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傳》:成大事者,必有病症

2023-10-12     洞見

原標題:《埃隆·馬斯克傳》:成大事者,必有病症

《埃隆·馬斯克傳》:成大事者,必有病症

最近,《埃隆·馬斯克傳》火了。

身為世界首富,馬斯克的經歷既傳奇又極富爭議。

他具備很多天才企業家、發明家的特質,是商業精英和投資人們堅定追隨的公眾領袖。

他還肉眼可見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研發電動汽車、製造火箭、研究人腦與計算機的融合……

但在輝煌事業的背後,他也是個暴躁、古怪、苛刻,行事不循常理的怪人,很多人都無法與他長期共事。

為深度了解他,知名傳記作者沃爾特·埃薩克森,貼身跟訪他兩年半,寫下了這部50萬字的《埃隆·馬斯克傳》。

書中,埃薩克森描繪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記錄了他不同尋常的處事態度。

看完他一路走來的經歷,我想起陶思璇博士的一句話:「能幹大事的人,多少都有點病。」

正是常人無法理解的那些「病症」,讓他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一路所向披靡。

1

偏執狂

馬斯克從小就很喜歡火箭、科幻小說。

他經常思考:假如有一天,地球容納不下這麼多人,人類就只能移居到其他星球生活。

30歲那年,手握兩家網際網路公司的他,終於決定製造火箭。

消息一出,外界一片譁然:私人公司哪有能力完成這麼大的項目?

朋友們也紛紛阻止他,收集了一系列火箭炸毀的視頻給他看。

可他聽不進勸告,也沒有被嚇倒,迅速創辦了太空探險技術公司「SpaceX」。

他帶著計劃書,四處拜訪投資人,一遍遍講述自己的宏大設想。

但這個項目太過冒險,任憑他磨破嘴皮子,也沒有人敢投資。

他卻不肯放棄,一咬牙從兩家公司里變現了1億美元,全都投到了火箭事業上。

然而,火箭的研發過程狀況百出,推進器和試驗台接連被炸毀,進度也比他預期的時間晚了兩年。

期間,合伙人萌生退意,員工也心灰意冷,馬斯克卻執意要堅持:「我們明天重新再來。」

好不容易將火箭研發成功後,他接連發射了三次,竟全都以失敗告終。

面對外界的嘲諷和質疑,馬斯克依舊信誓旦旦:「無論上天入地,不成功誓不罷休。」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他發瘋似地工作,每天都在公司待十幾個小時。

2008年9月,第四次發射的火箭,終於成功升上了太空。

馬斯克說過:「堅持非常重要,永遠不要放棄,除非迫不得已。」

他憑藉近乎不可理喻的偏執,創造了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奇蹟。

這個世界上,成功只是偶然,失敗才是常態。

縱使你再聰明,再優秀,也不得不承受希望落空的挫敗,走過暗無天日的隧道。

不瘋魔,不成活。

沒有近乎偏執的執著,你很難支撐到最後,更不可能摸索到成功的入場券。

認定了就不放棄,跌倒了就再爬起。

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持,就是一個人實現目標的最有力武器。

2

強迫症

馬斯克曾直言:「我對產品相關問題有強迫症,我總是看到哪裡不對勁。」

這本傳記中也強調,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

1995年,年僅24歲的馬斯克,和弟弟一起創辦了軟體公司Zip2。

第二年,這家公司拿到了投資,也聘請了經驗豐富的資深程式設計師。

可即便員工們編寫的代碼足夠專業,馬斯克依然在細節上精益求精。

他要求員工們將代碼的運行速度不斷提高,甚至忍不住自己動手修改代碼。

在他的嚴格要求下,代碼的運行速度快了5倍,效率大幅提升。

2004年,馬斯克投資入股特斯拉公司,開始研發電動車。

起初,由於產品的裝配質量參差不齊,引發了不少爭議。

於是,每次有新產品問世之前,馬斯克都會親自去試駕新車,仔細檢查一個個零件的質量。

今年,特斯拉推出一款電動皮卡時,馬斯克還給全體員工寫了一封郵件。

郵件中,他要求所有的零件,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供應商提供的,都必須達到「個位數微米」的精度。

他說:「如果成本非常低的樂高和汽水罐可以做到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精確性決定了完美主義。」

他如同強迫症患者一般,在每一個細微處較真的態度,令身邊人叫苦不迭。

但恰恰是對細節的注重,讓特斯拉產品的裝配質量不斷改進,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管理學家汪中求說:「細節的不等式意味著1%的錯誤會導致100%的錯誤。」

一顆鬆動的螺絲,能讓龐大的飛機從高空墜毀;隨手扔掉的煙頭,也能使一整片森林化為烏有。

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大禍。

所以,越是厲害的人,就越重視細節的力量。

凡事不容含糊,不辭辛苦地鑽研,下足功夫去雕琢。

擁有一顆精益求精的心,人生才會無限接近所謂的完美。

3

控制狂

作者埃薩克森撰寫這本書之前,以為馬斯克是個只管發號施令的甩手掌柜。

可深入接觸兩年多,他發現,馬斯克更像是凡事親力親為的製造工程師。

剛開始創業時,馬斯克總是親自編寫代碼、更新軟體,幾乎不離開辦公室。

他還要求員工事無巨細地彙報進度,甚至參與到每個員工的任務中。

後來管理SpaceX和特斯拉時,他也經常去巡視兩家公司的裝配線。

有一次,他發現負責裝配的機械臂,移動速度非常慢。

他當場就拆開機械臂檢查,並拿出筆記本電腦,重寫了機器人的代碼。

甚至,為了方便隨時跟進各個項目,他連個固定的辦公室和辦公桌都沒有。

他同時在幾家公司流動辦公,哪裡的問題最大,他就出現在哪裡。

電動車投產期間,他就把辦公桌搬到了生產線最末端,隨時替員工解決各種麻煩。

遇到技術難題時,他更是乾脆帶著睡袋住進了工廠,陪著員工們一起加班加點。

由於他在公司事事都喜歡插手,與他共事過的人,都說他「控制欲很強」。

但他的控制,並非為了滿足一己私慾,而是想要更全面地了解運營。

從研發、生產到銷售的各個流程,他全都了如指掌。

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他都能第一時間想出解決辦法。

他的親自掌舵,讓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也讓特斯拉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企業。

