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10日拂曉,在遠離「棗宜會戰」戰場的新野縣城東北30里外的孫樓村,忽然間爆發了一場總兵力達2000餘人的中日兩軍鏖戰。
此次戰鬥從清晨打到接近中午,中國軍隊傷亡400多人,日寇傷亡200多人,當地群眾被日寇殘害20多人。
由於當事人未及詳述,在此後的數十年中,關於此次戰鬥因何而起、結果怎樣均無人確知,成了中原抗戰史上一個懸而未解的謎團。直到1995年,學者陳宏修專程走訪、了解,終於查清了46年前這次中日遭遇戰的前因後果。
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軍隊抗擊日寇進行「武漢會戰」結束後,於當年底至1939年又相繼組織了「長沙會戰」和「棗宜會戰」。
在「棗宜會戰」期間,抗日將領張自忠部59軍180師奉命於湖北省鍾祥縣長壽店襄河一線抗擊日軍。
戰鬥中,180師師長劉振三命令副師長李百年部深入襄河東岸陣地指揮僅有1000餘人的安克敏旅。
經過十多天的激烈戰鬥,日寇在前進受挫的情況下,調集了20000餘人向安克敏旅陣地發動猛攻。
這也就意味著,敵我雙方兵力之比高達20:1!由於敵眾我寡,經劉振三師長批准,李百年副師長率領該旅向鍾祥縣北部丘陵地帶轉移。
不料,當這支部隊接近丘陵時,發現日軍已搶先占領了陣地。於是,該部在日寇尾追堵截的情況下,白天應戰、隱蔽,夜晚向東北方向轉移。
待部隊擺脫日軍後,已遠離180師師部,且失去了聯絡。後經三天三夜急行軍,到5月9日夜撤退到新野縣境。
經過偵察,發現新野縣城於9日白天被日寇小島騎兵團占領。於是,該部繞過縣城繼續向東北方向轉移,並打算在第二天到南陽與孫連仲部會合。
當天半夜,部隊到達孫樓村,李百年考慮到部隊經過近20天的激戰和急行軍,精力疲憊,落伍者較多,隨即下令停止前進,等待掉隊人員。
當時新野與會戰的戰場相距甚遠,日寇小島兵團是如何突然占領新野縣城的呢?
原來這支日軍部隊是奉命沿唐河北上,準備攻占南陽的,在經過新野時,隨即竄入縣城進行休息和部署。
5月10日凌晨,當小島騎兵團沿縣城東北方向行進時,無意間遭到了炮擊,誤認為這是南陽孫連仲部的外圍守軍乾的,於是便傾其全力投入了戰鬥。
孫樓村是新野縣城東北方向的一個較大村莊。當時,它是唐河西岸湖北至南陽的一條便道。
5月10日拂曉,正當李百年召集旅、團、營長開會時,哨兵慌忙報告說:新野縣城的日軍向這裡開來了。
李百年當即用望遠鏡觀察,發現日寇大部騎兵和步兵正在向孫樓村遙近。於是他緊急指揮僅有的兩門山炮進入陣地,向敵密集隊多發炮,以迫使日軍倉惶應戰,處於被動情勢。
日寇遭受炮擊後,自恃裝備優良,騎兵迅速從南、西、北三面包圍李百年部。
為保存戰鬥實力,李百年下令各團、營、連相互掩護,快速向東突圍。正當命令逐級下達時,東面缺口也被敵人封鎖了。
在此緊要時刻,官兵們團結一致,憑藉村戶房屋、圍牆及溝壑葦塘,與日寇展開了殊死搏鬥。
在四個多小時戰鬥中,孫樓村裡村外,到處是槍聲和嘶殺聲。
據當時的目擊者、上世紀90年代擔任新野縣人民醫院中醫師的陳源回憶:
當時他剛滿9歲,為躲日寇隨父母來到孫樓村。那天清晨他在村口玩耍時,忽聽「小日本來了」的喊聲,他慌忙中跑到麥場上的軍人之間。
此時,軍人們放下剛剛端起的飯碗,拿走式器迅速散去。陳源跟著三名軍人一口氣跑到了村邊的葦搪中趴了下來。
不一會,有一隊日寇騎兵出現了,只聽一陣槍響,有兩名日寇栽下馬來。
隨後,陳源身邊的三名軍人起身跑步向北轉移。陳源起身緊隨其後,其中一名軍人發現後,一腳把他踢到葦塘中說道:「趴下別動,再跑你就沒命了!」
此後,那三名軍人到葦塘北邊與日寇展開了肉搏戰,並相繼犧牲……
新野孫樓遭遇戰,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安克敏旅在李百年副師長的指揮下,突圍官兵300餘名;其餘被日寇包圍的400餘名官兵,全部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直至壯烈犧牲。這場遭遇戰,也是安克敏旅在抗日戰爭中損失最大、最為壯烈的一戰。
此後,李百年率部到達南陽,後返回宜城180師師部。
而日寇小島騎兵團在遭到迎頭痛擊、傷亡慘重的情況下,暫緩了進攻南陽的計劃,因而使得南陽孫連仲部得到充裕時間進行了防務部署,提高了戒備。
如果說在新野孫樓遭遇戰中,小島兵團傷亡人數僅為安克敏旅的一半,看上去似乎是他們占了上風,但當小島兵團後來南撤至唐河、棗陽一線時,卻被守衛在那裡的中國軍隊全部殲滅。
縱觀中原抗戰史,新野孫樓中日遭遇戰不僅是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魯西南的最為壯烈的一次激烈戰鬥,而且是「棗宜會戰」意料之外的一次輝煌勝利,使以後豫西南的廣大地區免遭日寇的鐵蹄踐踏。這次戰鬥和戰鬥中犧牲的官兵們,值得後人永遠紀念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