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習俗,人死後要穿壽衣,裡面這些門道中國人應該清楚

2024-01-01     郭秀華

原標題:中國的傳統習俗,人死後要穿壽衣,裡面這些門道中國人應該清楚

在古代,人們的埋葬方式主要是土葬,而與之相關的壽衣則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這種文化傳統主要存在於富有的家庭,因為只有有錢人才能負擔得起這些專門為逝者準備的壽衣。壽衣不僅僅是一種外觀上的裝飾,更是一種寄託,寄託著對死者來生的美好願望。

在古代的觀念中,人死後可能會變成鬼,生活在陰間地府。因此,人們穿上棉質的壽衣,希望死者在陰間能夠溫暖飽食。這種對來生的期許表現在對壽衣的精心選擇上,通常都是棉衣,旨在為死者提供足夠的溫暖。而在葬禮上,人們也會為死者擺放一些食品,希望他們在陰間能夠吃飽穿暖。

在漢族的傳統葬禮中,喪失是一個重要的儀式,其中穿壽衣是其中的一環。為死者穿上壽衣,上香,選擇吉利的日子來下葬,都是為了尊重和紀念逝者。據信,在死者去世後的七七四十九天內,他們的靈魂會回到人間,這段時間被視為靈魂歸來的時期。過了這個時間,死者將飲孟婆的迷魂湯,開始新的輪迴。

傳統的喪葬儀式注重壽終正寢,病人臨終時,親屬會為其穿上新的衣服,以示尊重。在臨終的瞬間,將病人抬到準備好的靈床上,陪伴他渡過最後的時光。而穿上壽衣則成為儀式的一部分,尤其在北方,穿著白色的襯衣和襯褲,再穿上黑色的棉衣和棉褲,最外層是黑色的長袍,整套衣服不能有扣子,用袋子系住,寓意著「帶子」,即後繼有人。死者還戴著黑色挽邊的帽子,上面繫著一個紅布疙瘩,以除煞氣。

這一系列的儀式和寓意不僅體現了對死者的尊重,也表達了對後代的祝願。甚至連死者的鞋子都有講究,男性穿黑色布鞋,女性則穿藍色的,但壽衣的樣式一定要傳統,即使在平時,死者穿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款式,但在去世前,要還原成傳統的打扮。有一種說法認為,去世後要去見遠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不認識,就不能認祖歸宗。因此,在病人臨終前,家屬們會為其沐浴更衣,這其實是對死者的第一次整理。

有趣的是,在這些傳統習俗中,人們強調壽衣不能露出手來,袖子要把手遮住,以免後代的子孫被說成「衣不蔽體,討飯吃」。這凸顯了對衣著整齊的重視,同時也暗含了對後代幸福生活的期盼。

儘管現代社會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發生了很大改變,但這些古老的習俗仍然值得我們深思。它們反映了古代人們對死者的尊重和對來生的願望,同時也體現了對後代幸福的期盼。這些傳統文化元素,正是中華文化五千年傳承的瑰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c5eefef55fc3392f13ae2bfa72dfb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