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這骨子裡都想喝點熱乎乎的湯,是不是?說到燉湯,那骨頭湯絕對是湯中的「大佬」啊!又濃又白的湯汁,加上軟嫩入味的骨肉,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感。但燉骨頭湯可不是隨便煮煮就行的,想要燉出好湯,得有點兒「真功夫」!
今天富貴我就給大家傳授一下燉骨頭湯的秘訣,特別是那個「2不放」原則,保證讓你燉出的湯白肉香,不油膩,營養還能全保留!走起!
燉骨頭湯,為啥要牢記「2不放」?
首先咱得明白,燉骨頭湯為啥要放這放那的?其實啊,就是為了讓骨頭裡的營養和味道都能充分釋放出來,讓湯更鮮美,肉更嫩滑。但有些東西,放了反而適得其反,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2不放」。
1. 不放料酒和大料
很多人燉湯喜歡放料酒和大料去腥增香,但其實這並不是最佳選擇。料酒雖然能去腥,但也會壓住骨頭湯的鮮味;大料呢,味道太重,容易搶味,讓湯失去原有的清香。
替代方案:想要去腥,咱可以提前把骨頭用冷水浸泡,加點生薑和蔥段就行。這樣既能去掉血水和腥味,又不會影響到湯的鮮味。
2. 不放過多鹽和味精
鹽和味精都是提味的,但放多了可不是好事。鹽放多了會讓肉變得緊實,口感不好;味精呢,雖然能提鮮,但吃多了對身體也不好。
替代方案:燉湯的時候,鹽可以少放點兒,等快出鍋了再根據個人口味調整。想要提鮮,可以放點兒菌菇類食材,比如香菇、平菇等,它們自帶的鮮味絕對能讓你的骨頭湯更上一層樓!
燉骨頭湯的正確姿勢
既然知道了「2不放」,那接下來就得說說燉骨頭湯的正確姿勢啦!
1. 選對骨頭
燉骨頭湯,選對骨頭很重要。一般來說,豬筒骨、牛骨、羊骨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骨頭骨髓多,燉出來的湯自然更鮮美。
2. 冷水下鍋
骨頭要冷水下鍋,這樣才能讓骨頭裡的營養和味道慢慢釋放出來。如果熱水下鍋,骨頭表面的肉會迅速收縮,把營養和味道都鎖在裡面出不來了。
3. 火候要足
燉骨頭湯可是個慢工出細活的活兒,火候一定要足。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慢燉,至少得燉個兩三個小時才能讓骨頭裡的營養和味道都充分釋放出來。
4. 搭配要合理
除了骨頭,還可以放點兒其他食材一起燉,比如玉米、胡蘿蔔、山藥等。這些食材不僅能增加湯的口感和營養,還能讓整道湯看起來更加誘人。
燉骨頭湯的小貼士
1. 焯水去浮沫
骨頭下鍋後,隨著水溫的升高,表面會出現很多浮沫。這些浮沫是骨頭裡的血水和雜質,一定要及時撇掉,否則會影響湯的口感和清澈度。
2. 燉湯途中不加水
燉湯的時候最好一次性加足水,中途不要再加水了。如果實在需要加水,也要加熱水,不要加冷水哦!
3. 出鍋前再調味
鹽和其他調味料最好在出鍋前再放,這樣可以避免過早加入導致肉質變緊實的問題。
好啦,關於燉骨頭湯的秘訣就分享到這裡啦!希望大家都能燉出鮮美可口、營養豐富的骨頭湯來暖暖身子!記得點贊、收藏加關注哦!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