是一張有含金量的文憑,還有眼界和格局。

彎彎和超超的視頻在網上火了之後,她們的母校華師大也對她們進行了採訪,其中問到關於母校的記憶。

彎彎就說到,四年的大學生活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眼界和見識,讓她見到很多非常棒的老師。

想起白岩松曾經講述過的一段經歷:

有一次,他坐車顛簸9個小時,去參加內蒙古一所不太知名的高校講座。

到了目的地發現,一個能容納2000人的會場,座無虛席,門口還有幾百個學生擠都擠不進來。

參加完內蒙的講座,白岩鬆緊接著又去參加北大百年講堂,路過告示欄,他看到了北大一周的活動列表。

這個列表讓白岩松感到非常震驚,北大一周的活動,頂過內蒙古那所學校10年的活動。

因為去北大演講的,都是業界精英,商業大亨,科學家,作家,國內外著名學者……

名校的學生,長期耳濡目染這些大佬的演講分享,眼界怎麼可能不開闊呢?

如果說眼界的起點來自教育,那麼名校的教育,則會讓一個人的眼界變得更寬,格局變得更大。

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講過一個故事。

賣豆腐的老楊不願讓兒子上學,覺得書得多了,腦子就越好使,將來有一天翅膀硬了,說飛就飛走了,怕豆腐坊拴不住他。

朋友老馬來勸他:「過去的縣令老胡知道嗎?現在專打家具賣,別人賣五十,他賣七十,上次一張八仙桌,被人花一百二的高價買走了!」

一張八仙桌其實不值什麼錢,但八仙桌加上縣令,它就值錢了,這跟賣豆腐是一個道理,等兒子讀了書,從縣政府出來,再回頭做豆腐,豆腐就成了老胡的八仙桌,值了大錢。

老楊一聽,是這個理,趕緊把兒子送去讀書,只不過讓孩子讀書並不是為了漲知識,還是為了賣豆腐。

在老楊看來,賣豆腐就是天大的事兒,除此之外,他一概不懂,也不願意懂。

這樣的眼界,就決定了他這一生只能圍著豆腐攤轉,註定不會有大出息。

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的下限,但教育卻決定著他所能達到的上限,而真正影響一個人高度的,是他在哪裡接受教育。

03

曾經看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2》時,有一幕頗有感觸。

幾個非常優秀的年輕人,同時競爭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實習機會。

他們都來自名校,甚至還有海外留學的背景,只有一個叫丁輝的學生來自普通高校。

看過節目的人就知道,雖然丁輝的本科學歷含金量不高,但他還是有一定實力的。

然而,丁輝得到的這個實習offer,卻是面試官破例給的機會。

面對他的簡歷,面試官王律師一語中的:

「如果不是為了錄節目,他的簡歷估計在人事部就被篩掉了。」

為什麼名企都喜歡招名校生?

除了節省篩選時間成本這些肉眼可見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對名校生的學習習慣和內在精神狀態的認可

就像《年薪百萬的年輕人都是怎樣生活的》一文中描述的:

那些年薪百萬的年輕人,他們拿著高薪,卻依然選擇為了工作熬到深夜,並且他們的狀態很不一樣,每天都為自己讓世界變得更好了一點點感到振奮,非常積極。
他們的辛苦不叫辛苦,也不為百萬年薪。辛苦是他們獲得自我實現的途徑,自我的實現使他無窮快樂。
這世界就是一撥人在晝夜不停的高速運轉,另一撥人起床發現世界變了。

作家蔡壘磊曾提到一個觀點:牛人都是任務制,重要事情在手可不吃不睡。

我們可以把工作狀態分為時間制任務制兩種,時間制就是到點就吃飯,到點就下班,到點就睡覺,至於是不是幹完,我也不管了,干不完明天接著干。

而任務制則是,做不完接著做,肚子不會餓,人不會困,一直到任務完成才發現自己沒吃飯、沒合眼。

當然,從健康的角度並不推崇這樣的工作狀態,但這的確是牛人的共性。

簡言之,牛人的學習習慣,會讓他們更容易因為專注而進入心流狀態,從而享受專注帶來的紅利

去過名校和普通學校的圖書館就知道,普通大學裡,圖書館常常空空如也,只有考試臨近,才會出現一朝爆滿的盛況。

而在那些一流名校中,凌晨兩三點,仍有人挑燈夜讀,座無虛席。

這就是名校和非名校之間,區別最明顯的地方。

名校會讓一個人充滿危機感和上進心,在環境的影響下,主動養成專注和終身學習的習慣

04

我們不主張名校萬能,名校里當然不是人人成功,但至少能離成功更近一點,且就算失敗,也能保證失敗的下限。

那麼,非名校畢業的普通人,怎樣才能盡力拉近自己和牛人的距離?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牛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成為終身學習者

牛人都知道,今天的資源夠用,也只能維持短期的相對平衡。

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擴大舒適區,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有句話說得極好:「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才是他的核心競爭力。

人如果停止了學習,就註定走向失敗。

積累大量思維模型

什麼是模型?

查理·芒格給「模型」下過一個定義:任何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現實世界的人造框架都是模型。

比如,掌握SWOT分析模型,可以確定自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將自己的戰略與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

很多牛人之所以能夠一眼就看穿現象背後的本質,就是因為他們積累了足夠多的思維模型。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看過一句話:在漫長人生路上,你曾吃過的苦,刷過的題,就是托舉你一步步向上攀爬的階梯

人生道路千千萬,奮力讀書,永遠是最好走的那條路。

如果不能進入名校,成為牛人,也請用牛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03fcbfe7ac256d9cb8fb0cf0daede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