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為了KPI活著,有人因為KPI死了。
「00後」女老師呂某跳樓自殺,一封生前遺書曝光令人唏噓。
年僅23歲的花樣年紀,她還沒有來得及過上「和姐姐幻想的未來的生活」,便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根據死者姐姐描述,妹妹是一個從小就夢想當老師的孩子。
從8月考上教師編制,不過三個月的時間,這份工作就要了她的命。
圖源:海報新聞
「媽媽對不起,我真的撐不住了......我從來沒想過,作為一個小學老師會這麼的難......」
「面對學生很想真的做到教書育人,但是學校的工作、學校的活動、領導的檢查......讓我們每天都提著最後一口氣上班......」
圖源:網絡
目前,該事件仍在調查當中,死者呂某的家人與學校方的說法還有待調查。
自殺是極端事件,我們無法對其斷言。
但呂某中所提到的,日常教學時間和個人精力被大量的課外行政工作填滿卻是事實。
呂某生前與家人聊天截圖 | 圖源:海報新聞
不可否認,一線教師長年來承擔大量「非教學任務」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各種打卡、各種回執、各種簽字,純潔的教書育人,純潔的校園還有嗎?
什麼時候老師才能只做教書育人的工作?
這個看似可笑卻又無解的問題,成了呂老師生命里的「最後那棵稻草」。
什麼活都要干,就是不教書
此前,河南鄭州某小學校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動輒需要摸底排查、需要填寫各類信息,讓教師們成為「表格」「表嫂」。同時,各類App帳號註冊、創建提醒,冠以「小手拉大手」的名號,讓教師們成為「小喇叭」「轉發員」......
有的老師表示,根本沒有時間管理班級,教師的教學本分早就沒了!
「每天就是整理檔案、防溺水、防詐騙。做完了還要做家長滿意度調查。必須回答「非常滿意」才能過關......」
原來,每天家長群里的「小作文」並非是老師自願,而是要截圖上交匯總打卡量的。
這種「老師累、學生累、家長累」的狗屁工作,到底有多大意義?
圖源:公眾號評論
更有網友表示,在學校處理行政工作還算是好的。
還有那種讓老師參加車展、房地產開盤,讓老師們列隊參加,還有的學校安排老師去殯儀館值班......簡直是離譜至極!
總之,什麼都需要老師來干,就是不需要老師去教書!
圖源:抖音評論
很多時候,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矛盾衝突,本質上就是被這些「狗屁不通」的指標轉嫁過來的。
保險指標、訂奶指標,給家長說是自願,但背地裡卻把「強制」的任務給到了老師。
完成了,家長吐槽老師;完不成,領導批評老師。
圖源:公眾號評論
各種超出教學任務之外的行政工作,多半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
學校為了取得上級的歡心,不管不顧將各種任務一股腦丟給一線教師;而上級部門的「視察」基本都是流於形式,不觸及學校教育的痛點。
他們眼裡只有指標,沒有學生,更沒有老師,完成上級的KPI才是王道。
狗屁工作,逼瘋的何止是老師
明明主線任務還沒做完,但卻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些「非本職」工作。
雖然不想承認,但這種建立在「上級」觀念上的形式主義,在各行各業都如此。
圖源:公眾號評論
有范君在畢業時以為可以在4A公司大展才華的時候,被領導叫去給甲方領導孩子寫運動會發言稿。
對於所有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那一刻一定是有所懷疑的。
就像呂老師遺書中寫的那句:什麼時候教師才能只做教書育人的工作?
對於將「老師」當做夢想的呂某而言,這不僅是對工作現狀的不滿,更是一種「理想崩塌」。
圖源:《我的解放日誌》劇照
沒錯,誰工作能只干自己"應該"乾的活呢?
在就業壓力大的今天,老師的工作成了鐵飯碗。
因此,即便是再怎麼沒有底線,也不能提出意見。只要敢抱怨,就會被說是不知好歹。
圖源:公眾號評論
有人覺得,呂某的自殺是因為自己太脆弱了。
有人甚至覺得是因為她不能適應成年人社會,所以才有今天的結局。
圖源:公眾號評論
確實,明明她有很多種選擇。
她可以辭職,即便她一直的夢想是當老師;她也可以反抗,即便反抗無效......
但是,每個人對痛苦的理解不同。我們也沒有資格用自己的標尺去衡量別人的痛苦指數。
///
近幾年,教師職業總是被擺到台面調侃。
很多人覺得,現在的老師沒有師德,甚至不配人師。
確實,每個行業都存在害群之馬,但其本質是社會風氣造成的。
一個行業能否良性運轉,風氣是否良好,不可能超越整個社會獨立存在。
老師們所面臨的困境也不是孤立的,它是全社會的困境。
「體制內」的身份,讓他們淪為形式主義場合最喜歡使用的勞動力。
讓老師從行政工作中解脫出來,專注於教書育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
網友預言,此次事件最終大機率會過渡到「專注教師心理健康」的道路上。
「這件事大機率會受到上級重視,更大的機率是給老師做心理測試和培訓,最大機率是培訓完限時寫多少字的心得上交。」
可笑的是,網友們真的一語成讖。
為了無意義工作去做另一件無意義的工作的宿命,無法掙脫。
圖源: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