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的平仄讀音考辯文|陳曦駿

2023-09-29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聽」的平仄讀音考辯文|陳曦駿

聽與聽的再考辯:「聽」的平仄讀音考辯

文|陳曦駿

前幾日通過「鴻雁不堪愁里聽」與「浮客空留聽」為例子考辯了在中古漢語中「聽」與「聽」的用法,但是在訓詁和音韻辨析中沒有結合版本學,在辨析上出現了舉例錯誤。

在宋代《文苑英華》《全唐詩》,對於這兩首詩,「鴻雁不堪愁里聽」和「浮客空留聽」版本都是「聽」。並不存在現代漢語中「聽」對「聽」的吸收後,取代了「聽」(yin上聲)的原意的情況。

那麼 「聽」字在「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況是客中過」和「浮客空留聽」中的「聽」應該怎麼讀呢?在平水韻中「聽」歸於平聲的九青部和去聲的二十六徑部,這說明「聽」字本身就是個平仄異讀的多音字。如圖應讀ting去聲(同打麻將聽牌的聽,如今這個去聲已經被統讀)

當我們詩詞讀多了,會感覺「聽」字在詩詞中仄讀的比例要比平讀出現比例要高,尤其是在唐宋時期。這其實也是正常情況。在中古韻書中《廣韻》《集韻》《正韻》,還有對字書中《說文解字》的注釋中,反切讀音首先標註的是「聲。他定切」這是仄聲讀音(ting去聲)及其釋義,然後再標註「他丁切」,按照字書韻書標註習慣來看,去聲應是聽字的源讀音。

為什麼「聽」字仄讀要早於平讀出現呢?這與「聽」的原義有關。雖然《說文解字》仄讀平讀都解釋為「聽者,聆也」,同樣為聆,範圍和含義還是有區別的。漢代《釋名》對「聽」解釋:「聽,靜也。靜,然後聞審也。」這就解釋了「聽」的意思是要有前提和結果的,結果是要聽的清楚,前提是要先安靜。

而平聲的「聽」《集韻》的解釋是「聽受也」,平聲讀音的聽意思是兩個連續的動作,聽到並要受理他人的訴求。「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基本等於官府受理案件時聽取報案人陳述的事了。作為區別去聲的聽之義,後為這個字加上了一個異讀讀音。為什麼能確定是平聲在後呢?在漢代聽字便已經有了兩種意思,兩種讀音;到了六朝之時(南北朝出現過集中造字,極大豐富了漢字字形),因為受理案件需要場所,這個平聲的聽又衍生出一個異體字,加了聽廠字框或廣字框,這就是廳(廳)字的由來。廳之詞義也從動詞變成多用於名詞。這就不但在字音中予以區別,在字形上也可分辨,同時「聽」的平讀也可通用。

當「廳」在唐宋多用於名詞後,聽的平讀與仄讀之義如車字「cha」「ju」兩音只辯聲韻不辯民車與戰車之意思了。聽字的兩個讀音都保留,但無論平讀仄讀音都可表「靜後聞審」或「聽受」之義,所以我們在讀唐詩宋詞時遇到「聽」字時,根據格律詞譜分平仄讀便是,無需考慮平仄時的不同含義了。所以鴻雁不堪愁里「聽」和浮客空留「聽」的聽都應該讀ting(去聲)

陳曦駿 就職於上海公安學院,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上海詩詞學會會員,著有《晚唐五代詩史》,詩詞作品及鑑賞類作品散見於《詩刊》《中華詩詞》《中華詩學》《晶報》《中國電視報》等報刊雜誌,曾獲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總冠軍,七夕特別節目冠軍,人民日報萬捲風雅集詩詞專家,多次在中國教育電視台、江蘇衛視等電視節目及人民日報人文歷史平台,央視頻、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抖音、雲聽fm喜馬拉雅等新媒體平台文化欄目擔任文化嘉賓。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eec88e09800e9b561eb9d82e045d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