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點進來,你都猜不到古羅馬人會把名為Fibula的大別針別哪兒?

2022-05-06     煎蛋

原標題:如果不點進來,你都猜不到古羅馬人會把名為Fibula的大別針別哪兒?

Fibula本意是人腿上的腓骨,古人模仿腓骨的形態發明了一種同名別針。

如果大家從影視作品乃至油畫上看過古希臘,尤其是古羅馬的男性裝束,想必對所謂的托加(toga)長袍有印象。長袍左肩垂至前面的地面,剩下部分披到身後從右臂下面穿過,經過胸部,再搭在左肩上。到帝國時期,從托加的顏色、裝飾和樣式就能明顯地判斷出穿著者的身份。對於旅行者,長袍外面會披一件防寒斗篷拉塞魯那(lacerna)。穿時在右肩或前胸用fibula別針固定,手臂可以自由地伸展。

Fibula有多種形狀,但都基於安全別針原理。與大多數現代胸針不同,它不僅是裝飾性的;它們最初具有實用功能:固定衣服,例如斗篷。在英語中,「fibula」不是用於現代珠寶的詞,而是考古學家使用的詞,他們也使用「胸針」,特別是古代「安全別針」類型以外的類型,以及不列顛群島的類型。

Fibula針在歷史上一直被用作服裝緊固件。它們在凱爾特人中特別受歡迎,但也被希臘人、羅馬人、撒克遜人和維京人使用,僅舉幾例。最早的例子是在地中海和中東發現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800 年或更早。它們以現代安全別針的形式在今天繼續使用。

但是,除了正常的用法,古羅馬成年男性還有些現代人完全無法理解的使用方式。

上過衛生課的同學應該知道,男孩子到了一定年紀,生殖器上的包皮逐漸後退,包皮口逐漸擴大,直至暴露整個***。成年後,若包皮口過小,包皮完全包裹著陰莖頭,稱為包莖;若包皮雖後退但不能暴露整個陰莖頭,稱為包皮過長。注意,年紀不大的男性蛋友或自己兒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的蛋友,自己或孩子若有上述問題,最好諮詢一下醫生是否需要包皮環切術……

但是對於古羅馬人來說,包皮過長才是好的。露出**,哪怕只有自己能看到,也會顯得咄咄逼人。所以,他們會拉抻包皮覆蓋**,然後用別針別在口處(對就是皮膚上)封起來。這樣做既可以顯示出謙遜的儀態(雖然不知道是對誰顯示……),據說還可以保持聲音(preserve the voice,這個短語應該沒有維護聲譽的意思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6ec5217a23fa7676baa48581a0d5f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