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自信和女人的決心:《分手的決心》觀後

2022-08-21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男人的自信和女人的決心:《分手的決心》觀後

本文作者:秋葉飄零

說實話,看完電影,我有點兒詫異:就憑著這樣的故事情節,韓國導演朴贊郁居然獲得 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湯唯差點兒躋身影后!作為女性,我沒心情點贊,卻有些鬱悶。

警察和罪犯暗生情愫、暗通款曲的故事並不新穎。確實,片中鏡頭畫面、剪輯拼嵌、聲音背景等,處理得撲朔迷離、突兀簡潔,讓人耳目一新。

導演想讓觀眾產生近距離觀察的細膩傳神的審美效果,如藉助刑警海俊( 朴海日飾)蹲點偷窺時的望遠鏡,讓年青貌美的女嫌疑人瑞萊( 湯唯飾)的舉動顰笑,若隱若現,神秘唯美。

男主破案的推理想像,竟以出格的場景還原呈現——死者、疑犯、警察前前後後,均在場,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有,車裡的警察,忽然給屋裡吸煙的女主端著煙灰缸,透出其憐香惜玉的心理渴望。

審訊時藉助鏡子和監視器,忽而並列、忽而面對,直觀展示兩人複雜表情下的隱秘心理——情與理、情與法的冰冷對峙中,夾纏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波動。

湯唯的演技更勝一籌,比男主。她的五官輪廓,柔和溫潤,沒有驚鴻一瞥的炫暈氣場,讓人自慚形穢不敢逼視。演技純熟,不著痕跡,不動聲色下包裹著淡淡的憂傷。這,幾乎成了她的標配。

看過的幾部電影中,都是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主兒。《色戒》里是情與義,你死我活的政敵衝突;《北京遇上西雅圖》,則是情與利的巨大反差和權衡;《晚秋》里,是情與格(社會身份)的相去甚遠。

沒有天造地設的男才女貌,沒有歲月靜好的卿卿我我,錯位離譜,總是在難以抉擇的取捨中,艱難抉擇甚至孤注一擲地去愛。愛得苦不堪言,愛得生不如死。即便成了,也是差點兒失之交臂的偶然和幸運。

就《分手的決心》而言,我覺得兩人在第一起案件中,對手最終成為愛侶,比較牽強。女主固然活得很痛苦,痛苦到起了殺心。而男主本來有著美滿的婚姻,為什麼移情別戀,只是女犯漂亮?有兩句對話,說兩人是同類,剛看罷就印象模糊,可見其輕描淡寫。

兩人都不是少男少女,可以為情痴狂生死相許。經過婚戀的成熟男女,體會過圍城情結,丈量過理想和現實的距離。女方情況特殊,富於理性自製的男性呢?特別是幹著這樣的職業。

假如這段戀情缺少足夠的非你莫屬的情感交待,那麼,第二起案件就缺了令人信服的支撐,因為女主再嫁埋下隱患,正是分手的決心:快刀斬亂麻,死了那份心吧。

相隔十三個月,他們又相逢了。與其說瑞萊移居新地是因丈夫躲債,不如說是女主無法忘懷,特意來撞個滿懷。憔悴的男主竭力開始新生活,有些惱怒:非要到我管轄的地盤上搞事出難題嗎?但他說出「402」天,吐露同樣的心跡:度日如年、無法自拔。

頭一個案件,他從老奶奶的手機里得知真相,讓情人銷毀罪證保全性命,已然哀嘆:你喜歡的氣質來自我的自信,可現在……這回發現女方借刀殺人,他發作了:成心毀我啊,一而再再而三?

兩場婚姻下來,瑞萊已是生無可戀。她拿出並沒銷毀的證據,你可以重新啟動調查,坐實原凶,圓滿交差,重振雄風,我成全你!

她知道對方下不了狠心,於是,有了最後海邊的自掘墳墓,漲潮時一層層浪花湧來,沖刷沙堆,活埋自己。你讓我把那個號碼扔到大海深處,我把自己永遠深藏起來,成為你今生今世的「懸案」。

退一步說,愛情本來就是無厘頭的,不必深究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結。那麼,兩人死去活來的相愛,建立在平等基礎上嗎?

