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據央視軍事頻道報道:俄羅斯空天軍12月29日對烏克蘭發起的新一輪大規模飛彈進攻。在這一輪打擊中,俄羅斯空天軍、包括陸軍特種部隊等單位,先後出動了「天竺葵-2」型無人機、遠程航空兵的戰略轟炸機、中型轟炸機和截擊機、陸軍戰術火箭部隊的9M723「伊斯坎德爾-M」、前線航空兵的防空壓制飛機等。
具體的打擊次序,按照烏克蘭方面的通報,俄軍先用「天竺葵-2」型無人機在凌晨發起第一波次打擊,爾後在凌晨6時許使用X-101和X-555型空射巡航飛彈發起了第二波次打擊,同時還使用X-22和X-32型超音速巡航飛彈發起攻擊。早6時30分左右俄羅斯空天軍則使用米格-31К型截擊機攜帶X-47M2「匕首」空射高超音速飛行器發起了第三波次打擊,所有的打擊前後共發射了超過150枚巡航飛彈和無人機,烏克蘭方面自報攔截了其中三分之二的目標。
拋開此次打擊的目標不談,也拋開烏克蘭方面自報的攔截率不談,咱們今天來專門給大家科普一下,一場典型的空中進攻戰役,究竟應該如何展開?俄羅斯空天軍選擇的這些目標,選擇的打擊手段,都是基於怎樣的作戰原則實施的選定?俄羅斯空天軍和陸軍在昨天實施的這次飛彈進攻,我們當如何評價。
俄空中戰役進攻的定義
先談定義,根據蘇聯/俄羅斯空軍關於空中進攻戰役的定義,所謂的空中進攻戰役,是指以空軍基本戰役軍團或合成戰役軍團為基幹,編入其它軍兵種(如海軍飛彈艦或陸軍戰術火箭部隊),按統一的戰役企圖和戰役計劃實施的進攻行動。
從作戰特點上,空中進攻戰役具備突然性強、機動性好、打擊猛烈、打擊精確度高等優勢。按照作戰任務的不同,可分為奪取制空權、戰役/戰場遮斷、打擊敵重兵集團和削弱敵之戰爭潛力的空中進攻戰役,前幾種空中進攻戰役的類型,比較偏向於戰役戰術層面,而削弱敵之戰爭潛力的空中進攻戰役,則偏向於戰略層面。
但總體上說,空中進攻戰役對於遂行這一任務的空軍基本戰役軍團來說,任務都是融會貫通的:
其一是消滅、壓制敵方的空中作戰力量,以奪取制空權,為己方的打擊兵力打開進攻通道。對於俄羅斯空天軍來說,烏克蘭空軍的力量聊勝於無,沒什麼空中攔截能力,只有有限的要地防空能力,因此這一任務占比不高;
其二是打擊敵方的重兵集團,以阻滯敵方機動,實施遮斷和隔離,打擊敵方作戰節點,毀傷敵方技術兵器,打擊敵方有生力量。這一任務高度依賴於強大的戰場態勢感知,和高頻次的出動架次數,在俄羅斯空天軍撤銷各空防集團軍獨立偵察團的情況下,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大大下降,只能說執行的不好;
第三是毀滅敵方的戰爭潛力,也就是摧毀敵方的高敏感度政治、經濟和軍事目標。以從戰略層面上,消耗對手的戰爭潛力,影響對手的內外戰略等,俄羅斯空天軍12月29日對烏克蘭實施的飛彈進攻,以打擊烏軍的裝甲修配廠、有僱傭兵的培訓中心、重要軍工企業行政大樓等為主,在空中戰役的任務中,消耗烏克蘭遂行總體戰潛力的任務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俄空中戰役進攻的步驟
那麼,要遂行一場空中戰役,戰役運籌和戰役組織又需要哪幾個階段,俄羅斯空天軍在這幾個階段究竟是如何實施的呢?還是直接介紹,第一階段是確定戰役企圖,也就是統帥機關要通過這一空中戰役,達成何種戰役目的。
確定戰役企圖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比如我方實力,對方防空能力,地形、天候、內政、外交等多個因素,充分收集情報資料之後綜合確定,並按照不同狀況分為基本目標,常規目標和最高目標,空中戰役持續時間較長時,還應當按照時間順序,序貫確定當前目標、後續目標和綜合目標,確定的戰役企圖將向遂行空中戰役的戰役軍團下達,有利於空軍戰役軍團正確領會上級意圖,合理規劃任務實施。
當然,以俄羅斯空天軍實施空中進攻戰役的次序,這確定戰役企圖應當是空天軍首長司令部負責確定的,直接體現出的是俄羅斯軍隊總參謀部和俄羅斯軍隊最高統帥的意志。我們無從知曉普京和格拉西莫夫大將給空天軍下達了怎樣的作戰任務,但空天軍形成戰役企圖、交由遠程航空兵司令部受領任務後,此次空中進攻戰役將進入第二個階段,那就是目標選擇和任務規劃。
