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每年春天,楊柳吐綠,絮花紛飛,可有人看著看著美景就打起了噴嚏——「啊嚏!我又過敏了。」
許多人一到春天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涕、眼睛還發紅、發癢,因為看到楊柳絮四處飄飛,便認為自己是對楊柳絮過敏了。還有一些偽科普文章對這一說法進行了「補充說明」,稱楊柳絮易致敏,是因為其「夾帶」了大量灰塵。
非也!非也!每年春天,最大的誤會就是大家認為楊柳飛絮會導致過敏。除了極少數的人真的對楊柳絮過敏,大部分說楊柳絮致敏的人都欠楊柳絮一個道歉,因為楊柳絮只是因為紛飛被你看到了,真正致敏的是樹的花粉而非飛絮。
的確,楊柳絮吸入鼻腔會引起不適,但這是物理刺激,並不是過敏,飛絮離開,症狀隨即消失。真正引發過敏的不是飛絮,而是飛絮出現前就開始播散的樹木花粉。
我們身邊的柳樹、楊樹、柏樹、法國梧桐、洋白蠟、臭椿等常見綠化樹都會開花,雄蕊里的花粉以風為媒飄散到空中,所以這些樹木的花又被稱為「風媒花」。當風媒花的花粉大量懸浮空中,空氣里的花粉濃度達到一定濃度,就會引發花粉過敏病人出現症狀。
但我們總覺得,沒看見這些樹開花啊,即便有花粉又能有多少呢?來看看「氣象北京」一條微博提供的數據。據3月18日,北京地區空氣花粉濃度監測結果為平均每千平方毫米7420粒,屬於「極高濃度」。如此高濃度的春日定製版「花粉空氣」,花粉過敏人士吸一口就能「中招」。
相比之下,春日百花盛開的主角——觀賞花反倒基本上不會引起過敏。因為它們是靠昆蟲傳播花粉的「蟲媒花」,飄散到空中的花粉極少。即便一些香氣濃烈的花會令人打上幾個噴嚏,也只是氣味引起的化學性刺激,並非過敏。
因此,春季最大的過敏原並非楊柳絮,而是飄蕩在空氣中的樹木花粉,且由於多種樹木產生的花粉都會引起過敏,交錯起來,北京地區的春季花粉期約2個月,從三月中旬到五月中下旬。
不過好在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都養成了戴口罩甚至護目鏡的好習慣,隔離過敏原是預防過敏最好的辦法。
現在,離北京地區的花粉季過去還有一個月,要想不過敏,記得做好防護喲~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曉雨
編輯:李曉雨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