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與史湘雲「白首雙星」的,到底是賈寶玉還是衛若蘭?

2023-06-06   少讀紅樓

原標題:紅樓夢裡,與史湘雲「白首雙星」的,到底是賈寶玉還是衛若蘭?

衛若蘭。

輕輕念誦這三個字的時候,仿佛是從唇齒之間,細細感受一朵花從初生的蓓蕾微蹙,到突然綻放的全過程。一似這三個字自帶芳香之氣,一瞬間就齒頰留香,餘味悠長。又似是在初夏的大雨之後,佇立高樓之上,抬眼望處,遠處的山巒林立間,悠悠升騰起的雨霧綿綿,這樣大美入胸懷,又這般惆悵填胸臆。

因為知道,這花香終將飄散,這雨後雲霧,亦將消失無蹤,一如書里的衛若蘭,這般清俊柔弱的男子,才貌兼具,神仙一般的人物,他來人間一瞥,又匆匆回了天上,留給史湘雲無盡的纏綿思念與痛苦。

小說八十回前,衛若蘭只出現過一次,且是沒有聲音沒有圖像,只留下一個空谷留香般的名字,衛若蘭。惜八十回後曹雪芹原筆文字迷失無蹤,因此,衛若蘭在小說前八十回後的表現作為以及他和史湘雲的愛情悲劇,便無從知曉。

好在,除了前八十回出現過衛若蘭的名字,在脂批文字里,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不止一次透露八十回後和衛若蘭有關的重要情節,比如射圃得麒麟,比如染病早亡、湘雲早寡,終至兩鬢成霜。

小說第十四回寫在秦可卿的葬禮上,前來送殯的一干官客,有公侯王爵,也有王孫公子,這衛若蘭便是王孫公子之一。

余者錦鄉伯公子韓奇,神武將軍公子馮紫英,陳也俊、衛若蘭等諸王孫公子,不可枚數。

這裡提到的四個王孫公子,除了馮紫英,餘下三人在八十回前,都沒有再次出現,更沒有和他們三人有關的情節。那麼,為何和史湘雲最後成婚的會是衛若蘭,而不是有人猜測的馮紫英,或者是韓奇、陳也俊這兩個王孫公子呢?

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個中緣由。

關於史湘雲婚事,在小說第三十一回、三十二回,先後通過王夫人、襲人之口明確提及。

王夫人道:「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來相看,眼見有婆婆家了,還是那們著。」

襲人斟了茶來與史湘雲吃,一面笑道:「大姑娘,聽見前兒你大喜了。」史湘雲紅了臉,吃茶不答。

在這兩回間,還穿插描寫了史湘雲和婢女翠縷這主僕二人的一大段論陰陽的文字。這段長文,主僕二人語言幽默風趣,若我們只把它當做無關緊要的閒文一般草草看過,則大錯了。因為這段文字里的主僕論陰陽,是為了引出下文描寫的主僕二人在薔薇架下拾到一個文彩輝煌的金麒麟作烘托渲染和巧妙隱喻的。

史湘雲在薔薇架下拾到的金麒麟,和自己的佩戴的金麒麟恰是一對,所以,史湘雲當時便「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語,正自出神。」

史湘雲和翠縷拾到的金麒麟,是賈寶玉的。

小說第二十九回,對這個金麒麟有交待和描寫,它是得自張道士的贈送,是個赤金點翠的麒麟,且還特意通過寶釵之口交待說,「史大妹妹有一個,比這個小些。」

因為這金麒麟,後來黛玉又和寶玉鬧了一場,有人據此大膽推測說,史湘雲最後和寶玉落難成婚,相互扶持,白頭到老。這當然是胡說。

此處寫金麒麟的目的,有一則脂批早已明確指出:

金玉姻緣已定,又寫一金麒麟,是間色法也。何顰兒為其所惑?故顰兒謂「情情」。

什麼是「間色法」?它原是一種繪畫的技法,是通過顏色的調和,逐漸過渡到主色的繪畫技巧。在文學創作中,則是指在描寫主要人物、事件時,夾寫一些次要人物、事件,以起到對主要人物、事件的烘托、渲染、陪襯作用,同時也以設置懸念的方式,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寫金麒麟的相關情節,正是此種文學筆法的具體體現。奈何,不但小說里的黛玉為其所惑,連小說外的後世讀者,竟也為其所惑,還煞有介事的進行多方考證與猜想,豈不可笑?

