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文終於出了口惡氣

2023-04-18     電影派

原標題:鄭秀文終於出了口惡氣

「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等到花兒都謝了。」

在獲獎感言的最後。

鄭秀文用這樣一句歌詞結束了自己在金像獎歷時23年的陪跑之旅。

2000年,她憑藉《孤男寡女》第一次入圍最佳女主角。

直到2023年,她才終於通過《流水落花》第一次捧回最佳女主角的獎盃。

期間鄭秀文經歷過高山,也走過低谷。

她說總感覺這個獎遙不可及。

但又好像只有一步之遙。

還好,她始終在努力。

就像《終身美麗》里唱的那樣。

「是你去喚醒我,努力才能被愛慕。」

也許不能說所有的堅持都能有結果。

但不堅持,就肯定什麼都不會有——

杜琪峰導演曾經就因金像獎不給鄭秀文封后而公開炮轟:

「真的,我氣了十年,十年了!!!」

「他媽的這個金像獎!!」

對此鄭秀文的態度則平靜很多。

只是在社交媒體上敲下一句話:

「好啦!今天又是新的一天,繼續努力!」

而當時,已是她第六次落選金像獎。

其實要說起杜琪峰和鄭秀文的緣分,還得追溯到二十年前。

當時為了維持自己成立的銀河映像的正常運轉。

杜琪峰和韋家輝決定定期推出一些更有商業味的電影。

目標很簡單,就是要賺錢。

於是在這個明確的大前提之下,選角也沒有疑問——

男用劉德華,女用鄭秀文。

很快在2000年,三人合作的《孤男寡女》上映了。

劇情很簡單,就是港味十分濃重的大城小愛式愛情喜劇。

鄭秀文在裡面飾演了一個有點神經質的小職員kinki。

思想脫線,肢體誇張,可喜感之下又有都市女性的脆弱和敏感。

與劉德華在電影里就是一對標準的銀幕歡喜冤家。

可能是踩中了市場的風口,也可能是兩人奇妙的化學反應。

這部《孤男寡女》上映後反響熱烈, 憑藉3500萬的票房成為2000年的票房冠軍。

而鄭秀文在片中那一身造型:紅色砍袖毛衣以及中短髮。

也都成為了當時的流行趨勢,大家爭相模仿。

她也憑藉這一部第一次入圍了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

但可惜,那一屆最終輸給了 張曼玉的《花樣年華》。

不過沒事,第一次嘛,還有機會,況且對手也太強,下次努力!

銀河映畫也因為這次的商業大成功,確立了杜琪峰-鄭秀文-劉德華的鐵三角模式。

次年再次出擊,鐵三角貢獻了一部《瘦身男女》。

並且杜琪峰還找來梅艷芳和張柏芝。

三位女演員一個反串出演齊宣王。

一個出演性別未定的狐狸精夏迎春。

鄭秀文就擔當外貌醜陋的鐘無艷。

用喜劇結構了那句: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

觀感體驗十分輕鬆奇妙。

再加上同年鄭秀文與梁朝偉合作的一部《同居蜜友》。

那一年的金像獎上,鄭秀文史無前例的一人占了三個入圍名額。

簡直卯足了勁。

但獎運這個事就是很奇妙。

鄭秀文那年又撞上了 《地久天長》里三十年功力已入化境的張艾嘉。

無奈再次空手而歸。

於是她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真的還做的不夠好。

其實仔細看鄭秀文早期的角色,大多都是愛情輕喜劇的女主角。

包括之後她和劉青雲合作的《我左眼見到鬼》以及鐵三角出品的《龍鳳斗》。

都屬於這個類別。

而眾所周知,喜劇這個類型在評獎時又是很吃虧的。

因為它可能看起來不夠「嚴肅」。

即便鞏俐都說:

