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民國三年甘肅加字版銀元鑄制歷史淵源及防偽暗記淺談

2019-08-27     紫軒藏品

袁世凱民國三年甘肅加字版銀元是甘肅造幣廠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為馮玉祥西北軍所鑄制的專用軍餉幣,鑄量稀少,存世極罕,是為中國近代銀元珍品。

據史料記載,甘肅造幣廠於民國17年(1928年)由劉郁芬主甘時期建立,廠址在蘭州舊舉院(今蘭州第二醫院)。建廠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馮玉祥的國民軍入甘驅逐原主甘的孔繁錦後,擄有孔留下來的造幣機器;二是1928年挖掘出馬廷驤、馬廷賢窖藏的白銀約二百多萬兩。建廠的主要目的是鑄制銀元,以濟軍用。

當時甘肅造幣廠所鑄制的銀元,並沒有標明系甘肅製造,而是冒用其他的牌子,企圖魚目混珠。鑄製得最多的是袁世凱民國三年(即「袁大頭」)銀元,另外,還鑄制了一部分有孫中山頭像的銀元。袁世凱民國三年銀元不但在甘肅省內流通,而且還流通於省外。孫中山像的銀元,則在國民軍東下時帶走了,沒有在甘肅省內流通。1930年4月1日,馮玉祥在潼關聯合太原的軍閥閻錫山、桂林的軍閥李宗仁逼蔣介石下野,爆發了蔣、馮、閻、桂的中原大戰。由於大戰激烈,急需軍餉的供給,故甘肅造幣廠根據命令鑄制了專用軍餉——袁世凱民國三年甘肅加字版銀元。鑒於軍情緊急,加之為軍用幣的專鑄,故當時擔任造幣廠監督的鄧隆指示技術工人陳發坤沿用袁世凱民國三年開口貝銀元的舊摸,在正面袁像左右加鑄「甘肅」兩字,以示軍地區別,並僅鑄制數萬枚銀元,充作馮玉祥軍隊的專用軍餉,以解燃眉之急,但該幣終因流通不暢,不久停鑄,僅有部分流入民間,存世極罕,尤其該幣加鑄地名「甘肅」非常之特殊,故殊為珍貴。


袁世凱民國三年甘肅加字版銀元實物正面

袁世凱民國三年甘肅加字版銀元實物背面



甘肅造幣廠所鑄制銀元,為江西籍的技術工人陳發坤設計刻模,不僅技術高明,工藝精湛,而且大多有防偽暗記設計。袁世凱民國三年甘肅加字版銀元亦不例外。該幣圖文精美,成色能夠或接近達標。其防偽暗記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該幣正面袁像兩則加鑄的「甘肅」兩字中左側「肅」字略向外歪斜;二是幣背面「壹」字有些筆橫有剪刀口;三是「圓」字方框中「貝」部左上方有一小銀點;四是該幣背面「圓」字的「開口貝」特徵,其「貝」部下面的兩撇沒有連接,形成一個小缺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hIB62wBJleJMoPMxU0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