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結比高達40%,你理解他們的痛楚嗎?

原創 ┃ 萬紅雲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實在過不來,婚,離不離?不是不願遷就日子,是太多無奈與羈絆。

據民政部門戶網站消息,2017年結婚對數是1063.10萬對,離婚對數是437.40萬對,「離結比」是437.4/1063.1,也就是約40%。從這個數據顯示來看,的確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如果再通俗一些打比方,那就是每結婚12對婚姻中,就有3對產生了離婚。離結比如此之高,原因究竟在哪裡?

根據婚姻現實情況可歸納四點:

一、現在年輕人,閃婚閃離,雙方缺乏了解,而導致的離婚率增高;

二、現代年輕人,男女雙方都有個性,不願意委屈自己,遷就對方,而導致的離婚率增高;

三、現代年輕人,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思想前衛,不畏懼離婚帶來的外界流言蜚語;

四、現代年輕人,有經濟能力負責自己的生活消費,因此也是導致離婚的原因之一。

一個閨蜜,八零後。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後,南下深圳闖蕩,從做插畫設計師開始。後來,又東至上海創業。從一名普通的設計師,再到自己接項目。從月薪二千多再到年薪三十多萬,拼搏了幾年後,在上海買了房,也買了車。有了家,也有了兩個孩子。

因為老公也從事設計行業,所以,兩個人經常忙得沒有時間顧及家庭及孩子。剛開始,兩個人互相理解,互相遷就,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人又都屬於事業狂型,很快矛盾升級。

最後,兩人達成協議,兩個孩子歸女方。男方凈身出戶。

為了照顧兩個孩子,閨蜜只得將上海的房子賣掉,回到了武漢。在武漢,她買了兩套房子,然後讓她媽媽與姨媽幫她照料兩個孩子,自己則安心事業。

談及離婚,閨蜜常說,兩個人好合好散,一別兩寬,各無怨言。

現在,閨蜜與老公還偶有消息來往。問及孩子,或者關心對方。

離婚對於每一個婚姻里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痛苦。但是,現代人,把自身的幸福與自由,看得更重一些。雙方都不願犧牲自己成全對方。這個觀點,也沒有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誰又有權力讓對方撤出事業的舞台呢?於是,雙方無奈地選擇離婚,這其中的難言痛楚,只有經歷過的人體會得更深。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離婚也是一樣的。

年輕人畢業後,為了不給父母添麻煩,大多選擇獨立創業。孤身在異鄉漂泊,自然存在著難言的孤獨並會產生不安全的感覺。於是,當他們遇著了談得來的異性時,往往同時會向對方打開緊鎖的心扉。走進對方的生活,彼此有所照應。

當雙方組合家庭之後,就會發現,太多的三觀不合,生活的差異等等,一一地暴露了出來。由於雙方工作壓力大,時間緊張,很少有一方願意為對方放下自己的事業,而成全婚姻。

畢竟,十年寒窗,進入社會打拚,大家都付出了很多,誰又願意放棄自己的事業而成全對方呢?

再者,現代年輕人,都接受了高等教育。都有著自己的知識與專業能力。經過社會上的閱歷與打拚,轉化成了較強的工作能力,並能夠從容地養活自己。與是,他們的內心並不懼怕未來生活的艱難與摧折。

這些等等因素,造成了年輕人離結比高達40%。這其中,不願意遷就日子,不願意為了對方而放棄自己的事業與生活現狀,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呢。

而生活就是一個萬花筒,可以映射出各種各樣的社會真態。誰又不願意自己的生活,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呢。可是,經過閱歷的人,一定會明白,平平靜靜,安好無恙的生活,往往是一種奢望。只有在努力地拼搏中,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如當今社會如此高的離結比,那些被指責不願意遷就日子,而輕易離婚的年輕人,你理解他們的痛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