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池遭到歐美的圍剿

2023-12-28     汽車商業評論

原標題:中國電池遭到歐美的圍剿

撰文 / 馬曉蕾

編輯 / 塗彥平

設計 / 師 超

來源 / 金融時報,作者:Harry Dempsey

中國電池遭到歐美的圍剿。

一邊,美國發布《通脹削減法案》外國敏感實體指南。從2024年1月起,包含中國製造電池組件的電動汽車將失去在美國獲得稅收抵免的資格;到2025年,電動汽車如使用了在中國提取加工的電池關鍵原材料,也會失去補貼資格。

另一邊,歐盟也在忙著建立一條獨立於中國的電池供應鏈,從而減少對中國進口的依賴,刺激歐盟廠商對提升歐盟電池製造能力的投資。

全球有近70%的電池產能在中國,而歐洲是中國電池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

歐洲議會2023年9月份投票通過實現關鍵原材料供應的多樣化的計劃。報道稱,為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項提案計劃確保到2030年,其戰略原材料供應從單一國家的進口不得超過65%,並鼓勵汽車製造商直接與礦業公司建立合作關係。

而就在歐盟為了在電池供應鏈中「去中國化」忙得樂此不疲的時候,一家頂級製造商發出了這樣的警告:「在清潔能源補貼政策的號召下,企業都把目光都投向了美國。歐洲為電動汽車建立一條獨立於中國的電池供應鏈的計劃將面臨重大延誤。」

2022年8月美國推出了《通脹削減法案》(IRA),該法案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氣候法案,將在新能源和氣候變化項目投入3690億美元,為一系列綠色工業產品提供補貼和稅收優惠。

前特斯拉工程師、澳大利亞電池材料生產商Novonix的負責人克里斯·伯恩斯(Chris Burns)說:「我們一直在考慮向歐洲擴張,但融資成為最大的難題。」

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Novonix工廠。該集團生產電池材料——石墨,計劃將重點放在美國市場

Novonix生產重要電池材料——石墨,該公司計劃將重點放在美國市場,因為IRA中的激勵措施十分誘人,歐盟和英國都無法與之匹敵。

「我們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儘快交付田納西州Riverside工廠,並在那裡生產石墨,進而在北美啟動下一個工廠。在2030年之前,我們日程排得滿滿的。」伯恩斯說。

Novonix公司的目標是在田納西州的Riverside工廠年產2萬噸石墨,然後在北美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達到年產15萬噸。該公司背後的投資者包括韓國電池製造商LG Energy Solutions和美國煉油集團菲利普斯66(Phillips 66)。而菲利普斯66生產的焦炭是是英國亨伯煉油廠(Humber refinery)生產石墨所需原材料中「非中國來源」的重要組成。

伯恩斯說:「我們已經考慮過在歐洲和英國採購亨伯產品的想法。但這些計劃將在未來實施。」他說,Novonix公司可能在2030年之前開始制定歐洲工廠的計劃,但這將取決於汽車製造商和電池製造商是否承諾在未來採購該公司的產品。

Novonix的規劃更加突顯了在美國巨額補貼的威脅下,歐洲想要建立一個獨立於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同時,中國是世界上石墨乃至其他電池所需原材料的主要供應商。

被稱為「黑金」的石墨在全球的分布比較集中,僅有少數國家擁有豐富的石墨礦產。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探明天然石墨資源儲量約為3.3億噸。其中,中國位列第三,占比15.8%。

基準礦物情報(BMI)的數據顯示,在電池的陽極組件(由石墨製成)方面,歐洲面臨的挑戰尤為嚴峻,因為中國控制著這部分供應鏈的75%。2023年10月,中國對特定類型的石墨實施了出口管制。

歐洲將嚴重依賴中國的陽極材料

報道稱,在美國對中國製造商更為嚴格地限制打壓之後,中國企業開始更多地將經營目標對準了歐洲地區以及附近地區。

上海璞泰來2023年5月份宣布計劃投資13億美元在瑞典建廠,它的競爭對手寧波杉杉也在考慮在芬蘭進行類似的投資。

此外,與中國科技集團碳一新能源(C-One)合作的加拿大電池材料集團SRG礦業(SRG Mining)表示,計劃在摩洛哥投資3億至5億美元建設一座工廠,服務於美國和歐洲市場。

這不僅突顯了中國在清潔技術行業的領先地位,也展示了中國鋰電企業加速出海的現狀。將深化西方國家對中國清潔技術的依賴,並進一步推動中國鋰電設備行業的國際化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4f3f3468160f98b87f6579d01513d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