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20大洋當叛徒,解放後還敢跟政府要求:讓塗振農當我秘書就行

2023-11-18     吳忠強

原標題:曾為20大洋當叛徒,解放後還敢跟政府要求:讓塗振農當我秘書就行

1949年8月江西省萬安縣獲得解放,為了儘快恢復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政府職能,在解放後不久,中國共產黨就在萬安縣成立了縣級人民政府。

就在縣人民政府剛剛開始運作時,有一位自稱是「老黨員」「老紅軍」的人找到了萬安縣縣委書記劉彥。來者的要求很簡單,希望縣委出面,能為自己謀求一份工作。當時縣委工作剛剛展開,任務量比較大,此時有老黨員站出來願意為黨政工作進行分擔當然是求之不得。

雖然這個人沒有辦法拿出黨員證,但他的名字很快還是進入了省級領導的耳朵里,好巧不巧的是,其中還真就有人認識他,也確認了此人的確加入過共產黨,還有一些領導曾和這個人一起共過事。

得知他的出現,省委領導大喜過望,很快便發出了命令——

「以到吉安教俄文為由誘捕曾洪易」。

曾洪易,就是這個主動找到縣委尋求工作的人。

一、曾洪易,「災星」的誕生

曾洪易是江西萬安人,由於家庭條件比較好,曾洪易的童年不僅沒有吃過什麼苦,出生於書香門第的他接受的教育也是一般家庭比不了的。在良好的教育和家風的薰陶下,曾洪易的學習成績很好,後來更是考上了南昌第一師範。

不怕學習成績好,也不怕家庭條件好,就怕家庭條件好的人學習成績還好。曾洪易就屬於這種人,而且從畫像上面看,他人長得也不錯。

19歲那年,手裡抓著一副好牌的曾洪易加入了共產黨。1925年10月,曾洪易因為領導南昌的團員和學生聲援「五卅運動」被南昌第一師範開除。

雖然與其它革命黨人為了革命所做出的犧牲和付出來說,這點犧牲簡直不算什麼,但這是曾洪易第一次為革命做出了犧牲。黨中央和團中央得知此事後,認為曾洪易是個可塑之才,絕對不能因此失去受到教育的機會。於是黨中央很快就安排被學校開除的曾洪易前往蘇聯的莫斯科進行學習。

曾洪易學成回國後,被任命為共青團中央宣傳委員。當時的黨內大權在王明等「左傾教條主義」者手中,對待中國的革命形式也是照搬蘇聯經驗,不考慮中國國情。從蘇聯回國後的曾洪易更是王明等人的堅定支持者。

1931年曾洪易被王明派遣去贛東北蘇區主持工作,到達蘇區之後,曾洪易便以黨中央代表名義向贛東北蘇區傳達了四中全會的精神,並以此對蘇區進行改革。

除了在任期間用錯誤的路線指導工作外,他還對區特委進行改革,將方誌敏等與自己意見不合的領導人全部排擠出去。更向上級領導請示把贛東北特區改為贛東北省委,在省委內部大量按插自己的親信,拉幫結派搞山頭,將贛東北省委的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肅反運動」中,曾洪易更是不遺餘力地誣陷和逮捕革命幹部和群眾中的積極分子,吳先民冤案的發生更是使整個蘇區的黨員幹部群體被恐懼籠罩。

1933年10月,國名黨發動第五次圍剿。在應對國名黨的軍事行動時,在蘇聯學了四年,滿腦子蘇聯模式的曾洪易帶著部隊和國名黨軍隊硬碰硬。結果自然是節節失利,在一次次敗退下曾洪易產生了失敗主義。

他不僅四處散播革命失敗的言論,還提出要放棄蘇區逃命要緊的建議,此時的曾洪易完全沒有在黨內整人時的精氣神。由此可見,曾洪易在蘇聯學了四年,學的最好的就是整人,其餘的,他是一無是處。

二、論叛徒的誕生

失敗主義分子曾洪易很快便被黨中央停了軍務工作,勒令他留在地方不允許跟著部隊。

1934年,曾洪易被命令率領6人的游擊隊前往江山縣建立革命根據地。要不怎麼說他是一無是處,曾洪易到了地點之後,發現在那裡建立革命根據地有些困難,索性直接選擇了一個更方便的做法:帶著部隊原路返回,向上級報告這地方不好搞根據地,要不算了。

結果曾洪易左等右等也沒等來上級領導的進一步指示,他也確實等不來,他所在的贛東北蘇區早已被敵人攻陷了。沒辦法,曾洪易只好前往上海尋求上海黨組織的幫助。

可上海的黨組織也已經撤離,曾洪易在上海也沒找到組織。此時的曾洪易已經是身無分文連飯都吃不上,就在曾洪易不知道下一步往哪走時,他遇見了自己的老同學,王立生。這個王立生本來想資助曾洪易回到江西老家,可曾洪易又擔心回江西之後被抓要槍斃。

