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評估指南》| 幼兒園如何操作和落地?

2023-11-27     園長幼師通

原標題:專家解讀《評估指南》| 幼兒園如何操作和落地?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出台後,引起了幼教界及相關行政、督導部門的極大關注,《指南》提出了15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察要點,涵蓋了幼師們關注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是一名幼師,你會怎麼理解《指南》呢?

如果你是一名園長、教研員,你會帶領團隊如何研讀《指南》呢?

如果你是一名區縣行政或督導人員,你會發現什麼重要指向呢?

《評估指南》對評估方式提供了哪些要求?

《評估指南》立足建立科學評估導向,促進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文件圍繞辦園方向、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等五個方面提出15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

在辦園方向方面,圍繞「黨建工作、品德啟蒙、科學理念」提出3項關鍵指標和7個考查要點,旨在加強黨對學前教育的全面領導,促進幼兒園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確保社會主義辦園方向。

在保育與安全方面,圍繞「衛生保健、生活照料、安全防護」提出3項關鍵指標和11個考查要點,旨在促進幼兒園加強衛生保健與安全防護工作,確保幼兒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在教育過程方面,圍繞「活動組織、師幼互動、家園共育」提出3項關鍵指標和17個考查要點,旨在落實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要求,促進師幼有效互動,構建家園共育機制,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在環境創設方面,圍繞「空間設施、玩具材料」提出2項關鍵指標和4個考查要點,旨在促進幼兒園創設豐富適宜、富有童趣、有利於支持幼兒學習探索的教育環境。

在教師隊伍方面,圍繞「師德師風、人員配備、專業發展和激勵機制」提出4項關鍵指標和9個考查要點,旨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採取有效措施激勵教師愛崗敬業、潛心育人。

這個指揮棒將從哪些方面給幼兒園帶來變化?

一、好幼兒園的關鍵:不是漂亮房子,而是師幼互動 

「《評估指南》將師幼互動質量作為兒童早期學習和發展的關鍵指標,表明了《評估指南》抓住了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命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侯莉敏說。

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於幼兒園建設,人們更多關注班級規模、園舍建築、玩具資源等等,這都屬於結構質量。過程質量則相對重視不夠,如師幼互動、同伴互動、課程實施、家長參與等動態發展。

「在學前教育大規模發展的初期,需要建設力度來提高普及水平,但當資源建設到一定程度後,需要著力於過程質量的建設,才能推動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評估指南》強調辦園方向、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五個重要方面的過程性內容,而這五方面正是影響甚至制約著我國幼兒園教育實踐向內涵式發展的關鍵質量要素。」侯莉敏說。

「沒有質量的幼兒園教育不僅不會對幼兒產生良好的影響,反而可能會對幼兒造成誤導,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這是國際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達成的基本共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占蘭說。

國際研究證實,教育過程質量是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關鍵因素,而師幼互動質量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保教過程質量。《評估指南》重點強調活動組織和人員配備等「軟」的因素,不追求「高配」的空間設施和玩具材料,尤其是要減少電子設備的使用。

劉占蘭說:「長期以來,保教過程質量特別是師幼互動質量一直是幼兒園教育實踐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短板,也是制約保教質量提升的重點和難點。《評估指南》將『教育過程』作為評估的重要方面,設置的考查要點最多,占到三分之一的比例,凸顯了保教工作的專業性特點。評估指標體系中給出的考查要點,直擊當前的突出問題,指出了發展改進的方向。」

二、嚴禁用直接測查幼兒能力的方式評估幼兒園保教質量 

學前教育一直有個矛盾點,家長們津津樂道於孩子學會多少個字、會背幾首古詩、會多少加減乘除。專家們則憂心忡忡於幼兒園「小學化」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

《評估指南》明確指出:「關注幼兒園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進過程,嚴禁用直接測查幼兒能力和發展水平的方式評估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這一要求不僅有利於全面規範幼兒園辦園行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更有助於維護幼兒身心健康、規範學前教育秩序。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楊振峰說:「《評估指南》關注過程,要求教師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嚴禁直接對幼兒能力發展水平打分和貼標籤。引導幼兒園沿著科學的保育教育質量評價路徑,實現幼兒健康成長和教師專業發展。」

「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是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化敏說,「對於目前部分幼兒園未能真正從兒童立場出發的辦園行為,如忽視幼兒具體發展需求,建構不切實際的特色課程,過分追求設置功能室等問題,《評估指南》也作出了明確要求,提醒我們將關注點轉移到教育本質和育人過程上,踏踏實實地走兒童為本的質量提升之路。

三、他評+自評:更好發揮指揮棒的作用  

幼兒園評估將如何進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介紹,評估為他評加自評,要求幼兒園每學期開展一次自評,各地縣級督導評估依據所轄園數和工作需要,3至5年為一個周期進行評估,確保每個周期內覆蓋所有幼兒園。

「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不做專門的幼兒發展結果評估。」上述負責人說,「督導評估主要針對薄弱幼兒園,解決規範問題。幼兒園自我評估,聚焦保育教育過程及影響質量的關鍵要素,主要解決質量提升問題。

「幼兒園自我評估,聚焦保育教育過程質量,促進個體、集體的反思與交流,提出改進措施,並通過外部評估提供持續支持與指導,將引導幼兒園不斷完善自我評估,改進保教實踐。這種模式指引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方式由『外引』向『內生』轉變。外引性的質量評估對保教實踐質量提升的促進作用終究是輔助性的,內生性的質量評估才是推動幼兒園保教質量持續提升的核心動力。」天津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梁慧娟說。

梁慧娟還特別指出,《評估指南》強調應採取「聚焦班級觀察」的方式,這在國家幼兒園質量評估政策中尚屬首次。《評估指南》規定班級觀察時間上不少於半日的連續自然觀察,覆蓋面上不少於各年齡班級總數的三分之一。

「動態因素評估難度高,量化的評估方式雖能在某種程度上說明過程性質量的水平,卻無法揭示各要素影響過程性質量的路徑與機制,相應也無法為保教質量的改進與提升提供具體的過程信息。班級觀察是真實、客觀、全面了解幼兒園保育教育過程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兒園保教質量評價的國際通行做法,體現了鮮明的過程質量評估導向。」

「班級觀察改變過去把關注點放在材料準備、評估過程走馬觀花、幼兒園忙於打造材料不堪重負的做法,能夠提高評估的實效性。」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說。

侯莉敏說:「評價本身不是目的,充分應用評價結果才能積極發揮出教育質量評價對教育政策調整、教育教學診斷與改進、社會輿論引領等多方面的功能和價值。《評估指南》對進一步建立推進有效實施的工作模式,建設基於評估應用導向的激勵引導機制,並營造可持續發展氛圍提供了明確的指示,讓各級各類評估人員和廣大一線教師有方向、有目標、有抓手。」

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 為中國學齡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資訊服務,致力於幫助托育園&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化提升,為托育園&幼兒園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平台。

*聲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圖片均來自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小編因教學和研究需要轉載或選編的文章,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bb2e84914f2f93f067e7149698f4d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