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燙傷先別慌,兒科醫生告訴您,最佳治療的120秒家長要抓住

2019-07-15   莓果媽媽

莓果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寶寶燙傷的事件層出不窮,在2014年5月,某間婦產科醫院就發生了讓人揪心的事:護士幫女嬰洗澡時,不小心放入了攝氏60度熱水,導致女嬰全身36%的2度及3度燙傷,主要集中在了女嬰身體下半部;7月時也有出生3小時的新生女嬰,因為醫護人員的疏失,全身20%慘遭電毯二度燙傷,讓人看了心驚膽戰的。這些人為造成的疏忽,其實只要多一分留意就能避免。那麼平常在家照顧寶寶的家長們又該如何避免燙傷呢?燙傷後又該如何處理?

「燙傷後的120秒,是應對急救的黃金時間」如果家長們可以把握住這短暫的2分鐘,孩子留疤的機率將會減少一半。當寶寶發生燙傷時,家長要先冷靜下來,記好五字真言「沖脫泡蓋送」在開始各種急救處理。

一、燙傷的程度一般分為三類,要學會分辨處理

1、一度燒燙傷

只有損害到皮膚表層,局部紅腫無水泡,疼痛感明顯類似抽痛。

2、二度燒燙傷

真皮層受損,局部紅腫並夾代強烈疼痛感,皮膚表層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

3、三度燒燙傷

肌肉、皮膚、骨骼明顯受到傷害,燙傷地方呈現蠟白色或者焦黃色更嚴重甚至碳化變黑。

出現燒燙傷時要及時處理,如果耽誤了就醫時間會導致傷口進一步惡化,如果沒有去看醫生,或使用所謂的偏方處理,反而會加劇感染傷口,痊癒後也更加容易留疤痕,所以在出現二三級燒燙傷時簡單處理後,還是要儘快送去醫院治療。

燒燙傷之後的寶寶要好好照顧,雖然幼兒的恢復能力極強,二度傷口大約在兩周內就能癒合,但相對的因為幼兒的再生能力強,所以在痊癒之後很容易在患處留下傷疤。醫生解釋人工敷料只能適合淺層燙傷(二級淺燒燙傷以內),其他的燒燙傷要看狀況選擇各類敷料處理,減少感染與促進傷口癒合。

燙傷之後難免會產生許多大小不一的水泡,若是小於「1公分」以下的水泡,可以讓皮膚自行吸收不用弄破,但是超過了72小時仍未變小或者吸收,就需要到醫院請醫生處理;若水泡大於1公分,在72小時內建議讓醫生刺破在使用敷料處理,會讓傷口痊癒的較快。較大的水泡如果組織液沒有排出,會增加傷口的疼痛,也會導致傷口容易因為日常生活中的摩擦而破裂,增加感染的危險性。

為了防止寶寶因傷口發癢而去抓,可以挑選柔軟透氣的布料衣裳,並將寶寶帶上防護手套、定期修剪指甲,在傷口患處塗抹醫生開的藥膏避免過度乾燥,環境保持涼爽,也要替寶寶注意傷口防曬,以免造成疤痕黑色素沉澱。

二、處理最佳只有120秒時間,燒燙傷處理醫生教您這樣

1、冷水沖洗傷口

在寶寶燙傷後的第一時間帶去水龍頭前,用冷水持續的沖洗傷口,帶走傷口附近的熱量,降低組織傷害,持續約15至30分鐘,注意使用「冷水」,不能使用冰水、冰塊、冰敷,會讓傷口更加嚴重。

2、剪去寶寶傷口上的衣物

「千萬不要馬上脫去寶寶的衣服」,要先檢查傷口是否有粘黏,可以在沖洗的當下剪掉寶寶沒有與傷口粘黏的衣物,不要硬脫,嚴重程度會導致寶寶皮膚與衣服一起剝離,如果無法立即脫去處理應保留原狀,讓醫生處理。

