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炮送貨上門,柬埔寨大街上一眼望不到頭,至少一個炮兵旅
據觀察者網援引柬埔寨國防部消息稱,柬埔寨從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採購的多型火炮交付到貨,柬方多位軍政要員到場蒞臨參觀。這批火炮包括至少60門SH-1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12門AR-2型300毫米遠程火箭炮,以及若干門90B型122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這些武器相當於解放軍集團軍的一個炮兵旅。
除此之外,柬方還一併採購了與之配套的萬山系列裝填車、陝汽系列卡車及東風猛士偵察指揮裝甲車等。上述多型火炮的到來,將大幅度提升柬埔寨炮兵部隊的現有作戰能力,使之更有底氣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除公布到貨消息外,柬埔寨國防部並沒有對外披露這批火炮的具體採購數量,但據柬埔寨當地媒體報道稱,柬陸軍至少採購了60門SH-1型車載加榴炮及12門AR-2型遠程火箭炮。後者可謂是我國對外軍貿中的一款明星裝備,且已接受過實戰考驗,總體表現令相關客戶大為滿意。按照北方工業集團根據以往經驗構建的火力系統配置來講,這批SH-1型車載加榴炮將會使柬陸軍擁有10個車載加榴炮兵連(最小建制單位,每連下轄6門該型火炮),因此其綜合作戰能力不容小覷。
促使柬方傾心採購中式火炮的背後,源於泰國炮兵巨大進步的刺激。泰國自本世紀以來,通過合作研發,對外引進等多種手段,打造了一支高度現代化、頗具規模與戰鬥力的炮兵力量。
現階段泰國陸軍炮兵部隊裝備有44門泰以聯合研製的ATMOS-2000 155毫米車載加榴炮、6門法制「凱撒」155毫米車載加榴炮及90餘門採購自加拿大的GC-45型45倍徑155毫米自行火炮等。
泰軍上述火炮性能先進,且數量眾多,這對於大量裝備牽引式加榴炮的柬陸軍炮兵部隊來說,如蘇制BM-21型40管自行火箭炮、D-120型152毫米加榴炮、ZIS-3型76毫米加榴炮以及96式122毫米榴彈炮等,可謂是呈壓倒性局面。
之所以會提及泰國,離不開至今都橫亘在兩國間的領土糾紛問題,除了世人熟知的柏威夏寺歸屬權外,柬泰領土糾紛還涵蓋陸地邊界與泰國灣等區域。儘管雙方都秉持著協商處理的原則,希望通過法律手段予以解決,但仍免不了武裝衝突的爆發。
在2008年~2011年間,柬方就柏威夏寺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申遺事項,引發泰國舉國不滿,隨後兩國便在邊境地區大打出手,曠日持久。此次風波雖最終以和平手段化解,且柬泰雙方看似一笑泯恩仇,在此後多年間都相安無事,可這把「達摩克斯之劍」都始終懸在雙方脖頸上,故而在此背景下,也就不再難以理解柬方最近的軍購舉動。
SH-1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研製工作於2002年展開,2006年外貿定型,次年首次亮相於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標誌其正式面向國際市場。在早期技術驗證車上,SH-1採用泰安6%uD76特種車底盤,其有效荷載達10噸,採用「前雙轉向驅動橋,後單驅動橋」的全輪驅動結構。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後,SH-1則轉而採用由北方集團重型車輛製造公司開發生產的新型6%uD76通用越野車底盤,有效載荷同為10噸級,車組乘員則為5名。
相較於早期技術驗證車,該型底盤綜合性能得到大幅拓展,如車體前部的動力艙及後部的乘員艙,均採用框架加強結構,車窗全改為防彈玻璃,由此可抵禦機槍彈及炮彈破片對車組乘員的傷害。動力系統換裝為大功率柴油發動機,使得SH-1最大公路行駛速度達9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則為600千米,全輪驅動結構則改為「前1轉向驅動橋、後2驅動橋」。此外通過更換底盤,使得SH-1全車的抗衝擊能力得到增強的同時,全車重心分布也更加合理均勻。
