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和》導讀 | 塑造一支有靈魂的員工隊伍之三:價值觀的落地(第二步:與文化相適應的制度建設)

2023-08-14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致中和》導讀 | 塑造一支有靈魂的員工隊伍之三:價值觀的落地(第二步:與文化相適應的制度建設)

按語:

2023年是廣東省中醫院建院90周年。90年光陰,彈指一揮間。 90年來,廣東省中醫院緊跟黨走,以肩負振興中醫為使命,以至精至誠守護人民健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廣東省中醫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藉此90周年之際,我們回首既往,凝心聚力,汲取歷史智慧力量,砥礪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懷揣著省中醫院的赤子丹心,團結奮鬥,逐夢新征程!

接下來,本專欄按醫院工作不同板塊,系統梳理有益工作經驗,通過採集醫院奮鬥史中的艱辛故事及光輝瞬間,凝結的管理智慧及醫院精神,形成系列專題文章,以此向建院90周年獻禮致敬!

第二篇章:

塑造一支有靈魂的員工隊伍

三、價值觀的落地

第二步:與文化相適應的制度建設

在醫院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制度的指引、約束、激勵的作用。

我們認為,醫院文化從理念變為行動,需要有與文化相適應的制度制度的安排也必須以醫院的文化理念為指導

文化作為一種理念,在具體行為過程中,怎麼做才能符合文化的要求,需要制度的指引。通過把醫院倡導的價值觀作為制度安排的基點,讓制度成為醫院文化所樹立起的邊界和指向。當我們的員工所選擇的行為方式,符合醫院價值取向、文化要求時,就應該得到獎勵;當所選擇的行為方式,與醫院所倡導的價值取向相違背時,就應該受到懲罰。通過制度的促進和強制,使員工接受醫院倡導的文化理念,並且在執行中加深理解在理解後成為信念

比如說,怎樣才算服務好病人?我們通過建立服務規範,把醫務人員日常具體的服務行為做了梳理規範,在遇到病人時應當如何打招呼,住院病人離院時要送到電梯口等等,都有規範指引。

我們在制定製度指引時,明確制度指引的作用範圍,即規範行為的邊界。如我們規定了服務忌語,規定在病區不能大聲喧譁。在電梯使用的繁忙時段,50歲以下的職工要步行上下樓梯,把電梯讓給病人。規定,女職工化淡妝行為舉止像淑女,男職工要戴領帶像紳士,這些制度的要求都是為了讓人家知道,原來我們所倡導的理念,落實到具體實踐上,是如何做的。

再比如不斷改善醫院各種流程,讓患者就醫更為方便。為方便群眾就醫,避免黃牛黨的炒號,我院是第一個實行信息化預約挂號;為化解群眾看病的「三長兩短」,我們醫院率先提出把計價、收費「兩條龍變一條龍」,後來進一步創建智慧藥房,力爭把病人在院的就醫取藥流程,縮短為停留不超過半小時

記得1995年,我院在全市醫院中率先實施電腦計價、收費一條龍服務,大大縮短了病人排隊等候的時間,深受病人的歡迎。

要實現「計價收費一條龍」是很困難的。當時,財務的員工只懂收費,不懂藥物;藥學部的員工,就只懂藥物、不懂收費。那時收費都是打算盤,醫院思來想去,要讓病人排兩次隊變成排一次隊,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就要計價收費合併成一條龍,「合龍」任務壓給了藥學部。這樣,藥學部的人員,就要學會財務的收費以及電腦的應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醫療系統應用電腦才剛出現,系統不完善,要靠藥學部的人員死記硬背。藥學部就逼著他們必須要在一定時間內學會應用電腦做計價收費。開始時,他們很不適應,但是時代變了,不適應就會被淘汰,所以他們拚命學,拚命練。他們有的練習到快哭了,後來,也想出了各式奇招,編了很多口訣,幫助記憶。這才讓計價、收費「兩條龍合成一條龍」變成了現實,這也成為了國家行業推廣的一條工作經驗。

行業作風建設涉及到利益關係,是醫院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一方面強化思想教育,引導員工自覺堅持良好的行業作風;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作用,明文規定了不能收受紅包、回扣等高壓線。逐步形成了「四不貪」機制。所謂「四不貪」,即通過文化建設,構建「不許貪」的氛圍;通過強化內控,建立「不能貪」的制度;通過嚴肅懲戒,形成「不敢貪」的態勢;通過滿足合理的利益訴求,樹立「不想貪」的心態。

