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芒來小姐
這個夏天,女人們主動分成了三級:
未婚的,已婚的,陪娃寫作業的。
什麼,你問這是分的什麼級?
崩潰等級。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朋友圈曬的都是陪娃的幸福瞬間;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整個小區都是我的怒吼、娃的哭嚎。
「娃教不會,我真的太累了!」
不管你這一天過得有多美好、娃有多乖巧懂事。
每晚8、9點,
又到了換上痛苦面具的時間。
看著娃要喝水、要尿尿、要睡覺……
磨皮擦癢,就是不要寫作業。
真想掐一把自己的人中,告訴自己:
親生的,打殘了還得我治,打哭了還得我哄。
無語凝噎,兩行清淚問蒼天:
生孩子能打「無痛」,
陪孩子寫作業怎麼就沒有「無痛」呢?
每次輔導作業,
我跟娃都像在演武俠大戲。
一到時間,《母子恩仇錄》就開播。
先來一記《絕代雙忘》:
背古詩?不記得!背公式?都忘了!
再來一場《倚天屠錯記》:
7+8等於幾?
娃自信滿滿地回答:
78!
a的大寫字母字母是什麼?
娃歪歪扭扭地寫:
O!
做啥錯啥,老母親變成河東獅,
一個氣炸,一個哭懵。
作業輔導完,運氣好的母子《笑傲書海》;
運氣不好的,《吐血八部》。
真是想不通:
為什麼孩子的作業,總也做不完呀?
《中國中小學生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
2017年,我國中小學生每日寫作業時長2.82個小時,
是日本的3.7倍,韓國的4.8倍,全世界平均水平的近3倍。
全天下的老母親都找到了共鳴:
原來不是我太弱,是作業太強啊!
為了逃避輔導作業這項重任,當媽的可謂「奸計百出」:
有人在朋友圈徵婚:
親愛的未來親家你好,
我不要彩禮白送嫁妝,
只求你把娃的作業輔導一下!
有人把作業丟給老天爺:
輔導5年,心梗住院兩次,
想來想去還是命重要,作業就隨緣吧!
還有人把孩子逼成了發明家:
自製假人瞞天過海,
在家長眼皮底下偷懶,
從此實現遊戲自由。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小學畢業,
以為從此脫離苦海。
抽空去一趟學校,差點哭了:
孩子不但成績沒上去,
還被老師指出「基礎不行」「學習偷懶」。
明明是陪娃寫作業,
最後竟然變成自娛自樂。
媽媽學會了,孩子學廢了。
不少夫妻在「不想生二胎」的理由欄,明確寫下:
怕輔導作業。
為了未來的幸福指數,請容我離作業遠一點!
為了陪讀,嬌妻熬成母老虎,
爸爸們不幹了!
大手一揮:把娃交給我,老婆你去休息吧。
十分鐘後:老婆救命,我頂不住了!
一位陪讀爸爸,
心裡想著「不能沖孩子發火」,
結果一掌把自己拍到手骨折。
老父親穩重的形象一秒崩盤,
只能在朋友圈安慰自己:
下次淡定。
還有的老父親,
陪讀陪出了消費升級:
輔導孩子寫作業崩潰了,
那就花6000塊請家教。
旁觀家教崩潰,心裡偷著樂啊!
要是經濟條件不允許,
那就出口轉內銷。
花200塊請自己老婆,老婆開心,全家開心!
有句話說得好:
寧願上山打老虎;
不在家裡搞陪讀!
怎麼說也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
怎麼能被作業逼得走投無路呢?
一位80後奶爸陪娃寫作業,
竟然陪出了奇蹟:
意外通過法考!
他的孩子今年升上一年級,
為了督促娃,娃看書,他也看書。
多月陪讀之後,
本來毫無信心的司法考試,
竟然一把子都過了!
然而,
孩子的成績還是穩定在全班倒數!
爸爸的辛苦付出,
在孩子看來就是過眼雲煙。
鬧歸鬧,打歸打,笑歸笑。
雖然寫作業是一場「相愛相殺」,
但老父親陪孩子做作業是好事。
心理學家認為:
孩子童年期和父親的互動,
就代表著和世界互動的關係。
一個人的短板和長板,
都源自父親童年時的影響。
寫作業的時間看似很長,
但換算成陪伴的時間,
並不長。
讓孩子感受到父親不缺席,
本身就是一種極好的教育方式。
所以,別嫌陪讀折磨人,
換算到娃身上,都是愛呀!
陪孩子做作業這種事,
真的不能太較真。
不然,不止爸媽崩潰,換誰也受不了!
老母親讓大娃輔導二娃作業,本想來個「手足情深」,
沒想到直接「兄弟反目」!
大娃氣炸,二娃氣哭,新仇舊恨一起算。
二胎家庭滿是戲,只有作業本一片空白。
小將太嫩,換老將上馬又如何?
照樣七葷八素!
一位老人陪孩子做作業,
題沒做幾道,孩子憑一己之力,
把奶奶氣得「拖鞋伺候」,差點心梗送醫;
還有的老人,為了讓孩子多做幾道題,
戴上奧特曼面具,試圖通過「偶像效應」打動孩子。
結果孩子開心起來,更沒心思做作業了。
真是「問娃能有幾多愁,恰似全家老小眼淚流啊」。
現在自己當了媽,才知道為人父母有多難。
上次我和他爹吵架,
娃飆出一句:你們不要大動肝火!
我和他爹立刻休戰,笑嘻嘻地湊上去:
大動肝火這個成語,你哪兒學的?
陪讀就像開盲盒,
上一秒絕望崩潰,
下一秒柳暗花明。
你永遠猜不到:
娃小小的腦袋瓜,到底裝著什麼。
老母親只能陪伴在娃身邊,
既希望他快點長大,
又希望他永遠像現在這樣天真爛漫。
有「作業」這個共同天敵,
我和娃永遠保持同一戰線,不離不棄。
期待著:
未來有一天,娃能學成歸來!
—— End ——
作者:芒來小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男女觀察員,已出版《姑娘,活得大氣才夠精彩》。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