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火炮還不如拋石機,幾個世紀裡是如何翻身成戰爭之神的?

2022-08-10     櫻桃談娛樂

原標題:最早的火炮還不如拋石機,幾個世紀裡是如何翻身成戰爭之神的?

火炮是當今軍事體系中最重要的武器系統,大到戰艦主炮,小到步兵班使用的自動榴彈發射器,火炮已經是軍隊離不開的重要裝備。不過火炮在剛剛出現的時候卻並不如此,而幾百年前歐洲用大炮轟垮城堡的歷史也並非那麼容易。

吊運重炮炮彈

差強人意的早期火炮

身管火炮和槍枝最早是我國宋朝發明,在元朝時隨著蒙古大軍傳入歐洲。這一時期東方的城池和歐洲的城堡是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火炮在堅硬的城牆面前並沒有表現出絕對的優勢。

這主要是當時的技術和生產條件限制。當時因為冶金技術的限制,火炮無法承受太高的膛壓,身管也無法做得太長,因此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很有限,大部分的火炮威力都不如大型的拋石機;如果要想做出重炮,那麼火炮本身就會笨重到難以機動,而且也沒有那麼多的金屬用來大批量鑄造重炮火炮。

鐵炮

在當時的行軍作戰中,例如蒙古軍隊,他們往往攜帶許多的工匠,每抵達一個地方就開始搜羅各種材料配製火藥,冶鍊金屬鑄炮,在長途行軍中帶上一群可以自己走的人,比拖著上千斤的炮翻山越嶺要來得實在。

最典型的戰鬥莫過於公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戰,面對這座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爭鬥的核心城堡,經過幾百年加強的君士坦丁堡可謂是當時最堅固的城池,作為進攻方的鄂圖曼帝國以八萬士兵(另有12萬勞工)對陣守城的約八千士兵。為了取得戰鬥的勝利,鄂圖曼帝國聘請了當時著名的火炮大師烏爾班,設計鑄造了一門烏爾班巨炮。

城堡

烏爾班巨炮口徑約889毫米,發射的彈丸重270千克,在當時絕對是世界最大型的火炮。即便是如此巨炮參戰,鄂圖曼帝國的火炮群也持續轟擊了近兩個月才打開一個缺口,由此可見當時的火炮技術對陣城堡確實有了一點優勢,但這種優勢是建立在國力的基礎上,當時全世界能夠玩得動烏爾班巨炮的都沒幾個國家。

工業革命帶來轉機

早期的火炮一般都是青銅鑄造,雖然青銅硬度夠高,但是這種合金在當時來說要準確掌握配料比例並充分混合,是高級工匠才掌握的技術,不僅不利於技術普及,製造難度也很大。

鐵炮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鋼鐵冶煉工業的進步和工具機的出現,讓火炮發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初掌握這項技術的是英國,英國人用融化的鋼鐵澆築一根實心的炮身,然後再把這根炮身拿到工具機上鑽出炮膛。因為鋼鐵澆鑄能夠更好控制雜質和氣泡等,因此火炮雖然重量更大一些,但是能夠承受更高的膛壓,身管也可以做得更長,車床加工的炮膛精度更高,已經表現出技術的進步性了。

火炮本身技術的進步不足以成就戰爭之神的稱號,同樣是工業革命時代中崛起的拿破崙,他把當時火炮的使用發揮到了極致。

克虜伯炮

拿破崙時代堅固的城堡已經被證明不足以抵擋新式火炮,因此火炮更多的是用於陣地戰和野戰。拿破崙的作戰經歷可以看出,他擅長在運動中殲敵,在那個排槍時代,拿破崙的軍隊無論條件多麼艱苦,都要攜帶火炮行軍,野外作戰時搶占優勢的火炮陣地是重中之重,當兩軍完成陣型準備放排槍的時候,從遠處幾輪炮擊就能有效殺傷對手,給對手製造不小的心理負擔。

火炮

至此世界各國認識到火炮不僅可以用在要塞防禦、戰艦上,原來在運動戰中還能發揮如此大的威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之後發生的南北戰爭,交戰雙方爆發大規模的運動戰,投入的火炮種類也更加豐富,工業作為支撐戰爭的主要力量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一時期(19世紀)的火炮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戰爭之神了,只是民眾還沒有深切感受到。19世紀下半葉,火炮另外幾項技術再次對火炮進行提升,這就是後膛裝藥和液壓復進裝置。

二戰火炮

爆發於1914年的一戰,在陷入陣地戰後,戰場就成了火炮主宰的地獄,機槍雖然是公認的殺敵神器,但是根據統計,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死傷是由火炮造成的,至此火炮在戰爭中已經完全封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caa24e93fc8f10175bb32f40b5e7a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