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冉運芳 通訊員彭清慧 田傑
「在雷神山7天7夜,腳板里戳釘子也不下火線。」2月6日清晨,建始縣高坪鎮8位村民從雷神山戰場歸來。
農曆正月初四,他們跨越500多公里,火速奔赴雷神山一線,與萬千工友一同鏖戰。
「接到任務,心裡一股熱血往上涌,想立即趕往武漢,為打贏這場『戰爭』出一份力。」33歲的何峰家住高坪鎮石埡社區二組,他以前在中建三局做事。農曆正月初三,他接到中鐵三局的電話邀請:「疫情戰役十萬火急,要求7天完成雷神山醫院建設,因你具備木匠、電焊、吊裝、開叉車等多項技能,眼下技工奇缺,請你一定支持,邀約數名技工前來。」
聽到老公電話響個不停,何峰的妻子曾榮聽出了名堂,搶下手機跟他理論:「家裡有老有小,小兒子才1歲多,你不吭聲不商量自作主張,有沒有想過後果?萬一染上病毒怎麼辦?」「千次萬次都聽你的,這次我說了算,那麼多醫護人員在一線奮戰,可是病人數量還在增長。中鐵三局認可我的技能,我必須要去盡一點微薄之力。」
曾榮從未見老公態度如此強硬,這是鐵了心要去,她只好軟了語氣:「這麼危險,咱們夫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要去一起去,要麼你就別想去!」
於是,夫妻倆把兩個孩子託付給父母,與另外6名技工一起於農歷正月初四一早趕往雷神山建設工地。
「俗話說神仙也有打盹的時候,但在雷神山真的很難有時間睡覺。我們做的技術活兒,上工地的頭兩天,每天睡兩三小時,後來幾天基本很少休息,初八那天連續工作24小時。」工友周永東說。
「對於我們來說,板房、水泥管都是床,吃飯、等車的間隙,常常靠著就睡著了,但馬上又會被旁邊的工友提醒,手上的事情還沒做完,下一批又布置下來了。」何峰說。
「第一天就差點累趴了,我沒有技能,主做雜事,要『見子打子』四處奔跑,一天走4萬多步,腳腫得跟發糕一樣。」曾榮說,「每天身邊都會多幾個不熟悉的外地口音,雖然彼此不認識,但都格外團結,因為所有人的目標一致:醫院提前一分鐘完工,病人就會早一分鐘獲得救治的希望!」
「工地上人來車往,第三天加夜班時,我的右小腿被吊裝的活動板房撞了,一直腫到腿窩。」石埡社區一組羅善迪說。
腳板里戳釘子也不下火線。高坪「出戰」的8人中有3個「傷兵」,工人萬明新的腳板里戳進兩顆鐵釘,但即使鑽心地疼,他也不打退堂鼓。
8人小組技能多樣、做事麻利,幾次接受媒體採訪。
領隊何峰開叉車,被工友拍成抖音發到網上,獲得50多萬人點贊,10萬多跟帖。
「我們的工地被稱讚為『最拼工地』,我們暗暗地攢緊了拳頭:要血戰到底!」工友黃光艮自豪地說。
2月5日晚,高坪鎮石埡社區黨支部書記黃治澤接到何峰的電話:「我們8人正在從雷神山建設工地回來的路上,在工地每天要測量10來次體溫,雖然都正常,但還是不可大意,有沒有條件找個地方讓我們隔離14天?」
高坪鎮黨委、政府得到消息,即刻給他們準備了一封告知書、一封防疫信、一個慰問紅包、一份隔離指南、一盒口罩、一支體溫計、一瓶消毒液、一個入住酒店、一支防控保障隊伍。
「只有一件事心裡不安。」原來,工友萬明新、羅善迪的女友分別從外地到建始來過年,結果只能天天在家等候。但兩人說:「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有幸上前線出一點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