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股融資規模整體下降,IPO募資額縮水約三成,定增募資額創十年新低。全面註冊制時代,註冊制新股受股民青睞,67%的註冊制新股上市首日可盈利。
IPO畫像
以發行日期為基準,2023年內,有313家上市公司在A股完成IPO發行,合計募資3577.63億元,IPO家數及募資總額相比2022年分別下降24.76%和31.5%。
1、雙創板塊成IPO募資主力
從上市板塊來看,在雙創板塊上市的公司為IPO募資主力軍,67家科創板和109家創業板公司分別募資1451.2億元和1223.11億元,59家滬深主板上市公司募資756.12億元,77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募資147.3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平均單家IPO上市公司募資總額達到21.66億元,遠超其他板塊。
2、三省IPO募資額超500億元
從所屬省份來看,長三角、珠三角的公司IPO募資領先全國,江蘇省、廣東省、上海市募資總額均在500億元以上。從IPO家數來看,江蘇省、廣東省、浙江省最多,分別有58家、51家、47家。
3、全面註冊制時代來臨
2023年4月10日,首批10隻主板註冊制新股集體上市,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全面註冊制時代。統計顯示,2023年註冊制上市的公司合計達到290家,占全年IPO家數的92.65%,占比近5年以來逐步升高。
4、兩家科創板公司IPO募資超百億
從單家公司來看,2023年有2家公司IPO為百億級,均為科創板公司,包括華虹公司、芯聯集成-U。IPO募資額前10名中,有6家為科創板公司。
分行業來看,大額IPO扎堆在高新科技行業。募資額前十的公司中,電子行業有4家,電力設備行業有2家,公用事業、國防軍工、煤炭、計算機行業各有1家。
5、註冊制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達67%
註冊制新股在上市初期往往能獲得投資者青睞。以收盤價統計,2023年註冊制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達到67%,其中首日收盤價較發行價翻倍的有46隻,盟固利、阿為特漲幅在1000%以上。
註冊制新股中,以首日收盤價統計,有231股中籤可盈利,占比80.49%。中籤盈利超萬元的新股有68隻,裕太微-U盈利金額最高,每簽盈利達到7.02萬元,茂萊光學、盟固利、威力傳動每簽盈利金額超4萬元。
再融資畫像
隨著再融資新規落地,上市公司再融資規模有所放緩。2023年,共有469家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合計募集資金7632.12億元,相比去年下降約四分之一。
1、定增規模創近十年新低
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2月28日,A股市場共有306家上市公司進行了326次定增,合計募集資金近5753億元,較去年同比下降20.42%,創近十年來新低。
此外,以配股方式融資的上市公司數量大幅減少。以股權登記日為基準,2023年實施配股的上市公司僅有4家,較2022年的10家減少6家,合計募資131.95億元,約為2022年的兩成。
以增發或配股方式再融資的上市公司中,10家公司募資超過百億元,均為定增募資,郵儲銀行以450億元的定增金額排在首位,長江電力以321.95億元緊隨其後。
分行業來看,近年來高景氣的新能源行業為募資絕對主力。新能源公司集中的兩大行業——電力設備、公用事業行業募資額分別位居第一、二位,合計募資近1270億元,占A股定增融資額比例超過兩成。銀行、基礎化工、電子、交通運輸4個行業募資在300億元以上。
2、可轉債平均發行規模顯著下降
與2022年相比,2023年可轉債募資總額亦有明顯下降。以發行公告日為基準,2023年共有163家公司通過可轉債或可交換債募資169次,合計募資總額1747.36億元,平均單次募資總額為10.34億元,較2022年下降25.26%,百億級募資由3家減少至1家,為晶科能源發行的可轉債。
責任編輯: 林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