為什麼這金麒麟會和衛若蘭扯上關係呢?這是因為在第三十一回回末,庚辰本有一則脂批劇透道: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

通過這則脂批,我們知道在小說八十回後,衛若蘭會正式出場,且有一個重要情節和他有關,就是衛若蘭射圃。

射圃,是六藝之一,說白了,也就是在園圃中設立箭垛,比試箭術。關於射圃,在小說前八十回曾提及,只不過沒有明確點出射圃二字,因此我們很容易忽略而過。小說第七十五回寫賈珍在天香樓射圃:日間以習射為由,請了各世家弟兄及諸富貴親友來較射。因說:「白白的只管亂射,終無裨益,不但不能長進,而且壞了式樣,必須立個罰約,賭個利物,大家才有勉力之心。」

因此,在天香樓下箭道內立了鵠子,皆約定每日早飯後來射鵠子。

有一種說法認為在這一回里,衛若蘭就出場了,且和賈寶玉一道來比試箭術,賈寶玉賭的利物就是金麒麟,後來這個金麒麟被衛若蘭贏了去。不知何故,這一段文字後被刪去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天香樓比試箭術時,賈寶玉將金麒麟作為禮物,送給了衛若蘭,一如小說第二十八回寫蔣玉菡與賈寶玉彼此以汗巾子互贈。

不過,後一種猜測感覺不太靠譜,因為賈寶玉此時應當知道衛若蘭是史湘雲的未婚夫,再鬧這一出,就不像話了。所以,還是以第一種猜測更為合情合理。

大紅汗巾子成就了蔣玉菡和襲人的一段姻緣,金麒麟後來又將衛若蘭與史湘雲緊密聯繫在了一起。作者為何一再使用這種寫作手法?其實,這是受才子佳人小說的影響,「由小物而遂終身」,是才子佳人小說最常使用的筆法。也就是說,曹雪芹一面批判著才子佳人式小說,一面也借鑑了他們的部分寫作筆法,巧妙運用到了《紅樓夢》的創作中。

小說第五回史湘雲的判詞是:富貴又何為,襁褓之中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這則判詞明確告訴我們,從小父母雙亡的史湘雲,成年後曾與衛若蘭有過一段短暫幸福的婚後時光(廝配得才貌仙郎),然而,最終的結局仍然是,衛若蘭早亡,她和薛寶釵一樣獨守空房(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

《好了歌注》里有一句「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脂批說是指:「寶釵、湘雲一干人」,也就是說,史湘雲最終的結局和薛寶釵是一樣的,在獨守空房的無數寂寞孤獨的日子裡,熬白了頭。

到這裡,關於史湘雲在八十回後的薄命結局,當無疑問,但是,小說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一句,就因此變得不可解。明明是丈夫早亡,史湘雲青年守寡,又怎麼說是「白首雙星」?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後人曾有過多種解讀與猜想。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種猜測是,史湘雲最後又嫁給了賈寶玉,剛好暗伏金麒麟原是一對的說法。

這種猜測是明顯錯誤的,因為前面脂批已經明確說了,寫金麒麟是「間色法」。

還有一種解讀是,認為雙星既然是指牛郎織女星,那麼,史湘雲最後與衛若蘭的結局便是,衛若蘭長年戍守邊關,夫妻之間一年才能相會一次,夫妻生別離,一如牛郎織女星。但這種解讀又與第五回史湘雲的判詞相違背。

另外,還有一種最躲懶的辦法,就是認為本回的回目錯了,直接將回目後一句給改了。舊時脂本就是這麼乾的,將本回回目後一句改作「拾麒麟侍兒論陰陽」。可是,這麼一改,又與上一句「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明顯不對仗了。

其實,這一回里的「白首雙星」,明面上看是指牛郎織女星,實際上用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在七夕這夜,對天盟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婦的典故,典出洪昇的《長生殿·密誓》:

雙星在上,我李隆基與楊玉環,(旦合) 情重恩深,願世世生生,共為夫婦,永不相離。有渝此盟,雙星鑒之。

可以大膽猜想一下,婚後的史湘雲,與衛若蘭夫婦感情甚篤,一定也曾在七夕女兒節這夜,對雙星盟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只可惜,歷史上的楊玉環魂斷馬嵬坡,小說里的衛若蘭亦一病而亡,想望中的夫婦長相廝守,生生變成了夫妻死別離。

寧隔萬重山,不隔一層板。寧不痛煞人也?

她初見他時,他白衣白扇,分花拂柳,翩翩而來。

她再見他時,他身騎白馬,手挽雕弓。他達達的馬蹄,是一朵花開,一朵花落。

衛若蘭。他是開在她唇間心上的一朵花。花開花落,太匆匆。

作者:午夢堂主,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