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楊晨 綜合報道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此前在接受LCI電視台採訪時表示,克里米亞「一開始是俄羅斯的,後來是赫魯雪夫把克里米亞給了烏克蘭」。中國駐法大使認為,美國無意結束烏克蘭衝突。盧沙野還對獨立後的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國家地位表示懷疑,他指出,「在國際法中,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其實沒有實質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來實現它們的主權國家地位」。
盧沙野
《世界報》援引歐洲議員的信函內容在報道中說:「盧沙野大使公開宣稱,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在國際法下沒有實質地位,並指出,沒有任何國際協議來實現這些國家的主權國家地位。這種評論遠遠超出了可接受的外交話語的範圍」。
據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網站4月25日消息,盧沙野大使關於烏克蘭問題的表態不是政策宣示,而是在電視辯論中的個人觀點表達,各方不應過度解讀。中國在有關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
關於領土主權問題,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清晰的,中方尊重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蘇聯解體後,中國是最早同有關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之一。中方始終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則發展雙邊友好合作關係。中國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
關於烏克蘭問題,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願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為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作出自己的貢獻。
著名媒體人胡錫進提出三點:其一,不要搭理那些所謂的抗議;其二,對盧沙野大使的表態應該採取鼓勵態度,不要怕惹出爭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國打輿論戰、外交戰的能力;其三,要有承受與西方摩擦的勇氣,不能因噎廢食。
邱毅教授則通過梳理盧沙野在擔任駐加拿大大使期間處理「孟晚舟」事件,對其出色的外交素養和國際視野給予高度稱讚,並強調「最不遵守國際法的恰恰是美國」,最應該批評的對象是美國而不是盧大使,並直言自己「力挺他」。
我們認為,新時代的中國外交自然要與過去韜光養晦時期有明顯不同,大家不要對此大驚小怪。特別是那些當別的國家對華惡語相向、發表干涉中國內政和統一荒謬言論時默不作聲的那群人,更沒有資格對盧大使此次發聲說三道四。首先,中國的大國外交一定會有大國的樣子,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打要還手、罵要還口」,而且還要贏得外交主動,不能永遠被動防禦,對於歐洲一些敢當美帝馬前卒、干涉中國內政和統一的國家,我們主動出擊作為,抓住它們的要害實施反擊,打掉它們的囂張氣焰,也是打給它們的後台美國看,讓它們和美國成為熱鍋上的螞蟻我們看熱鬧,往往會讓我們在外交上處於有利位置,也能讓國外反華勢力看懂我們的態度和手段,令那些跳樑小丑想要再次挑釁中國時就想到被中國打是什麼滋味。其次,全世界也都要明白,作為解決與帝國霸權做堅決鬥爭的東方大國,今後中國外交官在接受私人採訪或研討會場合發表一些秉持國際公平正義和國際法,與帝國主義觀點相左、鋒芒畢露的言論,是再正常不過的,以後只能更多,「一驚一詫」只會自取其辱。當然,這樣的中國外交官的個人觀點,也是世界人民真正需要的。
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在霸權主義操控性下,充斥著各種危機和不公,中國除了在官方場合據理力爭外,還需要不同的靈活的模式作為有益補充,以便讓我國擁有更多渠道、更叫有力量、更能直指人心話語權。我國的外事領域和媒體都要關注這一重大的變化。對比霸權帝國危害世界無所不用其極、製造傳播謠言不擇手段,我們以往相對單調的表達模式確實顯得較為單薄,常常令我們在外交和輿論上處於不利地位。此次盧大使借外媒採訪試水,將計就計對弈西方國際記者收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狠狠地打擊了歐洲一些反華政客、國家(如波羅的海某些前蘇聯解體後成立的國家)干涉中國內政和統一的囂張氣焰,以後只要它們還敢肆意妄為,中國的外交官還可以在不同場合講出更加有理有據且令它們膽戰心驚的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ee0797c52ad7345531fb7571873da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