「不許貪」,是在思想意識上播撒廉潔的種子,用文化的力量左右員工的行為方式。在醫院形成一種環境氛圍,以潔身自好為榮,以獲取不當收入為恥,讓員工為自己設立「紅綠燈」,從三個層面建立正確認識:第一個層面,認識到保持聖潔形象是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的內在需要;第二個層面,提出「收一個紅包,等於趕走一群病人;開一個大處方,等於失去更多處方」,取信於民,形成信譽優勢,是促進醫院健康發展的生命線;第三個層面,從自身職業生涯和人生來看,乾乾淨淨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健健康康成長,平平安安走人生路,是廣東省中醫院人的共同心愿,不能因為物質利益誘惑而失去自己的尊嚴,甚至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所有教育要發揮作用,關鍵是幹部的以身作則。要讓廣大幹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廉潔行政,秉公處事。

「不能貪」,是通過嚴密的制度建設,規範權力運行,堵塞有可能貪的漏洞。醫院分崗分線排查,梳理出院內廉潔風險點,逐個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從而提升制度治理能力。

比如,對於大型設備的購置,醫院定下三條原則:一是設備選擇的標準,必須有利於促進專科站在本領域發展的前沿;二是性價比在當時是最合理的水平;三是購置後的服務能跟上臨床的需求。在購置流程上,要求購置項目的提出和啟動必須符合醫院的整體發展規劃財務預算;產品的選擇必須經本專業中級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決定,院長會要以大多數專家的選擇為依據做決定,而更多的是監督整個採購是否按規定的流程來進行,從而最大限度避免個人說了算的現象,堵塞了可能貪污受賄的漏洞。

「不敢貪」,是從嚴治院,嚴格管理,嚴肅處理,使職工思想上明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形成高壓嚴懲的態勢。特別是要遏制「行政權」「專業權」,謀取私利,如收受賄賂、接受吃請、索要紅包、收取藥品回扣等,確立「天條」,設置「高壓線」,一旦觸犯,堅決處理,決不手軟。

「不想貪」,是創造條件讓員工成才,敞開正路。改善員工生活待遇,使員工通過正常渠道的辛勤勞動獲得合理的收入。引導他們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醫院強調對人最大的關心,就是為其成長成才創造條件,為其施展才華搭建事業的舞台,讓他們一旦做出成就,「社會上有榮譽,行業上有地位,物質上有收穫」,從而讓醫務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放在學術上,放在為患者服務中去。要讓「付出會有收穫,好心會有好報,老實人不會吃虧,有義才有利,有德才有得,不義則失利,缺德則無得」。「醫務人員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辛勤勞動理所應當得到合理的回報。」醫院非常重視員工的價值回報,注重「腦袋」投入的同時,也注重「口袋」的投入

2001年11月,國務院領導到廣東省中醫院視察。當呂玉波院長在彙報中談到構建「四不貪」機制時,領導插話說:「呂院長,你說的『四不貪』機制,我一字一字地記了下來。這不僅對醫院適用,對其他領域也適用。」

要充分發揮制度的激勵作用。

利益分配制度,以醫院的價值取向為基本準則,我們採用按勞取酬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摒除以業務收入考核醫務人員,而使科室和醫務人員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醫院、科室、人員自身的服務能力,真正為病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醫院對科室還進行分級管理,按照學術水平、業務能力、技術高低,管理能力四個方面,把科室分為ABC三個等級,三年為一個周期。在完成同等工作量的情況下,B級科室要比C級科室多拿10%的獎金,A級科室比C級科室多拿25%。在量、效相同的情況下,A、B、C科室之間形成了收入差距。同時,把科室評價與科主任的聘任聯繫起來,對A、B級科室科主任實行考任制,C級科室科主任則要實行重新競爭上崗。這讓醫院所倡導的文化理念與日常工作中的制度管理形成了有益的結合。全院員工都清楚知道,只要努力為社會(患者)、醫院作出了貢獻,個人的目標就自然而然得到了實現,從而構建起患者(社會)、醫院、員工的利益共同體。

再比如設立了「服務杯」,推動「滿意工程」,建立以患者滿意度為評價核心的科室評比制度,從而鼓勵科室高度重視患者體驗,不斷探求患者需求,將「病人至上,真誠關愛」轉化為實際行動。設立「質量杯」,激勵科室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醫療質量。設立「創新杯」,激勵科室投身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科研水平。

【精彩預告】

下期將推送第二篇章:塑造一支有靈魂的員工隊伍之三:價值觀的落地(第三步:幹部文化決定醫院文化)若想了解廣東省中醫院的實踐答案,請留意關注!

參考:《致中和——讀懂廣東省中醫院的第一本書》

指導專家:呂玉波

口述:黃慧玲

整理編輯:胡延濱 盧悅明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f01e207ebb93a9a2e725707edaca2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