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手機攝影,每天分享原創的手機攝影教程,手機相機功能、人像、風光、夜景、創意拍攝技巧,還有後期調色、修圖等教程,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
為了能在手機影像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小米在下半年相繼發布了小米CC9,小米CC9e以及小米CC9美圖定製版後,近日小米又發布了CC系列的另一款產品,小米CC9 Pro。
從Pro的後綴大家也可以猜到這是CC9系列的高配版,經過不懈努力,小米CC9 Pro(尊享版)終於登上DXO榜單的首位,與華為Mate30 Pro並駕齊驅。
從硬體配置上看,小米CC9 Pro與之前幾款產品相比有幾個新亮點:「一億像素、5攝、小米首款10倍光混變焦,業內最大尺寸感光元件大底」,所以在拿到小米CC9 Pro的第一時間我想的是,硬體這麼強,拍攝效果到底有沒有發布會說的那麼神乎呢?
小米CC9 Pro(尊享版)
於是,我和同事沐泰花了24小時在廣州不同的時間地點,用小米CC9 Pro(尊享版)分別拍攝了包括人像、風光、夜景、花卉、動物等不同題材的照片,共計700張照片。
經過一天高強度的拍攝之後,玩攝給出了這部「機皇」的綜合評價。
今天文章可能有些長,但是如果仔細看完會讓你對國產機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新增特點一
好處:利於後期二次裁剪、加大進光量
不足:使用頻率低、生成照片緩慢、高像素不等於高畫質
小米CC9 Pro從曝光到正式發布,大家議論最多的是手機的「一億像素」到底會有怎樣的體驗?
即便在普通模式下四合一像素合成之後照片也是達到2400萬像素,手機內存不足是大家擔心的一個點。雖然價格便宜,但是在雙十一期間,小米CC9 Pro並沒有取得理想中的銷量成績,很多消費者仍然持觀望態度。
所以在我拿到手機後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想體驗一億像素到底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會有哪些不一樣?
大家不妨先看看下面這4張樣片
其實,這4張照片正是從下面這張1億像素原圖中裁剪出來的。
使用小米CC9 Pro主攝1億像素拍攝
Lightroom/後期 壓縮上傳
高像素帶來最顯著特點就是照片尺寸變大了,在後期的二次裁剪時你可以為所欲為,甚至你可以把一張照片分割成9張都沒問題。
所以,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是小米帶給大家朋友圈九宮格的新玩法。但是,如果你把高像素混淆認為等同於高畫質、高清晰度,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關於高像素不等同於高畫質的話題之前我們也講過,不知道大家還有印象沒?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很多單眼相機只有2、3千萬像素,但是畫質要遠遠好於一些4800萬像素的手機。這是因為單眼相機有更大的空間可以配置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
從這點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相機感光元件尺寸大小才是決定照片質量的重要因素!
但是如果手機要進一步提升感光元件尺寸必定會與手機整體美觀產生衝突,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手機會變得厚重。
使用小米CC9 Pro主攝1億像素拍攝
Lightroom/後期
為此,小米CC9 Pro在設計之初內部也發生了一些爭執,但是小米CC9 Pro的市場定位就是要為手機攝影而發燒,最終小米還是選擇配備一塊1/1.33英寸的大底。這個尺寸是目前業內手機攝像頭裡最大的感光元件。
因為有了這個大底,有了5攝,在拿到手機後第一感覺就是手機變得厚重了一些(208g)。
除此之外,發布會還提到其廣角鏡頭是全球首枚8P(片)鏡片的攝像頭,8P鏡片的作用是為了能進一步增加手機進光量。
有了大底有了8P鏡片之後,在白天拍攝過程中能體會得到這部手機畫質較以往有所進步。
使用小米CC9 Pro主攝拍攝
Lightroom/後期
有了硬體的加持,加上發布會上展示了華為Mate 30 夜景不如小米CC9 Pro的PPT,讓我對其在夜晚的表現有了更多的期許。
