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媒記者在一線丨畫好「同心圓」,協力促發展!西固區地企融合奏響民族團結進步「大合唱」

2023-11-02     蘭州日報

原標題:黨媒記者在一線丨畫好「同心圓」,協力促發展!西固區地企融合奏響民族團結進步「大合唱」

深秋季節,金黃色的銀杏葉灑落在草坪上。步入西固區的金城公園,一個個民族團結鐵藝轉筒、鐵藝雕塑、座椅和宣傳欄格外醒目,這個民族團結主題公園,使其成為宣傳民族政策、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陣地,實現了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小而美」中體驗「大團結」。

西固區作為國家「一五」期間重點投資興建的工業基地,全國各族幹部群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西部石化建設,在西固區這塊熱土上,形成了職業、區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局面,形成了各民族幹部群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近年來,該區堅持「工業強區、產業興城、產城融合」這一發展思路,與轄區企業建立健全「組織聯建,事務共商」「活動聯辦,資源共享」「人才聯育,互促共融」「實事聯抓,難題共解」「產業聯興,發展共謀」的「五聯五共」機制,全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地企融合共建,形成了具有西固特色的創建模式,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60多歲的段東晨一開始在蘭化304廠工作,後來在社區工作了20年。說起地企聯創民族團結進步的故事,他總是熱情地能講一兩個小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不是一句口號,它蘊藏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中。」段東晨若有所思地說。

祖孫三代紮根蘭石化、漢回師徒情誼深、東北人紮根西北的一生……這些生動的民族團結進步小故事,是西固區與蘭州大學合作出版的《石榴花開正當時——蘭州市西固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實錄》中的部分內容。一個個看似普通的小故事,卻再現了一幅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畫面,這些沒有血緣的「親戚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千里相會,越走越親,中華民族「一家親」已深深紮根在西固這座移民城市。

西固區充分發揮「地企融合」特色優勢,引導蘭州石化公司、蘭州供水集團等駐區大型企業,把民族團結進步融入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從加強學習教育、開展創建活動、維護民族團結等方面進行安排部署,進一步明確工作部署、活動開展、成效檢驗和典型挖掘等。建立了由西固區委和企業黨委牽頭的地企聯席會議制度,與蘭州石化公司、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等7家駐區大型企事業單位簽訂《西固區民族團結進步共建共創協議》,對重大問題、重大事項、重大決策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凝聚思想共識,制定科學措施,形成齊抓共管、標本兼治的工作格局。

從事務共商到資源共享,從人才聯育到互促共融。近年來,西固區委與蘭州石化公司黨委、中核蘭州鈾濃縮公司,在黨辦、項目建設、綜合經濟、城市管理、環保應急、維穩信訪等工作部門、處室互派68名幹部交流掛職,形成地方和企業共選、共育、共用人才的新機制。同時,西固區將國有企業退休黨員幹部吸收到社區黨組織中,發揮其企業黨建工作優勢,鼓勵企業聘用機關幹部特別是黨務幹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向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選派黨建指導員190餘人,為不斷提升企業黨建專業化水平提供了人才支撐。

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陽光助學、美麗鄉村建設、幫扶救助……一件件「惠民清單」在地企融合共建中落地落實,有形、有感、有效讓廣大群眾切實得到實惠、看到變化、感到滿意,不僅僅是西固區地企融合實踐的縮影,更是解決各族群眾民生訴求,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生動展現。

西固區積極搶抓機遇,把民族團結的力量,轉化為推動西固「產城融合」發展的不竭動力,舉全區之力推動化工園區建設,重點建設蘭州石化公司轉型升級乙烯改造等全省石化產業「龍頭」項目,預計到2026年,園區乙烯產能將達到120萬噸/年,聚丙烯產能70萬噸/年,丁腈橡膠產能20萬噸/年,工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已完成了園區總體規劃、產業規劃、安全風險評估等12項專項報告。政府在發力的同時,駐區大型企業也在積極努力,主動對接地方發展戰略目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度融入地方經濟建設布局,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地企合力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汪文學 李世昌 董永前 文/圖

編輯丨金 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d2ffcdc1b40739d3a38197e4defe6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