3、將燙傷傷口泡在冷水中

將寶寶浸泡於水溫低於人體體溫的自來水中就可以了,如果天氣不是很冷,可以在浴缸內放滿冷水,直接浸泡寶寶的全身,如果燒燙傷在額頭、臉部等地方,應當用乾淨柔軟不含毛絮的毛巾濕敷,不要在傷口上塗抹任何藥膏、偏方、醬油牙膏等等。泡冷水是要幫助傷口的散熱降溫,如果有塗抹東西的話會影響到熱量散發,掩蓋了傷口之後也會影響到後續醫生的判斷治療,導致傷口感染留疤痕。

4、完整覆蓋傷口並儘快送醫

經過上面的急救步驟之後,寶寶如有多個水泡,傷勢較嚴重或者面積較大,可以使用無菌紗布或者是乾淨無毛絮的毛巾、布料覆蓋傷口,簡單固定後立即送醫,切記不要將水泡給弄破了。

家長要注意的是,6個月以下的寶寶對疼痛感應能力較差,無法準確的分辨出是疼痛或者癢感,因此在燙傷的當下不會有任何哭鬧的反應,有些家長騎摩托車去買飯,當飯菜還是熱的時候,寶寶接觸到了卻沒有反應,等到家長回到家時才發現寶寶已經整片皮膚都接觸性的二度燙傷了,所以在任何時刻都要注意寶寶周遭是否有會造成燒燙傷的物品,出門時也要注意寶寶是否會接觸到排氣管燙傷、曬傷、凍傷、蒸汽等等情況。

三、家長應該注意的,這些東西會導致寶寶燙傷

寶寶最容易發生燙傷的年紀是在1至3歲,正是寶寶好奇心迸發開始學走路,發展肌肉的時期,因為喜歡探索新事物,用手去抓東西,很容易發生意外,這個時期的家長更要多用點心和注意力在寶寶身上,緊緊盯著寶寶的一舉一動,避免發生意外。

1、洗澡水先冷後熱

準備寶寶的洗澡水時,不要使用溫度太高的水,溫度約40度左右即可,可以準備一隻浴盆溫度計,放水時也要先放冷水在放熱水,避免寶寶誤觸滿缸的熱水而導致燙傷,家中的熱水器出水溫度也要配合季節調整,儘量不要超過55攝氏度。

2、熱開水隨手收

居家安全中有一項常常被家長遺忘的,就是隨手放在桌面上的熱湯、水壺、熱水瓶等等,當寶寶在家中活動時,這些東西就容易導致寶寶燙傷,這些東西千萬不要放在寶寶會觸碰到的地方,或者不穩固的家具上,也不要放置桌巾以免寶寶拉扯造成熱湯液打翻燙到寶寶。保持地板的乾燥或者是做飯時將寶寶放置於安全但是能照顧的地方,以免端湯時有意外灑落湯汁燙到寶寶。寶寶飲用熱飲前,家長可以先喝一口,確定溫度是寶寶可以接受的,避免嘴部的燙傷。

3、居家電器要小心

居家環境中常見的電器物品,如:電烤箱、暖爐、烤燈、電鍋等設備,如果寶寶太過靠近或者使用時間過長時,容易導致寶寶造成熱輻射燙傷,家長在使用這些設備時,都要注意寶寶是否在旁邊,電線是否安裝牢固,插頭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寶寶拉扯,電鍋也要注意蒸汽是否有外漏,寶寶能不能接觸的到,家中不常使用的插座可以購買幼兒安全插座蓋。

4、外出也要當心

戶外活動時要注意讓寶寶遠離炮竹、氣機車輛排氣管。做釣竿、風箏、鐵棒等活動時,也要注意附近是否有高壓電線,避免寶寶誤觸高壓電。上餐館吃火鍋時,也要讓寶寶坐在內側,避免熱湯灑出燙到,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寶寶離開家長的視線。

平時也要注意不要讓寶寶單獨在一個房間內,對於這些意外事故的發生,最重要的還是「預防」,家長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護措施,也要給寶寶灌輸正確的安全意識,讓寶寶學會保護自己,對於這些急救方法家長也要牢記在心中,不幸發生事情時才不會手忙腳亂延誤傷情。

各位爸媽都牢記了嗎?當寶寶發生燒燙傷時切記不要慌亂,如果您有其他防護燙傷的好點子也可以提出來分享給各位家長哦。

我是莓果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本文由莓果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