目標選擇和目標規劃階段,是空中進攻戰役十分重要,也是相當繁重的階段。尤其是在目標選擇上,一場空中進攻戰役要打哪些目標,怎麼打,用什麼彈打,打幾枚,怎樣判定毀傷,是相當複雜的,短則數個星期,長可能要規劃數月。很多不明就裡的人認為俄羅斯實施的此次空中進攻,單純是為了報復自己的登陸艦被打了,這是對空中戰役規劃完全不了解的體現。一般來說,遠程航空兵或某個空防集團軍在受領空中戰役任務後,會以司令部為基幹,加強一部分空天軍司令部的作戰參謀、情報參謀等專業人員,組建目標選擇委員會,從目標選擇出發,倒置規劃空中戰役,也就是先規劃打什麼目標,再考慮限制性因素(作戰半徑,打擊距離,對手防禦),再考慮怎麼打、用什麼彈打、從什麼方向打、打幾枚,空中戰役中,需要打的目標越多,任務規劃也就越複雜,所耗費的時間也就越長。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空天軍遠程航空兵司令部規劃了一個目標,烏克蘭馬雷舍夫工廠的坦克發動機修配車間,那麼這個車間是什麼性質,結構如何,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還是彩鋼瓦結構,廠房裡面可能是怎樣的情況,打哪裡可能會造成最大毀傷;周邊烏軍的防空力量可能是怎樣的,有多少高射炮,多少高射機槍,多少便導,有沒有部署類似於S-300PS或者愛國者飛彈這樣的遠程區域防空系統,防空雷達的開關機時間規律,日常頻率,雷達覆蓋範圍等,這些都是需要情報參謀一一提供的,如果資料不全,可能需要出動偵察機甚至人力情報進行補充偵察。
在確保資料完備的情況下,比如目標委員會認為,使用1枚伊斯坎德爾可以確保擊傷,2枚伊斯坎德爾可確保摧毀,但是馬雷舍夫工廠附近烏克蘭軍隊部署了一套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用單枚伊斯坎德爾無法確保突防,且該系統雷達開關機時間無法摸清,雷達頻率也不詳難以實施針對性干擾,因此需要考慮到伊斯坎德爾突防的經驗係數,乘以一定的係數來增加打擊數量。比如1枚改3枚,2枚改5枚等等,確定對這一目標的打擊方案後,報遠程航空兵司令部審核批准。
我們記住一點,打擊的目標越多,需要審核批准的時間也就越長,形成的任務規劃也就越複雜,以俄羅斯空天軍此次打擊了一百多個目標來看,毫無疑問是經過了長時間規劃,可能是經過了數個月的規劃。多軍兵種聯合運籌,而且很明顯動用了潛伏在哈爾科夫、敖德薩甚至利沃夫等地的俄羅斯族地下抵抗組織的情報力量,最終形成的這麼一個戰役計劃。
在完成目標規劃後,空中戰役進入第三個階段,也是最為繁瑣的任務規劃階段。所謂的任務規劃階段,就是按照目標倒排工期,哪個目標歸哪個飛機打,哪個飛機什麼時候起飛,從哪條航線進入,什麼時間發射,都要體現在空中戰役的任務規劃里。而這還是主攻機群的行動,你還需要考慮到有佯動機群,有護航機群,有負責電子對抗和空中加油的支援機群的行動。
更為重要的是,飛機總有妥善率限制,起飛後的空中編組、空中領航總要考慮一些客觀因素(比如飛行員的飛行技術,航路氣象等),各機組總有無法做到米秒不差的,一旦一個機組出問題,那麼就可能會影響到整個空中戰役的實施。因此還需要留足餘量,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作戰時需要現地指揮員和作戰參謀時刻盯著,一旦一個環節、一個要素出問題,有預案上預案,沒預案看現地反應,所以空中戰役規劃,是最繁瑣、最浪費腦細胞的,現在好在有計算機輔助系統和專業的任務規劃軟體來協助作戰參謀了。在沒有這些軟體的時候,任務規劃要靠圖上作業,計算尺算,按照大伊萬的朋友的話來說「腦子都炸了」。
毫無疑問,和目標規劃一樣,任務規劃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而且從穩妥起見,在任務規劃完畢後,往往還需要進行首長司令部作戰推演和講評,推演任務規劃的可行性,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打擊方案,這樣反覆斟酌推敲,最終形成一個詳盡的空中戰役作戰方案,方案上報首長司令部批准後就可以擇機實施了。
因此,以俄羅斯空天軍此次的空中戰役來看,別看就12月29日那台上幾個小時,事實上的任務規劃指不定已經規劃了幾個月了,這是台下十年功的部分,也是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部分,反而是到了真正上台表演的時候,大家反而輕鬆了。戰役計劃上都是規定好的,下發到各航空兵團之後各團規定好起飛時間,陸軍戰術火箭部隊也根據空中戰役計劃的協同,規定好伊斯坎德爾飛彈或者「天竺葵-2」無人機的發射時間就夠了,到時候大家倒數計時,遠程航空兵的飛機到點起飛,到點發射,把飛彈打出去,剩下的就是後續打擊評估的事兒了。
那麼,俄軍在這一輪次的飛彈進攻中,真正的進攻次序做的怎麼樣,打擊評估又做的怎麼樣,後續是否還會有更多的飛彈進攻,我們如何評價俄羅斯空天軍此輪實施空中戰役進攻的能力呢?我們留下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