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VS西洋參哪個效果更好?老中醫解答

2019-10-25   北京十三陵藥王谷

西洋參和黃芪都是補氣良藥。

X:

西洋參:補氣生津,其性涼滋陰效果很好,適應於陰虛體質火旺的人群服用,滋陰生津止渴的作用較好。

H:

黃芪:補氣固表止汗,有昇陽舉陷和托毒生肌的作用,可以治療氣機下陷和陽氣不足,適應於內寒、陽虛、氣虛體質的人服用。但熱性體質和陰虛火旺的人要少用,防止上火和加重病情。



冬用黃芪夏用參

西洋參性涼,味甘、微苦,歸心、肺、腎經。

古語云:「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者皆可用之。」故補而不燥是西洋參的特別之處。西洋參最適宜於氣陰兩虛有熱的病人,而對畏寒,肢冷,腹瀉,胃有寒濕,脾陽虛弱,舌苔膩濁等陽虛體質者,則屬禁忌之列。

因此,性涼的西洋參更適宜在炎熱的春夏季食用,滋陰補氣不上火。


黃芪性溫,味甘,歸肺、脾經。

黃芪可以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但黃芪比西洋參性質要熱,所以本身就陰虛的人食用後會上火,如果已經有口乾、便秘等症狀,就不太適合再食用黃芪。另經期和感冒期間也不適宜食用黃芪。

因此,在寒冷的秋冬季進補,更適合選擇性溫的黃芪來補氣健脾。




西洋參和黃芪的適宜人群

西洋參

常服西洋參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強化心肌收縮的功效,還能寧心安神,調節睡眠,提高免疫力。

西洋參的功效還在於可以調節血壓,可有效降低暫時性和持久性血壓,有助於高血壓、心律不齊、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腦血栓等患者的恢復。


黃芪

常用黃芪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有保肝、抗衰老、抗菌等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

黃芪除了補氣,還是補脾的第一要藥,更適合總是疲勞、面色發黃、舌體胖大,甚至邊上有齒痕、大便時常不成形的人,這是典型的脾虛。這種人不僅總覺得累,而且免疫力低下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冒,黃芪就更適合他們。


「青年黃芪老年參」,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熬夜多,飲食不規律,容易導致面黃氣短,出現內寒症,就更適合選擇黃芪進補;老年人因多有高血壓、心血管類疾病,容易心神不寧、入睡困難,用西洋參能有效調節血壓,促進睡眠,寧心安神。

西洋參和黃芪皆是補氣健體的良藥,是適合各個年齡段服用的。具體選西洋參還是黃芪,還是要結合自身的體質和適應症來選擇哦。


X:

濕熱體質用西洋參經常油光滿面、長痘,有食少腹脹、大便粘膩等症狀的人群就屬於濕熱體質,易發濕症、失眠、婦科疾病。補氣養陰適宜選擇西洋參。

H:

陽虛、氣虛用黃芪怕冷、覺多、宮寒、陽痿、腰痛,和面黃氣短容易疲勞、感冒是陽虛、氣虛體質的表現。補氣昇陽適宜選擇黃芪。


黃芪和西洋參泡水喝的功效

西洋參黃芪茶

材料:西洋參3~5克,黃芪3~5克

泡法:將西洋參片,加入切片的黃芪,沸水沖泡,燜5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有益氣生津,潤肺清熱,美容養顏的功效;適用於不耐紅參溫補,氣陰,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者,一般人群可以用作養生保健延年益壽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