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網絡亂象打出「組合拳」 「賣慘營銷」當休矣!

2024-11-02     封面新聞

央視網消息:如今在網絡上,一些主播為了追求流量,編造虛假場景打造悲慘人設,博取同情,無底線追求關注,在獲得大量粉絲後開始帶貨營銷獲利,從而觸碰到法律紅線。近期,遼寧警方關停了一個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小小」的直播帳號,來看「小小」與她的流量密碼。

今年四月,名為「小小努力生活」的博主開始在某平台發布視頻,自述18歲,身世悲慘。

根據警方的調查,小小今年4月開設視頻帳號,主要講述她被親生父母拋棄、被養母和奶奶收養,奶奶因病去世,姐姐因火災去世,養母經不住打擊精神分裂,養父奪走姐姐的火災賠償款並拒絕撫養自己和養母。7月,其帳號累積粉絲數量七十餘萬,隨後開始了直播。

瀋陽市公安局沈北新區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副大隊長魏國亮稱:「從一開始發現小小的粉絲是77萬,到我們最後抓捕時的100多萬,短短一個月時間漲了五六十萬粉絲。」

在她的直播視頻中,小小在賣慘的同時還提到多起報警經歷,由於小小的行為涉嫌謊報警情,警方將其抓捕。據了解,小小本名肖某,今年29歲,在視頻平台上講述的個人經歷均為虛構。

針對賣慘網紅亂象,今年八月,中央網信辦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專項行動,整治重點就是通過「扮窮」「賣慘」誘導網民購買低質偽劣商品。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網際網路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稱:「我們說消費者在決策過程當中,主要的一個考量因素是基於主播的賣慘事實,而這個事實本身又是虛假的,那麼在這個意義上對消費者決策造成了一個實質性的虛假的宣傳或者說是一個欺詐的行為,我們覺得在這個意義上雖然比較新,但還是可以把它放到欺詐的範圍裡面去的。」

除了事後處罰,事前預防又該怎麼做呢?2023年7月,中央網信辦發布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其中第五條指出,「自媒體」發布含有虛構情節、劇情演繹的內容,網站平台應當要求其以顯著方式標記虛構或演繹標籤。鼓勵網站平台對存在爭議的信息標記爭議標籤,並對相關信息限流。

來源:央視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8b0737d13821db95d4b6f81c0f5fa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