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一己之力推動坦克科技前進十年,美國克里斯蒂T3坦克

2022-08-09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憑一己之力推動坦克科技前進十年,美國克里斯蒂T3坦克

坦克發展史上經歷了幾次重大的技術轉變,每次都將坦克性能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鑄就了坦克陸地霸主的寶座。如果說一戰法制FT-17雷諾輕型坦克點亮了現代坦克基本形制的科技線,那麼克里斯蒂懸掛就算得上坦克科技的第二次跨越,克里斯蒂本人設計的T3坦克更是被稱為領先十年的科技成果。

T3坦克

坦克一直是克里斯蒂的主要研究對象,他在1919年向美國軍方提交了一種輪履兩用坦克,然而這種坦克並沒有被軍方採納,因為技術性能上沒有亮點,稍後他又拿出了M1921式,其結果依然是反響平平。

1928年,克里斯蒂攜帶他的創世之作克里斯蒂懸掛登場,這款安裝了新式懸掛的坦克被稱為M1928,相比之前的設計,這款坦克的表現更為糟糕,主要是新的懸掛太「奔放」,履帶承受不了高速奔馳,經常斷裂或者脫落,另外機體故障率也很高,缺少旋轉炮塔等等。

M1928

儘管如此,美軍依然看到了M1928在高速行駛方面的潛力,或許是不想掏錢吧,美軍只給了克里斯蒂一個口頭承諾,希望他完善相關設計,並允諾5.45萬美元的酬金。對於坦克這類複雜的武器裝備,一般都會立項研發,撥付一些研發經費之類的,而軍方對克里斯蒂完全就是「放養」狀態,資金鍊的緊張很可能是之後克里斯蒂本人把懸掛賣給多個國家的主要原因。

關於克里斯蒂懸掛如何賣到其他國家暫且不提,克里斯蒂本人對美軍的承諾還是抱有很大希望的,他在1931年完善了相關設計,拿出了M1931式坦克,美軍將其命名為T3。

T3坦克

T3主要有兩個版本,T3E1和T3E2,後者是克里斯蒂重新設計的升級版,它們的產量分別為7輛和5輛。後來還跟進設計了T3E3,不過並不算成功。

T3當然採用更加成熟的克里斯蒂懸掛,它擁有4對大直徑負重輪,主動輪在後,導引輪在前。動力為一台338馬力的寇蒂斯V12汽油引擎,輪、履兩種模式對應的最大行駛時速分別為75和44千米;T3E2則將動力增加到435馬力,對應的最大行駛速度則是96.5和56千米。這樣的機動性在當時簡直就是「飛奔」。

T3坦克

坦克的裝甲非常薄,最厚處只有4.7毫米,連大部分的裝甲車都比它厚,當然這種設計可能是克里斯蒂出於減輕車體重量的考慮,為了突出機動性優勢。在T3E2身上,裝甲厚度增加到6~12毫米,鑒於它更高的機動性,完全可以適當犧牲以增加車體裝甲重量分配。

武器配置上吸取了M1928的經驗,克里斯蒂特地設計了旋轉炮塔,主武器為一門短管37毫米炮,另有一挺7.62毫米輔助機槍;T3E2則把輔助武器增加到5挺,主武器不變。

T3坦克

T3作為克里斯蒂本人集大成之作,它的問世比BT快速坦克系列還要早那麼幾個月,儘管現在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在30年代初可是引起了歐美各國的極大震撼。當時其他國家坦克速度不過3、40千米的最大時速,在T3面前如同龜速,除了高傲的法國人之外,其他很多國家都先後想辦法從不同的渠道獲取這一技術。

不過T3在美國混得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軍方對裝甲武器的定位沒搞清楚,在美軍內部一直在爭論坦克的用途,有的認為應該如騎兵一樣執行迂迴、穿插等,有的則認為坦克應該和步兵一起行動,充當移動堡壘,總之就是不知道該如何使用坦克。

T3坦克

這種爭端的結果就是坦克設計部門都不知道該把坦克設計成什麼樣了,軍隊甚至要求克里斯蒂重新設計符合需求的坦克,然而在具體指標上又分歧不斷,原本一直致力於向美軍推銷坦克的克里斯蒂本人這次拒絕了美軍的要求,從此開始逐步淡出坦克設計行業。

T3坦克

T3雖然沒有「名垂青史」,但在問世之初獲得的評價卻出乎預料的高,它的前身M1928被一些軍事雜誌稱為M1940,意思是M1928和T3領先世界十年;克里斯蒂懸掛則被稱為兩次大戰期間美國坦克工業唯一的亮點。作為克里斯蒂本人操刀的設計,T3無論是實用性還是性能指標都走在世界前列,遺憾的是他還是沒能親自創造一代經典坦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e5f9a9f7f462a0e3946bec5c882fb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