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家的兒子從小身體素質很差,上了幼兒園之後也經常生病,她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不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一切包辦。對於孩子的教育,表姐是親力親為。自從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她每天都會監督寶寶學習。
孩子的爸爸工作忙碌,幾乎對孩子的事情不聞不問。只是在娃非常委屈嚎啕大哭的時候,偶爾出來安慰一下,姐夫扮演的就是慈父的角色。可能在大家看來,這樣的教育方式也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表姐家兒子今年上小學了,在班裡不斷的被小夥伴們說為娘娘腔。娃被同學欺負了之後,也沉默不語,回家之後很少和父母說話。兒子身上沒有一點男子漢的氣概,這讓表姐感覺到非常自責,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呢。
確實,在家庭教育中,表姐一直衝在最前面,姐夫在後面。媽媽的教育細密嚴謹,這讓孩子變得缺乏自信,也沒有形成獨立能力,這也就是娃被別人說成娘娘腔的主要原因。
很多男孩子因為缺少陽剛之氣,被別人貼上娘炮的標籤,雖然這個詞聽起來並不是什麼髒話,但是給人的感覺卻很具侮辱性,因為男人就應該有男子漢的氣魄。哪一位家長也不希望自己養了十幾年的兒子,被別人貼上這樣的標籤。
家長們應該懂得,孩子的男子漢氣概是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允許兒子成天蹦蹦跳跳,荷爾蒙過剩,也不能讓他娘里娘氣。這裡說的娘並不是說孩子的氣質偏向於女性化,而是說他們做事情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就是說多年以後,家長們所憧憬的氣宇軒昂的寶貝兒子,居然變成了娘炮。
平日裡父親的生活壓力大,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為了賺錢養家而奔波。母親習慣性的成為了一個家庭教育中的主要角色,爸爸心安理得的退居二線。父親在家庭中充當了慈父和老好人的角色,這樣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其實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都說兒大避母,這話有一定的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母親應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後退一退了。不要凡事包辦,應該讓父親承擔起一定的責任,對孩子進行相應的引導教育。這是給孩子積攢陽剛氣的機會,也能夠讓父子建立起融洽的關係。畢竟母親都是溫柔賢惠的,和父親的男子漢氣概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想要養育出男孩子的男人氣概,媽媽們應該學會退出,不然男孩子會越來越娘。
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看似無意之中的話語和行為,成為孩子沒有陽剛之氣的主要原因。
母親強勢的壓制,女強男弱已成常態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女生說了算,寶爸也凡事聽從妻子的安排,這就讓媽媽成為了一個家庭中的強者。
無論是育兒的過程中,還是與寶爸的交流中,母親都是非常強勢壓制的狀態,這讓男孩子自動把自己歸入了弱者的一類。依賴母親,不願意獨立負責,所以才顯得沒有男子漢氣概。
控制欲強,對孩子保護的太好
如同我的表姐對娃凡事包辦,生怕兒子磕到碰到。總會告訴孩子,你不可以這麼做,你不能這樣說,把娃的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孩子失去了自我思考和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從而會變得膽小懦弱。
母親不讓自己做的事情,從來不敢去嘗試。甚至在上學之後受到了小夥伴的欺負,也不敢出聲。
很多媽媽理所當然的管控兒子,生怕娃在外面吃虧或者是上當。這樣只會讓兒子遇到了困難,就哭著尋求母親的幫助和保護。
你爸爸沒有能耐
很多媽媽喜歡這樣說:你就和你爸一樣,沒有能耐,也沒有出息,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也和你爸一樣。這樣的話語,在男孩子的心中留下很大的陰影。兒子在潛意識裡感覺到,母親對於男性的貶低和瞧不起,從而出現不自信的表現。
在男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媽媽們要學會退出,讓男孩子們向男子漢的方向發展。
一方面、作為母親,應該給兒子適度的空間和自由。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男人,要有獨自承擔問題的責任。孩子情緒不佳時,要讓他們得到釋放,這樣孩子才會更健康。
作為倆男孩的媽媽,我是看過《野性養育》後,才知道到底如何養育男孩。以前我就是文章開頭的表姐,對孩子的每件事都很上心,什麼都要干預,孩子跟我的關係,也不好,愛答不理的。
後來,看過《野性養育》這本書後,我發現,每個階段的男孩,對父母的需求是不同,老大已經13歲了,正好在徘徊者階段,這個時候,他需要父母給予的不是無休止的說教,更多是傾聽。
此時,孩子有可能變成了他最糟糕的樣子,你如果還是喋喋不休的跟在旁邊絮叨,那對孩子來說,就是火上澆油了。起不到什麼積極作用的。
關於媽媽應該跟兒子有什麼樣的相處模式,書中也寫的很清楚。我也非常認同。就像標題說的那樣「男孩要野一點」,這很大程度,取決於媽媽的教養方式。
另一方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要總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要教給他們方法。媽媽總是挺身而出,只會讓兒子變得越來越懦弱,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獨自去面對問題。
枕邊育兒寄語:
媽媽們適度的退出,不要凡事包辦,了解男孩成長階段,需要什麼樣的類型陪伴,需要父母提供什麼。這樣才能夠讓娃儘快的成長為小小男子漢,一路所向披靡!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