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就出汗的人,和不愛出汗的人,哪個更健康?答案來了

2024-08-16     醫學原創故事會

夏天一到,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動就全身大汗淋漓,他們有這樣的疑問,醫生,我是不是身體太虛了,是不是流出來的都是虛汗啊?

相對於一動就出汗的人,還有一些人,則是根本不愛出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汗是由汗腺分泌並通過體表皮膚毛孔排出的液體,汗液的成分99%是水,還有1%的氯化鈉、氯化鉀等成分,很多人認為汗里應該還含有葡萄糖,所以出汗會帶走身體的很多能量,這樣的理解是不正確的。

先來說說出汗,其實導致出汗的原因,簡單來說包括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

第一,生理性出汗

為什麼夏天的時候更易出汗,原本很簡單,氣溫升高導致體溫升高,為了幫助身體降溫,身體就會出更多的汗,這種出汗方式是人體通過水分蒸髮帶走體內熱量的一種正常生理活動。

如果氣溫下降,比如到了冬天,氣溫下降,人體為了維持體溫,不至於下降的太厲害,汗腺和毛孔收縮,就會出現出汗少的現象。

在運動的時候,出汗也會增多,運動的時候身體的溫度也會升高,為了維持身體的體溫,這個時候出汗就會增多。

情緒往往也會引起多汗,如果一個人過於緊張或是激動,都可能導致交感神經興奮,此時也容易出汗。

不過這些出汗的現象都屬於生理性出汗,換句話說,它們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千萬不要把這些生理性出汗當成身體太虛。

第二,病理性出汗

人在發熱的時候容易出汗,主要原因是發熱的時候體溫升高,這會讓身體出現明顯的不適,為了儘快控制體溫,身體就會進行一系列調節機制,無論你是服藥治療,還是多喝溫開水,還是依靠身體自行退熱,只要在出一身汗之後,體溫才能得到明顯控制,原因就是出汗帶走了身體的熱量。

罹患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也容易出汗,是由於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

罹患肺結核的患者,也常常容易導致出汗多,而且往往會在睡覺的時候更易出汗,這種現象被稱為盜汗,盜汗主要表現為入睡時汗出,醒後汗止。主要是由於結核菌的毒素,及其代謝產物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自主神經紊亂,而出現盜汗。

還有,一些出汗多的現象可能是遺傳導致,比如手汗症,是以雙手發作性出汗,形成明顯汗珠或汗滴為主要症狀的良性疾患。常見於少年及青年人。大約13%的手汗症病人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此種情況。

當然,一些急性病也有可能導致出汗的現象,比如低血糖發生的時候,人某一個部位突然出現劇烈疼痛,比如急性心梗導致胸痛,急性胰腺炎導致上腹痛,腦血管疾病導致劇烈頭痛,這些在疼痛之外,都可能引起多汗的現象。

至於出汗少,它同樣包括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主要是,很多人天生汗腺少或者汗腺不發達,於是容易出現出汗少的現象,另外,當氣溫下降的時候,為了保持身體的溫度,即便你去做運動,也會出現出汗少的現象,主要是身體為了減少熱量的釋放。

不過,也有一些病理性因素會導致出汗的減少,與甲亢相對應的是甲狀腺功能減退,一旦罹患這種疾病,會導致身體的基礎代謝率較低,產熱減少,於是出汗也容易減少,甲減的患者常常有畏寒和乏力的感覺。

一些疾病,比如皮膚疾病或風濕免疫疾病,比如放射性皮炎、魚鱗病、乾燥綜合徵、結締組織病等,都可造成汗腺萎縮或者汗腺分泌功能受到抑制。

現實中,很多人總是把出汗與虛汗聯繫在一起,那麼虛汗究竟是指什麼呢?

虛汗是中醫上的叫法,氣虛、陰虛、陽虛等,為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所以被稱為虛汗。

這裡的虛汗,並不僅僅是出汗,主要是指身體的虛弱,舉個簡單的例子,肺結核大家都知道吧,過去把肺結核叫肺癆,魯迅的小說《藥》里,甚至說過為了給肺癆患者治病,甚至買來人血饅頭,肺結核的病人是非常虛弱的,因為長期的疾病影響導致患者容易出現消瘦和貧血,所以非常容易出現氣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7a4fdd2637f103db5831c88ff8a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