「喜劇比悲劇更難演,能把觀眾斗笑是本事。」

但喜劇演員就是難以被各大頒獎禮所認可。

所以鄭秀文開始思考要轉型。

於是2005年,她形象大變,出演了王安憶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長恨歌》。

看劇照其實就能看出,鄭秀文想對標的形象,可能是《胭脂扣》里的梅艷芳或者《阮玲玉》中的張曼玉。

她不但內收了許多以往的表演方法。

還苦練了幾個月的普通話。

只為把王琦瑤這位飄搖半生的上海小姐演繹到位。

可也許就是太想演好,導致她在戲裡的表現太過緊繃。

《長恨歌》上映後口碑和票房雙雙失利。

鄭秀文的港普被嘲笑,她的造型也被批不夠美。

雖然最後還是入圍了那一年的最佳女主角。

可對手好巧不巧, 正是以鬆弛靈動著稱的周迅。

結果顯而易見,而這對於神經繃緊的鄭秀文來說,打擊是巨大的。

再加上當時,她又和相戀十多年的男友許志安分手。

於是鄭秀文不幸患上了抑鬱症,有兩三年的時間把自己放逐到了娛樂圈的邊緣。

兩年後,重新振作的鄭秀文回歸大家的視線。

她在演唱會上讀了一封給自己的信:

「我知道你回來了,更重要的是,你的勇氣回來了。」

但金像獎依舊沒有給她好臉色。

2012年,杜琪峰與鄭秀文再次合作的新片《高海拔之戀2》入圍。

可她偏偏這次輸給的,是被稱作「小鄭秀文」的楊千嬅。

而楊千嬅所飾演的角色,也正是鄭秀文最標緻性的那一類都市輕喜劇港女...

次年,鐵三角再次聚首,交出一部《盲探》。

論質量,很多人覺得這是三人組的集大成之作。

因此也寄希望讓鄭秀文靠這一部捧回獎盃。

但造化弄人,那一年 章子怡帶著《一代宗師》橫掃頒獎禮。

鄭秀文與金像影后再次失之交臂。

再後來就是,2020年她帶著《花椒之味》和《聖荷西謀殺案》雙入圍。

結果又敗給風頭正勁的周冬雨故事。

梳理一下鄭秀文輸給過的對手,你會發現一件事。

那就是她貌似已經跨代了。

從最早的張曼玉張艾嘉,到之後的楊千嬅,再到周冬雨。

她熬走了一批又一批,現在才終於熬來了自己的獎盃。

這可能就是「港女」的犟。

我們常說港女港女,所以這一個詞具體指代的是哪些人呢?

其實一開始,「港女」一詞是帶有些許貶義的。

它被用來指代那些 拜金、愛美、自命不凡的香港女人。

而後經過各種影視形象的洗禮,港女一詞才被賦予了很多新的內涵——

一個市井氣息濃厚,努力追愛的形象。

就像鄭秀文亦或是楊千嬅在電影中的那些角色一樣。

她們看起來有些「傻氣」,有些「神經質」。

總是在妄想,也不羞於表達自己的妄想。

但同時,也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

因此你可以說,這也許是早期香港電影對於女性獨立這一屬性的初步塑造。

而這些港式愛情輕喜劇,也可以看作是香港本土化後的小妞電影。

它們的喜劇之下,其實是帶有部分女性意識的。

而這類電影的成功,不但是切中了當時的女性思潮。

其實也與演員本身的氣質有關。

很多人可能會忽略的一個數據是:

鄭秀文在1996年到2004年主演了15部電影,拿下了共3.7億的總票房。

這讓她成為了那個十年間票房最高的女演員。

這是鄭秀文的成功,也是銀幕上「港女」這一形象的成功。

更是這兩者氣質不謀而合的勝利。

《瘦身男女》里的MiniMo為愛瘦身,能從260磅減成九頭身美人。

鄭秀文也能因為被說胖,從110斤硬是瘦到80斤。

不吃一頓飽飯。

深陷抑鬱情緒的那段時間,她也是用運動疏壓。

每天跑八公里,硬是一股腦跑出了陰霾。

這背後是什麼?

其實歸根到底是 一種不服氣,一種不服輸。

而可能這一種較勁,就是所謂的港女精神。

亦是鄭秀文最終衝線成功的原因。

雖然大家一直會在嘴上掛著:

哎呀Sammi就算沒拿到這個獎,她也是我們心中的好演員啦!

雖然她本人也一直用一種「看淡」「不在意」的態度回應這份安慰。

但可能鄭秀文的心裡一直是對這個獎有渴望的。

不然她也不會拿到獎盃後一個轉身的時間,就淚流滿面。

鄭秀文與獎盃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

但這一步她走了23年。

她不能拍胸脯保證說,你堅持,你就會成功。

但她想對所有正在追夢的人說:

「我好想你記住我這一刻。」

「因為夢想是留給永遠不放棄堅持的人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d7dbd17d8da3dff8adaa6d134e59d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