SH-1裝備有一門52倍徑155毫米加榴炮,系在PLL-01式45倍徑155毫米加榴炮基礎上開發而來,儘管師承前者,但絕非簡單地加長身管那般簡單,而是為適應車載加榴炮的各項技戰術指標,進行了一系列升級改進。如火炮反後坐裝置轉移到火炮身管下方、平衡機安裝方向則與PLL-01式正好相反、方向機與平衡機手柄則由輪盤式改為轉矩更大,占用空間更少的曲柄式等。此外,為提高該炮射速,節省裝填手體力,SH-1還配備有半自動輸彈機(由任意角裝彈臂及液壓驅動彈鏈式推彈機組成)及輸彈盤等,由此使得SH-1的持續射速可達6發/分。
同時為抵消發射時所產生的巨大後坐力,SH-1還在車尾設置了兩個較為巨大的駐鋤,兩者間靠金屬板相連接。當駐鋤放下後,這塊金屬板就成為炮班成員使用的操作平台,如此設計緩解了炮尾距離地面較高,由此所帶來的人員操炮不便的困難,但與車載加榴炮的一體化緊湊性要求仍有一定距離。
按照北方工業集團的介紹可知,SH-1的配套彈藥由7種彈丸、3種引信、4種發射藥及7種裝藥號等組成,彈藥基數為20發,主要分布在車體左右兩排彈艙中。在這其中,DDB01型低阻全膛底排榴彈是常用彈,得益於良好的外形結構設計,使得該彈在同樣初速條件下,比普通榴彈增程在12%以上。加之彈丸彈壁較薄、裝藥量大、爆炸破片多等原因,使得該彈殺傷面積也由此提升數倍。
SH-1在發射DDB02型低阻全膛底排榴彈時,最大射程達40千米;在發射DDB03型低阻全膛底排火箭助推榴彈時,最大射程則可躍升到53千米左右。此外,SH-1還能發射GP-1型半主動雷射制導炮彈,該彈最大射程達20千米,命中率為90%,由此使得SH-1具備精確點摧毀能力。
在信息化技術方面,SH-1火控定位系統主要由光纖尋北儀及GPS衛星導航系統等構成,布置在車體右側。此外還採用先進的軍用計算機及軟體系統,並配有先進的通信指揮系統,使得SH-1能夠連接到連級或營級C4ISR(自動化指揮系統)網絡之中,從而實現信息共享、自動化指揮與控制等。與此同時,也使得SH-1具備快速進出陣地的「打了就跑」的能力,戰場生存率由此得到大幅度提升。
這樁軍購對於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選擇性較小的柬埔寨來說,其意義不亞於是「久旱逢甘霖」。單就此次採購數量占據大頭的SH-1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而言,這是柬陸軍炮兵部隊接觸到的首款現代化炮兵裝備。它的到來,將一舉改善柬陸軍炮兵部隊當前所存在的種種弊端,如可延伸對敵方的打擊距離、增強對打擊目標的殺傷效能、提高對打擊目標的命中精度、具備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在信息化作戰領域內迎來質的飛躍等等。
使得柬陸軍炮兵部隊進一步縮小在炮兵力量方面與泰軍的整體差距,從而令作戰態勢由此前的毫無還手之力,轉變為今天的有效反擊乃至於是壓制。當然,也有不少人生疑,既然有類似SH-15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這樣珠玉在前的裝備,但為何沒能打動柬方的芳心呢?這主要取決於柬方的實際作戰需求與軍費預算投入,特別是後者起到決定性作用。
柬埔寨軍隊的軍費一直很緊張,例如當年為了與泰方爭奪柏威夏寺及其附近地區,柬埔寨曾從俄羅斯和波蘭進口了大批二手主戰裝備,非常便宜,包括T-55坦克和BTR-60八輪裝甲車等。進口T-55坦克的數量大約250輛,2014年由馬來西亞重工國防技術公司和波蘭布瑪(bumar)公司合作,為柬埔寨這些坦克進行全面升級。
換句話說,若不是數額有限的軍費從中掣肘,柬方自然也會採購SH-15型車載加榴炮,因此他們只好退而求其次,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SH-1對於柬陸軍而言也足以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