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一大批科學家為什麼紛紛「逃往」中國?日本人說出了心裡話

2022-03-03     千彥水

原標題:國外一大批科學家為什麼紛紛「逃往」中國?日本人說出了心裡話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孫中山

一直以來,人才流失都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中國頂尖的兩所高校清華與北大,一些專家通過留學數據指出,這兩所學校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留學基地,每年為美國知名高校培養著大量的人才。

留學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公派留學,一類是私人留學。公派留學選擇的都是一些學習上面非常有天賦的人才,在出去留學之前,這些人已經在行業內做出了不小的成就。出去學習之後,有一些人並沒有回到國內,也就造成了人才流失。

不過,有正必有反。有另外一些專家釋放出了一組數據,這組數據表明,中國其實在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人才。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優秀人才來到中國,並在中國從事著相應的科技工作。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一、吸引世界人才

根據相關數據的統計,在最近三年以來,陸陸續續有1074名頂尖的外國科研專家來到中國。這些專家大部分都擁有美國國籍,即便是一些不擁有美國國籍的人,他們也一直在美國從事相應的科學研究工作。

是不是與大家印象當中的人才流失有非常大的不同?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成為了一個吸引人才的地方,由於中國高校近些年來在全世界挖掘人才,中國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外國科研專家加入進來。

值得一提的是,加入中國國籍的科研專家一般都是其所在研究領域的佼佼者。中國在世界崛起有目共睹,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對於教育事業也大力扶持,這就使得中國的高校與研究所有了更多的資金,也因此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不少外國科學家來到中國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研究夢,實現自己研究的突破。有一位華人科學家,他曾經在耶魯大學的頂尖實驗室里做研究,可隨著美國在科研方面投入的降低,他所研究的領域進展十分困難。

在了解到中國願意給他提供資助之後,這位華人科學家毅然決然的就跑到了中國。在先進的科研設備和充足的資金支持之下,這位科研專家在果蠅細胞生物學領域有了十分重大的突破,將論文發表在十分重要的期刊上。

另外,需要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那些來到中國的美國科學家,他們都在從事著十分尖端領域的研究,其中包括量子計算,人工智慧等。傳統醫藥與生物領域也有不少的科研專家加入中國,可這量子計算,人工智慧兩個領域的科研專家尤其的多。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由於近些年來中國的量子計算與網際網路發展迅猛。來到中國就意味著可以接觸到中國的資源,可以接觸到中國龐大的量子計算能力,這是任何科研專家都不能忽略的資源。

除了美國的科研專家,日本也有不少的專家被吸引到了中國。日本的國寶級科學家福田敏男同樣加入了中國,並成為了中國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中國給予了這位科研專家相應的尊重與支持,而他也帶領著中國的科研事業朝前發展,不僅可以予以相應的人才,同時做出了相應的技術突破。

為什麼這些科研專家願意來到中國,並在中國從事相應的研究呢?

二、中國科研的優勢

科學起源於西方世界,這一點毋庸置疑。雖然有不少國學領域的研究者認為中國古代也有科研思想,但大多都是牽強附會,有強行解釋的嫌疑。科學起源於對神學的思考,起源於對大自然的探索,源頭確實來自於西方。

經過長時間以來的積澱,西方世界在科學研究上已經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從科研方法到人才培養西方都有著一套完整而又成熟的體系。他們從全世界範圍內吸引人才,而這些人才又助推著西方世界科研體系的前進。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漸崛起,中國的科研事業起步要更加的晚,工科與理科的科學研究雖然從新中國成立之後一直沒有間斷,可實際上卻在很大程度上落後於西方世界。

近些年來,依靠經濟增長帶來的收入,我國在科學研究方面投入了大批量的資金。又憑藉著改革開放與外國科學研究者的溝通,我國的科學研究這才逐漸有了起色,並大有趕超之勢。

與西方中和與完整性不同,中國的科學研究自有其獨特的優勢。我們的鄰國日本就發現了這些優勢,出於對日本國內科研專家「逃往」中國這一現象的研究,日本媒體發表了一篇報道,指出中國擁有的優勢。

日本人表示,中國方面的科研優勢主要在於投入多,幹勁足,崗位多,機會大。這些條件對日本科研專家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這也就是這些日本科研專家願意前往中國的原因。

一位在中國工作的日本科學家表示,他其實最初的時候並沒有考慮來中國,而是想要在日本尋找一份工作,可他在日本實在是沒有辦法尋找得到合適的崗位。

日本雖然是一個已開發國家,可在某些方面卻有著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論資排輩一直是日本社會一個非常頑固的習俗,就算是科研專家也一樣。有一些老一輩的科研專家到了年齡之後並沒有退休,而是繼續占據在崗位之上。而日本本來科研機構就少,這也就使得崗位非常的稀缺。

一些來到中國的日本科研專家表示,中國的科學研究者都非常的有幹勁,與他們在日本時遇到的那些科研專家們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科學研究有非常大的潛力,依託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科學研究,將來必然會更上一層樓。他們來到中國也是希望可以搭乘中國的順風車,做出舉世矚目的科學貢獻。

中國對科研方面的投入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在一個不斷增長的經濟體當中,各方面的投入都在不斷的增加。對科研方面投入的增加,就意味著科研專家們待遇的提升和實驗條件的提升,這對於任何一個科研專家來說,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日本的科研專家就被中國這樣一種大規模的投入所吸引,他們來到中國不僅可以享受非常優厚的待遇,而且還可以獲得相應高校與研究所在研究設備方面的支持,這使得他們的科研工作可以非常順利的開展。

最後一點就是機會大了,對於任何一位科學研究者來說,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廣,運用於實踐,並最終改變這個世界都將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中國已經在科研方面逐漸走向成熟,產學研三個方面已經逐漸在走向一體化,對於科研專家們的研究成果也有了很大的保護。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在研究環境方面,其實逐漸在向西方靠攏。機會的增加使得越來越多的日本科學研究者希望來到中國,一旦能夠研究出什麼改變世界的技術,很快就可以投入生產,如此巨大的機會,沒有誰願意放棄。

總結

不論做什麼事情,歸根到底都必須依靠人來完成。隨著我國科研環境的不斷改善,中國也必將走上西方科學界那樣的道路,從全世界範圍內挑選人才。當然,將人才吸引來是一回事,能不能將人才留在國內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只是將人才吸引來,這些人才在國內轉了一圈,可是最終又回到了他們自己的國家,那中國將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需要持續不斷的對科研專家產生吸引力,並最終將這些國外來的科研專家全部都留在國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6b1d26d276c95cba2f77282123eac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