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130萬大軍陳兵邊境,坦克多到數不清,我方底牌讓其不敢放肆

2023-05-17     奇趣談史

原標題:蘇聯130萬大軍陳兵邊境,坦克多到數不清,我方底牌讓其不敢放肆

隨著「中蘇輪戰」的開幕,雙方關係開始急劇下降,在當時「不是朋友就是敵人」的外交政策影響下,恰好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爆發,我軍壓倒性的技戰術優勢令蘇軍付出代價,蘇聯隨即開始向遠東增兵。當時,我方情報部門從蘇軍統帥部掌握了蘇軍增兵遠東的具體編制,也就是6個集團軍,4個步兵軍和17個摩步師及空降師,30多個飛彈基地,共計約130多萬人。按照各集團軍的武器配置,這130多萬蘇軍將配備超過8000輛坦克及上萬輛各式裝甲車。如果這些裝甲集群發起突擊的話,那坦克的數量是多到數不清的。

此外,蘇軍的坦克質量非常高,我們的坦克炮,反坦克炮對這些擁有厚重裝甲的坦克幾乎打不穿,即便是團級配置的85毫米加農炮抵近射擊,也只是小機率能穿透,而單兵裝備的40毫米火箭筒則是免疫。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對付蘇軍的「鋼鐵洪流」成了一件非常棘手的問題。當時有人設想,可以安排炮兵單位配合步兵將坦克周圍的有生力量和輕裝甲車擊毀,隨後步兵設伏將反坦克地雷和集束手榴彈扔進坦克的薄弱位置。從我們當時大練兵的紀錄片上,我們經常能看到我軍戰士熟練爬上坦克,扒開坦克發動機艙蓋,隨後引爆使其短路的畫面,這就是當時步兵反坦克的主要表現。

對於這些建議,只能說是杯水車薪,這個法子的確有用,但作用不大。裝甲集群在突擊時除了會有步兵和步戰車配合之外,坦克和坦克之間也是可以配合的。由於坦克厚重的裝甲免疫任何槍彈,所以後方的坦克可以從容的使用同軸機槍和其它車載機槍去射擊爬上坦克的我軍戰士。此外,坦克突擊時的速度普遍超過30千米/小時,稍有不慎就會被履帶碾到,安全性非常低。況且,130萬大軍組成的鋼鐵洪流,如果我們都是用戰士生命去換的話,我們也根本沒有如此基數的兵員隊伍去消耗。而當這些老兵全都消耗在坦克搏擊時,後續發生的膠著戰鬥,我們就只能靠著後方緊急動員的民兵和新兵了。

為此,另一個方式也就上馬,那就是讓強-5強擊機攜帶「狂飆1號」氫彈作為戰術核武去突擊蘇軍的裝甲集群。狂飆1號為了滿足機載需求,將核爆當量壓縮在了10萬噸級TNT內,這樣的當量不但能夠滿足對前線蘇軍裝甲集群的打擊需求,而且適裝性也非常好。但是,對於強-5乃至其它投擲機型的飛行員來說,執行這樣的任務相當於登上了「單程遊輪」,幾乎是不可能回來的。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蘇軍為了防止我方使用這套打法,特意強化了防空火力。每個步兵師單獨配備了一個防空團。而在整個遠東,蘇軍還調來了5個轟炸機師,5個航空集團軍在內的數千架各式戰機。在嚴密的防空火力下,我們就算是完成了投彈,也很難活著飛回來。

但是,就是這麼一張無奈的底牌,讓蘇軍從始至終都沒有挑起對我們的戰爭,原因很簡單,我們都已經做好使用核突擊來抵消蘇軍的地面優勢了,那還有什麼是我們不敢做的呢?蘇聯擔憂的是這130多萬蘇軍在我們的汪洋大海下淹沒,而歐洲則會趁勢對蘇聯發起打擊。一旦我們與歐洲形成東西對進之勢,蘇聯絕無翻盤的可能。因為我們從新疆切斷蘇聯通往遠東的鐵道之後,蘇軍就再也顧不上遠東這130多萬的部隊。而蘇聯真正的對手是歐洲和美國,他們不想也不敢在遠東把自己的價碼輸個精光。此外,蘇軍的優勢只是字面上的,真正交手的話還得看雙方兵員,我們打慣了逆風仗,一直都是靠著落後武器打敗強敵,這些因素考慮在內的話,蘇聯統帥部也就只能放棄與我們交手的想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b9b75f6831ea5f3fecb86d257c68d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