所以在廣州的天還沒黑之前我們就趕到天台等待夜幕降臨的那一刻。
使用小米CC9 Pro主攝拍攝
Lightroom/後期
為了有更直觀的對比,我們拿華為P30 Pro作為比較。
我們先看一下這2部手機在夜間的長焦表現。
從下圖可以看出,在處理比較簡單的光線時,兩部手機的區別並不是很明顯。
在這說個小細節,小米CC9 Pro的夜間模式是不能使用5倍變焦進行拍攝的,以下5倍變焦樣張是我在普通模式下採用5倍變焦所攝。而華為P30 Pro的則可以在夜景模式下直接切換到5倍長焦鏡頭。
小米CC9 Pro 5x鏡頭拍攝
華為P30 Pro 5x鏡頭拍攝
然後我們把焦距退回1x,也就是主攝鏡頭的焦段,2部手機都是採用手機支架進行固定拍攝。
我們知道手機夜景的拍攝原理是採用堆棧的方式,即採用多張曝光單位時間一樣的照片進行疊加合成,最後獲得一張明暗均勻的夜景照片。
我本以為有大底的加持小米CC9 Pro會更加驚艷,但是從表面看,在陰影的優化上面,華為P30 Pro的會更亮一點。華為P30 Pro的夜間照片在軟體優化之後的視覺效果會更加討喜一些。
而小米大底的優勢在這裡並沒有體現出來。
小米CC9 Pro夜間模式拍攝
華為P30 Pro夜間模式拍攝
我們在用華為P30 Pro橫屏又拍一張。
同為華為P30 Pro但是明顯下面這張看起來更加通透,這是因為在夜景模式下華為P30 Pro可以通過對焦點旁邊的滑杆來調整照片的曝光補償,從而起到一種」去灰「的作用,而小米CC9 Pro在夜間模式下並沒有調節曝光補償的功能。
華為P30 Pro夜間模式拍攝
減曝光補償
問題總結:一億像素固然好,一張照片就能裁剪成9張照片,但是一億像素拍照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使用頻率並不是很高,主攝在夜景拍攝過程中沒有把硬體的水平充分的發揮出來,這點希望小米相機團隊能在後面的產品中能再進一步打磨。
新增特點二
好處:拍得更遠、2倍焦段實用性強
不足:超長焦畫質較差
小米CC9 Pro首次採用10倍混合變焦,宣告小米正式步入長焦家族。長焦的加入解決了以往小米手機拍得不夠遠的老大難問題。
其長焦焦段包括2x,5x以及10倍混合變焦,在發布會現場小米也是秀了一下自己長焦鏡頭的表現,又能拍輕軌又能拍廣告牌,小米給這款長焦鏡頭命名為天涯鏡,寓意一鏡走天涯。
在說5x,10倍光混之前我得先誇誇小米的2x焦段,實在太好用了!
小米的長焦與華為P30 Pro以及OPPO Reno10倍變焦版不同的是,小米CC9 Pro多了一枚2倍光學鏡頭,所以其具備了2倍光學焦段。
使用小米CC9 Pro 2x鏡頭拍攝
Lightroom/後期
加入2x焦段之後,在混合變焦的接力跑中增加了一棒,對於用戶體驗來說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尤其對於日常生活以及街拍的拍攝過程中,能體會得到2倍變焦的好處。
例如下面這個場景我當時想拍一個剪影,1x拍攝畫面太廣,周邊環境會干擾主體的表現,而5倍變焦又無法將左下角的人物與廣州塔同時拍入畫面中,綜合考量之後2倍光學變焦是最為合適。
它不僅能壓縮人物與廣州塔的空間,同時畫面精簡之後就不會受周邊其它元素干擾。
使用小米CC9 Pro 2x鏡頭拍攝
Lightroom/後期
在這一天的拍攝過程中,有很多場景我都是用2倍變焦這枚鏡頭拍攝的。
使用小米CC9 Pro 2x鏡頭拍攝
減曝光補償
這枚2倍變焦鏡頭也是小米CC9 Pro的一枚人像鏡頭,它的焦段等同於單眼相機鏡頭的50mm焦段,這個焦段被眾多攝影師稱為人像的黃金焦段。在拍攝人像時會有一個比較柔和的背景虛化效果。
使用小米CC9 Pro 人像模式拍攝
Lightroom/後期
不同於其它手機的人像模式,小米CC9 Pro雖然少了一顆TOF鏡頭,但是用1枚1.4μm 大像素的鏡頭來作為人像的拍攝還是挺奢侈的。
使用小米CC9 Pro 2x鏡頭拍攝
說完2倍焦段下面說說5倍焦段,在小米CC9 Pro的發布會現場,小米CC9 Pro的長焦完勝華為的Mate 30 Pro。
了解華為Mate30 Pro的朋友應該一下就反應過來了,華為Mate30 Pro的長焦只具備3倍光學變焦,5倍混合變焦,而小米CC9 Pro是5倍光學變焦,如果比5倍變焦從硬體參數看兩者就差一個檔次。
使用小米CC9 Pro 5x鏡頭拍攝
因此我們拿同為5倍光學變焦10倍混合變焦的華為P30 Pro與之對比。
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
在白天的環境下,從畫質表現來看華為P30 Pro的5倍變焦與小米CC9 Pro的5倍變焦差距並不是很明顯。
使用小米CC9 Pro 5x鏡頭拍攝
使用華為P30 Pro 5x鏡頭拍攝