其實不僅僅是經商,想要在任何領域有所成,都必須於不斷實踐中積累真知。

正如曾國藩所說:「天下事總是在局外吶喊無益,必須躬身入局。」

凡事唯有親自去做過,才知其中深淺;用心分析過,才得經驗教訓。

以旁觀者的視角胡亂指點,空喊口號,到頭來不過是白費力氣。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知行合一,在不斷實踐中觸及事物的本質,才能一招一式都直擊要害。

4

「妄想」症

馬斯克的外祖父,是個天馬行空的探險家,駕駛私人飛機游遍大半個地球。

外祖父說:「只要你想做某件事情,你就一定能做成。」

馬斯克牢牢記住了這句話,並展現出了超乎同齡人的膽魄。

在美國求學時,他接觸了經濟學、新能源和太空等領域。

隨著研究的深入,他萌生了一個宏偉的想法:建立了不起的科技「帝國」。

他要重新定義汽車、研究人腦晶片,還要帶著人們飛向太空,移居火星。

這個想法聽起來非常不可思議,身邊的人都以為他瘋了。

他卻立即放棄讀博,從史丹福大學退了學,懷揣3000美元去矽谷創業。

5年間,他接連創辦3家網際網路公司,完成了財富和經驗的原始積累。

這也給了他足夠的底氣,去追求自己那些瘋狂卻又精彩的夢想。

他投資了特斯拉,將新能源技術運用到汽車上,並研發了全自動駕駛系統。

他研發了腦機接口技術,嘗試在人腦中植入晶片,治療癱瘓、失明等重疾。

他創立的SpaceX公司,不僅能製造火箭、將太空人送入空間站,還順利發射了11顆衛星。

當初那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妄想,如今已被他實現了一大半。

在網上看過一句話:「很多成功的人都有一種妄想症,相信有些事情和已經發生的不一樣。」

許多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太過僵化,行事也過於死板。

他們想像不到更多可能性,也沒勇氣去冒險,一輩子都把自己圈定在條條框框中。

做所有人都能做的事,是本分;做別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才是本事。

只要你不給自己設限,眼下那些不可思議的「妄想」,終究有一天會變成現實。

5

「自大」狂

書中提到,馬斯克有一個工作習慣:

每定下一個目標,他就會列出非常緊迫的時間表,然後再鞭策大家去實行。

為此,員工頻頻抱怨他太過自大、不切實際,總是做超出大家能力範圍的安排。

面對這樣的質疑,他不會憤怒反駁,而是親自接替那個人的工作。

他用實際行動證明:無論是什麼項目,只要足夠賣力都能完成。

在他看來,一個人只有先認定自己無所不能,才能激發出無限的潛力。

2012年,特斯拉的電動跑車剛一上市,便遭到了競爭對手的惡意攻擊。

他們利用輿論,抹黑特斯拉的質量,導致很多客戶取消了訂單。

當時,特斯拉尚未盈利,資金短缺,連建造充電站的錢都不夠。

馬斯克卻高調放出大話:「特斯拉會成為比寶馬更暢銷、擁有更大盈利空間的汽車製造商。」

可外界深知特斯拉正處於水深火熱,紛紛等著看他被狠狠打臉。

危急關頭,馬斯克將壓力轉化為動力,要求全體員工瘋狂打電話推銷這款車。

僅用兩周時間,他們就完成了銷售任務,讓特斯拉扭虧為盈。

一路走來,馬斯克總是對自己無條件的自信。

他說:「唯一要遵守的規則就是物理學定律推導出來的規則,其他一切都只是建議。」

而這種自大的態度,也成了他倒逼自己突破極限的捷徑。

一次次抬高外界預期,將自己逼到絕境,從而激發出自己更大的潛能。

但所謂的「自大」,不是狂妄無知,而是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看過一個比喻:人的潛力就像一根彈簧,被壓縮的程度越嚴重,反彈力越強大。

適當地放出大話、擺高姿態,就是藉助外力來施壓,狠狠逼自己一把。

面對期望與現實的差距,你或許會一邊拚命追趕,一邊抓狂、焦慮。

但等你咬牙趕上來,會發現自己早已在成長的陣痛中破繭成蝶。

很多人評價馬斯克:一半是天才,一半是瘋子。

對此,他回應道:「我重新發明了電動汽車,我要用火箭飛船把人送上火星。

可我要是個隨和、放鬆的普通人,你覺得我還能做到這些嗎?」

庸者習慣躲避鋒芒,繞開麻煩,或許平淡安穩,但也註定碌碌無為。

強者卻一心聚焦於目標,不費心討好任何人,在爭議聲中成就不凡。

要記住,行走世間,就是一場極其殘酷的突圍。

沒有近乎病態的執著、嚴謹、勇敢與自信,我們永遠也無法穿越命運的風暴。

點個贊吧,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只管把真正要緊的事做到極致。

或許你會背負壓力,會遭人誤解,但你也能收穫別人不敢想像的精彩。

埃隆·馬斯克傳 ¥79 購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f285d10c51e4cd860e9ec093976b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