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非洲青年講好中國故事的三個維度

2024-10-27     中國青年網

面向非洲青年講好中國故事,在情感的共鳴中升華中非情誼,激勵更多非洲青年以中非現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現代化,為增進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嶄新篇章灌注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宣布中國同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係提升到戰略關係層面,中非關係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新時代中非關係新定位飽含著對未來中非關係的更高期許。新時代青年和未來一代是中非關係的希望所在,面向非洲青年講好中國故事,必將為中非關係的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助於激發中非青年共同攜手為推進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講好飽含文化共鳴的中國故事,繫緊中非青年情感紐帶

文化是跨越國界連接人民心靈的重要橋樑。中國和非洲文明交流跨越數千年,我們要從兩者較高的文化契合性中挖掘非洲青年的興趣點,讓非洲青年願意聽、聽得進。

抓住非洲青年的「中文熱」,講好傳統文化中的相通性。相通性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和為貴」「天人合一」等思想,非洲傳統文化中有「大樹下的民主」,也有視土地為神靈的部落信仰。前者是刻進中華民族血脈的和平,蘊含「萬物共育」的理念,後者是非洲傳統社會中平等協商解決問題的機制,是傳統宗教中對自然的敬畏。中非都倡導和平解決衝突,強調和諧共生,這些相通性持續為「中文熱」提供動能支持。不少非洲青年對中文有著濃厚興趣,有在本國主動學習的熱情,有想來中國留學的目標。既要發展好孔子學院,也要搭建好線上學習平台,讓非洲青年想學就學得起、要學就有得學,從而用中文聽中國故事,更好地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搭建中非青年的「互動式」,講好集體主義中的互助性。互助性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方法。從「天下大同」的思想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之一,中國強調的家國情懷與集體互助,在非洲文化中也有相似之處。「烏班圖」原本是祖魯語中對「人性」的稱呼,用來概括整體道德觀,由此衍生出一種強調人與人之間存在普遍聯繫進而倡導集體主義精神的思想。中非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擅長網絡上相知,也樂於面對面相識。部分非洲青年願意用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與中國青年保持聯絡,但「互動式」線上往來並不止於點贊、評論、分享,更需要社群共建、共創、共享;線下交流既要拓展短期渠道,如舉辦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開展遊學體驗等,也要深化長期合作,如來華留學、實現中非就業互通等。中非青年通過互動橋樑建立互助常態,從而在「獨行快,眾行遠」「一根原木蓋不起一幢房屋」等表達集體主義和相互依存觀念的非洲諺語中與中國故事產生共鳴。

講好彰顯務實合作的中國故事,築牢中非青年價值共識

沒有中非的現代化,就沒有世界的現代化。本屆峰會明確了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六大主張,制定了下階段中非合作行動藍圖,要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讓非洲青年聽得懂、能理解。

以「小而美」的故事為題,回望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取得的巨大合作成效。《中國-非洲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報告》2024版藍皮書從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中非人民「心聯通」三大成就,系統梳理了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發展成效,歸納總結了中非合作的重要啟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見證了中非交往廣度和深度的大幅提升,一粒種子為非洲實現「零飢餓」提供新希望,一款藥劑研發充分考慮非洲國家的實用性,還有入駐非洲40餘國並被譽為「致富草」「幸福草」的菌草種植項目……只有非洲青年聽得懂每一個「小而美」項目中的中非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理解中非合作的底色是互利共贏。

以「授人以漁」的故事為例,展望「十大夥伴行動」為中非合作注入新動力。中非不斷加強發展理念對接,立足雙方推進現代化的現實需要,「十大夥伴行動」將全面而系統地助力非洲現代化進程,為中非在文明互鑒、貿易繁榮、產業鏈合作、互聯互通、發展合作、衛生健康、興農惠民、人文交流、綠色發展、安全共築等各領域務實合作提供強有力支持。非洲青年從中國實實在在的舉措中感受到「同路人才是真朋友」的真諦,魯班工坊「教隨產出、產教同行」,帶動中國優秀教育理念和師資力量進軍非洲,讓非洲青年找到自我發展方向,成為非洲人才的「新搖籃」;非洲職業技能挑戰賽「先培訓,後比賽」,以賽促教助力非洲青年實現夢想,讓「非洲製造」成為現實……非洲青年在學習技能的生動實踐中更加理解中非堅定相互支持,共逐現代化之夢,也更堅信攜手推進現代化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講好富有科技創新的中國故事,引領中非青年攜手向前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創新是中非共逐現代化之夢的實現路徑,在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上,讓非洲青年悟得透、真認同。

厚植非洲青年創新沃土,講好「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與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提出的發展目標高度契合,中非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創新協作需要充分挖掘和培養非洲青年的創新潛力。《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25-2027)》中指出,中方將繼續舉辦中非青年創新創業論壇等活動,雙方將提升在信息和通信技術、金融科技、移動支付、數字經濟等領域的能力建設,支持青年主導的創新中心、孵化器和創業加速器。聚焦青年創新塑造新質生產力,中非青年共探創新發展,非洲青年能夠領悟中國故事中關於傳承與創新的深刻內涵,從而激勵他們成為推動非洲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生力軍。

打造青年實踐「體驗式」,講好「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非科技合作已存在一定體量,比如在農業技術、醫療衛生、信息技術、清潔能源、綠色基建等領域的科技合作,以其技術勢差小和涵蓋領域廣的優勢,合作推進速度較快。進一步挖掘中非科技合作潛力,一方面,要以項目調研和實地考察為依託,讓非洲青年更為直觀地領略到因地制宜推動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的中國故事;另一方面,要精心打造「沉浸式」場景,比如在文化領域,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名勝古蹟為載體,充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藉助數據應用等手段,讓非洲青年身臨其境地感受高質量發展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無論是傳統領域擴大合作規模,還是新興領域打造創新聯合體,有了非洲青年對中國故事核心要義平等而友好地認同,就能精準對接好中非科技供需,進一步提升雙方合作效率和質量,為中非友好合作打開新空間、注入新動能。

非洲青年不僅是中國故事的傾聽者,更是中國故事的分享者和傳播者。面向非洲青年講好中國故事,在情感的共鳴中升華中非情誼,激勵更多非洲青年以中非現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現代化,為推進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嶄新篇章灌注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系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務部教師。本文系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校級科研項目一般項目「面向外國青年講好中國故事的機制、路徑與方法研究」(666200115)階段性成果】

張澤芳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e66d1cfe2859344b6fbc66e7d39ae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