然而到了10倍混合變焦時,小米CC9 Pro的劣勢就暴露出來了,下圖樣張可以明顯看出二者畫質上的區別。
使用小米CC9 Pro 10倍變焦
使用華為P30 Pro 10倍變焦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從華為以及小米的官網上獲取了這2枚長焦鏡頭的硬體參數:
華為P30 pro:800萬像素,光圈f/3.4
小米CC9 pro:500萬像素,光圈f/2.0
熟悉拍照的朋友應該一眼就看出來了,小米長焦的像素級別不如華為,自然在10倍光混放大看細節方面就不如華為的。
有朋友可能會有疑問:它不是1/1.33英寸的大底嗎?這裡我要糾正一下,大底只存在於主攝,長焦跟主攝的感光元件尺寸並不是同一個底。所以從10倍混合變焦這個焦段上看,小米CC9 Pro還是稍遜一些。
如果要我給小米首枚長焦鏡頭打個分的話,我可以給到80分,10倍混變畫質差拖了後腿,至於50倍就更沒辦法用了。
如果拋開畫質這方面的話,小米這枚長焦鏡頭的實用性我個人認為還是挺高的。尤其具備3個光學焦段的鏡頭,讓我這種喜歡街拍的手機攝影愛好者來說有著非常好的實用性。
使用小米CC9 Pro 5x鏡頭拍攝
使用小米CC9 Pro 2x鏡頭拍攝
新增特點三
好處:環境拍攝細化到硬體上
不足:系統交互性有待提升
去年各大手機品牌還都只是雙攝,但進入2019年之後幾乎所有手機品牌都在增加鏡頭的數量,其中包括谷歌、蘋果也都紛紛增加了新的攝像頭,小米作為國產手機品牌的一員,在2019年年末將手機後置攝像頭數量增加到了5個。
這對於一些追求極致設計美感的用戶來說面對這麼多枚攝像頭會不會有密集恐懼症呢?
但這對於追求更好的拍攝體驗的攝影師來說,卻是一種福利,把提高照片質量武裝到了硬體上。
微距鏡頭突破了2cm,達到了1.5cm,雖然這在實際體驗過程中並沒有很明顯的感覺,但正是因為有無數次0.5cm的不斷追求,才有下一次技術的突破。
使用小米CC9 Pro 微距鏡頭拍攝
而對於超廣角,大家最為擔心的是畫面邊緣的畸變、畫質下降、白平衡不准等一些問題,關於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在這一次體驗過程中我們也是進行深度的體驗,分別用超廣角鏡頭拍攝了建築、人像、風光.
以上使用小米CC9 Pro 超廣角鏡頭拍攝
Lightroom/後期
從畫質上來看,小米CC9 Pro呈現出畫質從中間到邊緣遞減的情況,當然這個問題在剛發布的iPhone 11上也同樣存在,就目前來看對於手機超廣角畫質邊緣差的問題,不管從硬體技術還是軟體優化都還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的程度。
不過對於邊緣畸變的問題,相機會自動校準,讓超廣角帶來獨具魅力的體驗效果。讓看似普通的物體,通過超廣角的表現會帶來視覺的衝擊。
以上使用小米CC9 Pro 超廣角鏡頭拍攝
Lightroom/後期
5攝已經能滿足絕大多數場景的拍攝需求,但是驍龍730G的處理器讓這5枚攝像頭在運轉方面還是有些卡頓,尤其在採用1億像素拍攝時至少要等5秒。
說到交互系統,蘋果要好於小米,當然有蘋果那樣的軟體技術,小米也不可能賣這個價。
雖然系統交互體驗表現一般,但是核心硬體技術的進步還是有目共睹的。
整體來看,不管是硬體技術的提升還是設計美學的優化,5攝1億像素的小米CC9 Pro還是有一些值得認可的地方,硬體的牛體現到了照片上。
硬體方面的競賽是當前國產手機品牌之間最為激烈的環節,每次新機發布都能看到硬體推陳出新,對於國產機的進步是有利的,相信在華為、OPPO、VIVO等其它國產品牌手機的共同努力下,國產機有朝一日必然會成為全世界認可的NO.1。
以上使用小米CC9 Pro 主攝鏡頭拍攝
Lightroom/後期
硬體水平上去了,但是我們也看到軟體方面的不足,手機硬體貶值速度很快,作為消費者三天兩頭換手機並不現實。
可能很多人覺得我這是在雞蛋裡面挑骨頭,白菜價的手機就不要要求那麼高了。
從木桶原理上來看,不把我們自己的不足補上,再好的硬體也就風光一時,過幾天硬體價格下降,手機自然就貶值,新硬體加持到新款手機,大家又興致勃勃丟掉舊的買新的,一段時間後發現,用戶花的錢更多了。
但是軟體不一樣,很多人追求iPhone無非就是它良好的系統體驗以及不斷更新的系統升級包,雖然它硬體配置一般,但卻總能賣那麼貴,你卻總拿它沒辦法。
手機設計空間有限,在向單眼相機看齊的道路上,提升硬體的同時注重相機軟實力提升才是未來手機攝影的方向。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的話,歡迎轉發分享出去哦!
更多的手機相機功能介紹,可私信「手機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