影片最後,海俊在開始漲潮、心上人已被掩埋不見蹤影的歇斯底里中,一度就站在那個沙坑之上,不偏不倚,觀眾看得一清二楚。他甚至蹲下系了鞋帶,如有心靈相契,怎無絲毫感應?我還眼巴巴等著奇蹟出現,瑞萊起死回生,二人終成眷屬呢。

這個鏡頭有深意在焉,我體味。男人在地面的生,基於女人在地下的死;男人魅力氣質的回歸,基於女人花容月貌的消殞。生死之間,隔著被水衝來衝去無根可言的沙子,這是多麼不牢靠的東西?女人不是低如塵埃,直接低到地下化為烏有,而且是沙土覆面的軟埋!

噫吁哉!我想起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想起為愛姬大修陵墓(泰姬陵)而被黜被禁的莫臥兒帝國的沙.賈汗,甚至想起馬克龍,娶了大他一輩的老師相守多年……

我不能因自己遇人不淑,倒了八輩兒霉,就以偏概全否定愛情和世上的好男人,那樣既不公道也不厚道。

關鍵是,這樣的生活實例太少太少了,所以人們需要用想像和藝術,虛構一個個花好月圓的愛情故事和神話,滿足現實中的缺欠和稀有。從古到今,樂此不疲,蓋因從古到今,一直稀缺。

為何?人性使然。全身心投入,不計地位身份和代價後果的飛蛾撲火,從古代私奔的卓文君,到當下比比皆是、真愛錯付的悲情女子,數不勝數。一個女人,要有多麼美好的期待、堅毅的決心、糊塗的信念,才能與一個原本無甚瓜葛的傢伙,信誓旦旦,白頭偕老?

沒那麼複雜,熱戀中的女人,大多處在發燒狀態,頭腦極不清醒,情人眼裡出西施,愣把黑馬、野馬視為白馬王子。有些情感豐富的男人,亦然。

因此,圍城情結是普遍的婚姻心理現象,想像與現實的距離沒了,男神或女神還原為一身毛病的普通人,有的乾脆就是人渣,無望失望乃至絕望。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我概括為:人們因不了解而聚首,因太了解而分手。

有的另起爐灶再試一把,有的看著孩子的份上湊合煎熬,一輩子,就這麼打發了。運氣好的是極少數,不,極個別,舉案齊眉從不臉紅,不知幾輩子修來的福分,旁人徒生羨嘆。

所以,看透人性弱點和缺陷的智者,不大願冒這個險——沒有意外保險出售,沒有歲月可回頭。

先哲蘇格拉底有個悍妻,被當眾臭罵之後一盆水澆下來,只能自嘲:我就知道雷聲過後大雨將至。婚姻名言曰:一個好女人,能把男人變成快樂的人;一個壞女人,能把男人變成哲學家。

康德用偶然性和必然性解釋愛情和婚姻,愛情是偶然邂逅,一旦走進婚姻,就是想把偶然變成必然的企圖。注意:「企圖」意味著徒勞,勞命傷財傷筋動骨,哪有歡愉可言?他選擇單身。

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代表人物薩特和波伏娃(後者名著《第二性》,女性主義運動宣言書),兩人是巴黎高師的同學,優異得不相上下。他們保持著終身情人的關係,不走進婚姻,沒有把握和信心,鬧不好別連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沒得做了。

還有卡夫卡,兩次定婚,四個女人,均沒把疑慮重重的他,拽進婚姻牢籠。還有叔本華、屠格涅夫……不勝枚舉。也有例外。陀思妥耶夫斯基,命運多舛,流放、貧窮、癲癇,差點兒被絞死,卻娶到一位聖女般的妻子,在他發昏濫賭時,也不離不棄。

托爾斯泰羨慕嫉妒恨,他能寫出那麼多好作品,全因有個好老婆。自己呢,生養了十一個孩子,82歲還與老伴嘔氣,離家出走,病逝於外。

凡事不能一概而論,箇中滋味,自己細品吧。我的體會是:不動心不會傷心,不起心不會虐心,不痴心不會戳心,靜心才能養心,無心才能安心。這怕是超凡脫俗的出家地步了,沒法子,苦頭吃得太大,咋品,都是一個苦字。

當然,我不會拿這種消極的婚戀觀打擊年青人。仁者樂山,此生登過不少名山,途中詢問下山的人,上邊風景如何?有的點頭稱是,有的大不咧咧沒啥意思,有的笑著秘而不宣:自己上去看吧。我樂意做最後一種評判者,對人生,酸甜苦辣愛恨情仇,冷暖自知。品嘗過程,就是人生。

一部電影,天馬行空,太能扯了,打住。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7247ae00065526fbbf1bc7fbf0fb2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