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二禾
《人世間》實在太好哭了!
雷佳音飾演的周秉昆和父親的對話,不過短短十幾秒,卻讓人瞬間淚目了。
@電視劇人世間
周秉昆:「什麼話難聽,你說什麼話;哪兒疼你摳哪兒,都一個爹一個媽養的,就我沒出息……」
「是不是事實!」
「事實就該說嗎!我多難受你知道嗎……」
這個家裡,周秉昆一直是小透明。
哥哥姐姐北大畢業,一個娶了省長女兒,一個嫁給著名詩人,他們都活成了榮耀門楣的面子。
可他呢,學歷不行,醬油廠小工人,娶了個帶娃的女人,只能窩在家裡,作為無法示人的「里子」。
可即便這樣,周秉昆苦守著這個家,帶好姐姐的孩子,毫無怨言地照顧常年臥床的母親。
他就像個等待著吃糖的孩子,眼看著父母夸哥哥,炫耀姐姐,也盼著自己能被打心眼裡夸一回。
可等來的卻是父親當眾的數落,句句帶刺,又狠又疼:
「從小你哥你姐人家學習好啊,你呢!讓你去考大學,你能考上嗎!」
哪怕他早已成年,家庭幸福,事業有成,可在心裡,他還是那個不自信、渴望父親肯定的孩子,還是會痛哭流涕地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讓我爹我媽滿意我……」
留言區全是「太真實了」的評價,太多人慨嘆,看周秉昆就像在照鏡子。
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在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
一個人的自信心,首先是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別再說他們脆弱,他們等那一句話,已經等得太久了。
孩子想要的不多,父母的一句認可就夠了
《假日暖洋洋》里,劉濤飾演的程蔓始終不懂,為什麼自己拼盡全力去愛女兒,可女兒卻不斷逃離。
看到母女倆的對話,才明白了原因。
好不容易找到女兒,程蔓當眾就開始了責罵模式:「你還好意思說,給你請了那麼多頂尖老師一對一補課,你連全班前十都進不了!」
「你委屈什麼呀!」
女兒躲在爸爸身後,喊出了心裡話:「你不就想說我是個白痴嗎?」
「媽,只要你不在我身邊,我就一定會幸福快樂的。」
孩子想要的其實不多,比起大房子、優渥的物質條件,他們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認可。
看過一個採訪,女孩Frida說,「我長大到現在,從來沒聽到過一句誇獎,我是靠著自己夸自己長大的。」
她好不容易拿到心儀許久的offer,高興地和媽媽分享,等來的只有冷言冷語:「你去那幹什麼,湊熱鬧。」
她告訴爸爸自己可以賺到多少錢的時候,聽到的只有劈頭蓋臉的諷刺:「你不要做什麼出格的事情。」
她再次試圖溝通,表示那機會多,換來的還是否定和貶低:「你就是這山望著那山高!」
每一次,她攢足勇氣溝通,可等待她的,永遠是一盆盛滿否定和打擊的冷水。
擊垮一個孩子很簡單,忽視他,否定他,不斷打擊他,就夠了。
就連世界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這一生治癒了無數人,可面對鮮花和掌聲時,他還是隱隱不安,午夜夢回時總會驚醒。
從小沒聽過一句來自媽媽的認可,成了他內心永遠填不滿的黑洞。
哪怕母親去世10年後,他還在夢中抓住母親的衣袖,怯怯地問:「媽媽,我表現得好嗎?」
缺少父母肯定的孩子,哪怕贏了全世界,還是不完整的。
你的一句誇獎,真的能影響孩子一生
綜藝《老師請回答》里,一個7歲的男孩滿臉流著淚說,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乞求媽媽以後別叫他二百五。
一旦寫作業時間長,做錯題之後,等待他的永遠是媽媽的咆哮,怒吼,扔鉛筆,然後就是無限循環的打擊:「你是二百五吧?」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信賴父母的人,你對他說的話,他真的會當真。
心理學上有一個煤油燈效應,說的就是越親密的人,對你控制越深,影響越大。
當你罵孩子愚蠢,他就真的懷疑自己不行;當你誇他是天才,他就會有挑戰自己的勇氣。
父母的一句貶低,能刻印在孩子心裡一輩子;一句小小的肯定,也真的能成為一束光,照亮他的整個人生。
《江照黎明》里,馬思純飾演的李曉楠,一次,假裝不在意地問媽媽那個擱在心底好久的問題:「除了我姐,我有沒有讓你驕傲的時候?」
媽媽看著她的眼睛,認真地說:「其實我從來不覺得你不如你姐,很多次我都覺得你堅韌,強悍。」
這句話讓李曉楠當場就愣住。她從沒想過,在母親眼裡,她還是很棒的。
母親也背過身哭了,她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誇獎,對女兒來說竟然這麼重要。
真正讓孩子無堅不摧、樂觀豁達的,不是他遭受的逆境,恰恰是父母發自心底的那句你可以。
很多人都記得《少年說》里,那個打擊女兒媽媽說的話,「不打擊你,你會飄。」
太多父母都搞混了教育孩子的順序,以為他們只有做得好了,才值得一句誇獎和表揚。
可正如教育家王人平說,孩子是因為被看見,被尊重,被肯定,才會做得更好。
多找閃光點,改變「分發機制」
我們的認可,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網友@小薇不壞,每天晚上都會手寫對孩子的「肯定貼」,並在早上上學前交給孩子看。
帶女兒去藥房,她沒有亂翻藥品,就會在肯定貼上表揚她的進步;
學校的作業沒寫完,可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主動補作業,就表揚她的執行力……
一點點的小進步,也能被這位媽媽捕捉到,一點點小成績,有機會,她就使勁去夸。
讓人驚訝的是,就這樣,母女關係不但越來越好,孩子自律能力也越來也強了。
認可≠尬夸
朋友說最近被兒子嫌棄了。
兒子喜歡畫畫,每次畫完畫,一問她意見,她立馬就是一頓夸,你真棒,畫得好,我為你驕傲……
可巴拉巴拉一頓夸下來,兒子非但不高興,還說她敷衍,尬夸。
朋友特別委屈,夸孩子不就是認可他麼,怎麼就錯了?
認可≠尬夸。
教育家尼爾森就指出,夸孩子也是有技巧的。
「你很棒」,「我為你驕傲」和「這幅畫反映了你的努力」,哪種方式更適合孩子?
前者,是指向父母自己的,而後者努力,指向的就是孩子自己的實力,顯然,後者更容易引起孩子共鳴;
而「我喜歡你幫我洗碗」和「我感謝你的合作」,後者更能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總之,有技巧,保持真誠,才更會讓「彩虹屁」夸到點子上。
有人說,父母存在的意義,是當你想到他們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成為這樣的父母吧。用正向的語言、慢慢的愛,陪伴孩子慢慢長大。
你的孩子,終將成為你口中的樣子。
—— End ——
作者:二禾,記者,甜品師,喜歡新鮮有趣的文字,偏愛甜蜜濃郁的奶油。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