王立生也不愧是從共產黨叛變的角色,大腿一拍就讓曾洪易向南京的蔣介石政府「投誠」,說不定還能混個官噹噹。也許真的是走投無路,曾洪易答應王立生前往南京,住進了「留俄同學招待所」,這個招待所本質上就是給那些在蘇聯學習過的共產黨人員叛變開設的。

此後的八個月里曾洪易就在招待所里住了下來,期間他還四處宣傳自己是共產黨的高級將領,可招待所的國民黨壓根也沒把他當回事,讓他該吃吃、該喝喝每月領20塊大洋就行了。

抗日戰爭期間,曾洪易擔任起了俄文翻譯的工作。當時蘇聯對國民黨支援了不少航空兵志願隊,這些蘇聯飛行員到了中國語言不通,帶來的資料也是俄文的,國民黨當局就需要懂俄文的人進行翻譯。1939年,曾洪易被調到重慶擔任了俄文編輯,專門將蘇聯的書籍和資料編寫成中文。

如果他不從政,或許他會是一個好的翻譯、一個好的文學編輯。

三、無知無畏

抗戰勝利之後,曾洪易回到老家,受局勢的影響,他又一次失業了。更可悲的是,他的妻子劉紓予見曾洪易落勢也離他而去。返回家鄉的曾洪易在老同學的幫助下擔任起了中學的英語老師和歷史老師,其實到這時候,已經是他最好的歸宿了。

可曾洪易骨子裡對權力的慾望不允許他止步於此,他通過找關係送錢財的方式謀求中學校長的職務。很快這些事情被人檢舉,曾洪易又一次失業。失業後的曾洪易開了一間診所,最後也不了了之。

雖然曾洪易的現實生活過得確實不怎麼樣,但這也擋不住他對自己的吹噓。在他的口中自己變成了共產黨里的大官,和方誌敏一起在根據地打過游擊,後來在教育部當了編輯。

曾洪易確實當了一段時間的編輯,也確實在共產黨里當過黨中央代表,也和方誌敏一起共事過。只是他可能沒有提他不僅和方誌敏一起共事過,還把方誌敏害得很慘,當編輯前叛變的事估計也沒有提。

反正縣裡鄉里的人都信了曾洪易是個大官,於是在解放前夕,曾洪易被推舉維持縣城裡的各項工作,曾洪易是誰?他怎麼會放棄這種有權力的活。

到了這份上,一般的叛徒估計已經改名換姓逃之夭夭了,可曾洪易顯然不「一般」。他不僅不跑,還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會議,和當時的校長劉彥說自己之前是這個學校的老師,教的英語和歷史,還是個老黨員,遭奸人陷害沒了工作,現在希望能有一天能重新回到學校,為革命做出貢獻。

劉彥當時不僅是學校校長還是縣長和縣委書記,聽到這話也深受感動當即表示:

老弟你放心,組織上不會虧待老同志,想教書回來就是。國家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我還能推薦你去當校長、當大學教授、當編輯或者翻譯。

得到肯定答覆的曾洪易徹底失去了他本就不多的政治嗅覺。

新中國成立之後隨即便開始了對叛徒的清算,之前不是不管,只是沒有時間和精力,現在有了,來好好算算帳吧。為了引蛇出洞,區政府貼出告示,請所有過去與共產黨有關係的人員到區政府報道。

曾洪易看見了這個告示,樂呵呵地就去了,然後就被抓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他有些愣,但是藏匿於地方的其他叛徒不全是他這種角色。於是有了「以到吉安教授俄語為由進行誘捕」的命令,面對一路上跟隨他到吉安的公安人員,曾洪易一點反應沒有。

在路上他還給省政府寫報告,請求恢復黨籍,還有自己身體不好,安排工作能不能安排在萬安縣,如果不行組織上能不能給點醫療幫助啥的。

事實證明,曾洪易不是「太樂觀」,他簡直是樂觀過了頭。被關進監獄之後,曾洪易倒也算老實,把自己以前的事情該說的都說了。只是他並不認為自己叛徒的事情有多嚴重,他認為在抗日戰爭期間自己幫助國民黨對蘇聯空軍進行翻譯,對抗日是有貢獻的,而且,他這種有能力,又是當過高官的人,可以從輕處罰。

他甚至希望能讓自己當中國駐蘇聯的領事塗振農可以當自己的秘書,組織上不放心就再送他去蘇聯學幾年,回來再報效國家,非要把自己安排在國內工作,到也行,就是別在北京,那的氣候不太好。

他不僅樂觀過了頭,還自信過了頭。

1951年,經過黨中央的慎重考慮,最終給出了曾洪易的處理結果,死刑。

也許曾洪易命里就沒有「按部就班」這四個字,就在死刑覆核下來前,曾洪易因肺結核死在了監獄裡,為國家省下了一顆子彈。

文/紀案

參考資料:《曾洪易變節後的行蹤和結局》陳立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e5516d4f5b9bd4941f744ebf8bb76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