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騎自行車摔了」媽媽的第一反應,讓孩子心涼了半截

2019-07-22   學樂幫資訊頻道

很多孩子慢慢的和父母疏遠,並不是沒有理由的,雖然是父母生父母養,為什麼孩子還是會不相信父母,甚至懷疑父母?不是孩子事兒多,而是在某些事情上孩子和父母有了隔閡···

壞掉的自行車

慶慶過生日,媽媽,送慶慶一輛自行車,作為生日禮物,心情高興壞了,騎著自行車到處玩耍,結果摔倒了,孩子回到家,媽媽第一反應是斥責孩子。

「你怎麼這麼沒用?干點啥都不行!這新買的自行車摔壞了咋辦」 而慶慶表示說自己是不小心的。而且自己也受傷了。但媽媽還是不依不饒,狠狠的批評了他。此後,慶慶,凡事可以自己完成的事絕不會求媽媽,即便是媽媽想幫他,她也會很不耐煩的說自己來。

幾個親子關係崩裂導致孩子叛逆的實例

初中女生,憎恨父親

小吉的媽媽性格非常要強,要求也高,爸爸性格強勢,脾氣不好。常常在家裡大吵大鬧,婚後感情破裂。小吉幼兒園的時候,爸爸送女兒住宿,小學也是如此,而媽媽卻說,這是因為爸爸不喜歡他才這麼做的。到了小學一年級,父母離異,小吉跟著爸爸。

爸爸的教育方式就是比較嚴厲,小時候小吉還是蠻聽話的,升入初中後,就開始討厭爸爸了。聽爸爸的話他就會感到委屈,由討厭慢慢變得憎恨,親子關係,十分不和諧。

高中男生跟父母對著干

小兵,今年高一。在家裡,什麼都不幹,沉迷手機,也不愛學習,父母說什麼他都不聽,如果手機被父母沒收,她就會發脾氣摔東西。

但是在學校里卻表現活躍,還積極的報了社團。不過學習退步了不少。自從上了高一以後,他就感到學習很困難,自信心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經常自暴自棄,不願意好好讀書,自控力差還沒有毅力,愛退縮。

孩子表示從小到大爸媽管的比較多,而且強迫自己做不愛做的事情,手機上的東西還會被爸媽強行刪除,像是遊戲微信的,就連他收集的歌曲都會被爸媽強行刪除,而自己做的努力,媽媽似乎視而不見。

所以孩子非常叛逆,上課不喜歡認真聽講,有時候還睡覺,考試前更不願意複習。

當孩子犯了錯,家長該怎麼做

適當的放手

青少年,力求改變自己的身,有時候表現為改變規則,來滿不斷增長的自主性,平衡獨立性行為的期望,保持安全感。

青少年的額葉皮質,會幫助他們做出決策,控制衝動,25歲時才完全成形。家長可以當他們正在處於危險或錯誤的選擇時,儘量的幫助他們。但要適當,並且允許他們自由。

不要進行強制干涉

青春期的孩子渴求獨立,他們希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制性地干涉或壓制,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會加重情況,起到反作用。

多給孩子肯定,讓孩子感受正能量 表示肯定的詞語,比嚴厲的批評有用的多。令人振奮的語言。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並拉近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正能量,讓他們產生積極的動力。

多傾聽,少批判

與孩子溝通的時候。關鍵的環節是傾聽的那一刻,說的少了,就會發現孩子多少會說一些內心的事,更有助於發現問題的所在,有效的解決問題。

適當的妥協

當孩子長大後,就會獨立思考,家長的一些想法也會重新考慮,這樣,跟孩子談論的時候,家長難免會跟孩子產生分歧。 這時候家長做的就是,適當的改變想法,儘量不讓太多的分歧,在爭吵中解決或被壓,避免過度分化。適當的改變規則和陳舊的想法,適當的妥協,讓親子關係更融洽。

給孩子一個擁抱

一個擁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鼓勵,從中得到力量,一個微笑,這是一種積極的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享受分享互動

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總會以不同的方式體驗這個世界,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已經逐漸形成,跌宕,起伏,和瘋狂的舉動,有時候也在所難免。

保持幽默感,可以以戶外活動的方式增加與孩子間的互動可,多分享有趣的經歷或故事,是與孩子進行連接最有效的方式。

信息來源糖果媽媽

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及時刪除。


讀資訊、找機構、選課程、請家教,都在學樂幫APP!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學樂幫」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