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喜歡刀郎,你算老幾?」

2023-07-31     視覺志

原標題:「你不喜歡刀郎,你算老幾?」

刀郎新歌《羅剎海市》徹底火出圈了。

B站屠榜,抖音播放量破億,微博熱搜上了數十個,連帶著那英、楊坤、汪峰和高曉松也熱度飆升。

不過這次,迎接他們的關鍵詞是指責、批評與玩梗。

畢竟那些年他們沒少用「土」「悲哀」等詞彙形容刀郎的歌。

「本以為刀郎低了頭,沒想到他在找磚頭。」

網友用此類語句,將刀郎新歌形容為對那英們的一次絕地反擊。

那場在2002年就已落下的雪,到了2023年的夏天,仿佛越下越大了。

我們該如何看待刀郎新歌,以及全民聽刀郎的現象?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羅剎海市 音樂: 刀郎 - 山歌寥哉

昔日恩怨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里,有一篇文言短篇小說名為《羅剎海市》。

在該小說中有一個虛構的國家,名為羅剎國。

那裡的人們將美醜顛倒,越是醜陋的人,越能出任高官,掌管朝政,而美麗的人則被看作妖怪。

很明顯,這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揭露與諷刺。

刀郎新歌《羅剎海市》的歌名與部分歌詞便出自該小說,而且帶有明顯的諷刺意味。

「羅剎國向東兩萬六千里,過七沖越焦海三寸的黃泥地。」第一句歌詞就很難理解。

很多人都需要百度一下,才能分清知道是「七沖」,什麼是「焦海」,但這不妨礙網友進行閱讀理解。

比如「未曾開言先轉腚」指《中國好聲音》里導師轉椅子的設定。

「那又鳥」是那英,「那馬戶」是楊坤,「一丘河」是汪峰。

專輯中的《顛倒歌》雖然沒《羅剎海市》那麼火,但也被看成意有所指,且指向非常明確。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顛倒歌 音樂: 刀郎 - 山歌寥哉

比如「騎一頭驢參加宮廷的舞會,它能自比王妃」,被解讀為那英與王菲在春晚上合唱《相約1998》,但跟王菲相比,那英差得遠。

「扁桃腫得比腦肥」,被解讀為嘲笑高曉松的長相。

不怪網友這麼能聯想,誰讓他們那些年紛紛指責刀郎呢?

2004年,刀郎發布新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

在5萬銷量就可以稱為白金唱片的年代,該專輯光正版就賣了270萬張,更別提盜版。

儘管沒有明確的統計,但業內都預估盜版銷量至少1000萬張。

不管是周杰倫的《七里香》,還是林俊傑的《江南》,統統沒有刀郎能賣。

盛名之下,爭議也大,或者說是批評聲很大。

那英說刀郎不具備審美觀點,楊坤說刀郎的歌不屬於音樂的範疇。

汪峰說刀郎之所以能成功,全是拜媒體惡意炒作所賜,他的走紅是一種悲哀。

高曉松當音樂節目上當評委時公開表示,如果學員唱刀郎的歌那很難過關,因為那意味著他(唱歌的學員)不是個好歌手,沒有高尚的心靈。

連唱刀郎一首歌都能被污染心靈,出了那麼多張專輯的刀郎本人,在高曉松眼裡是何種姿態也就不言而喻。

這些內地主流歌手、作曲人們,對刀郎的評價何其一致。

最典型的,莫過於那英。

即使聽眾喜歡,她也力排眾議,拒絕刀郎入選那年的「十大影響力歌手」。

理由是影響力不能光看銷量,一要看音樂性,二看貢獻力,三才是市場。

言下之意,是刀郎在前兩項上與其他歌手相距甚遠。

有種種往事在前,部分網友當然樂於揶揄,開展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那英」的網際網路狂歡。

大有「三年之期已到,恭請龍王歸位」的架勢。

很難說當事人們沒有注意到,比如前兩天楊坤就在微博回應網友,稱他「最後一句說對了」。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爽文敘事,固然自帶痛快。

刀郎的歌到底如何,每個人也都有解讀的權利。

但小視想說——

這樣的解讀,恐怕是對刀郎的誤解,也是對刀郎的貶低。

因為當有人以為刀郎在罵那英,且罵得更加兇狠、露骨,並為此欣喜時,就將刀郎放在了一個非常不堪的位置,也將自己放在了更加不堪的位置。

如果刀郎沉寂多年發一張新專輯,只為罵一罵批評過他的歌手,那他還值得那麼多人喜歡嗎?

就像刀郎好友說的那樣:他的格局沒那么小。

只被港台接受

事實上,對於那英們的批評,刀郎早年就回應過。

比如「那英說刀郎的歌只有農民才唱」,既貶低刀郎,也貶低農民。

記者拿著這句話去問刀郎,他直接反問:你親耳聽她說的?

面對支支吾吾說不出話的記者,刀郎再次表態:空穴來風。

至於其它的批評,其它諸如「土」與「俗」的標籤,刀郎也都有回應。

比如搜狐音樂記者的一個問題,相當直白:說許多人都覺得你的歌「俗」,有沒有想往「雅」的方向發展?

刀郎的回應十分坦誠,且樂在其中。

「可以這麼說,不俗我對不起我的爺爺奶奶,不俗對不起養育我的土地。因為我從小的理想就是,我寫的歌我全家都愛聽、我的親戚朋友都愛聽。現在我的歌能讓大家聽了都很開心,我覺得就很好,我還會俗下去。」

「什麼叫俗?通俗、民俗、風俗,這是我的三俗。」

這種態度,在今天的娛樂圈近乎絕跡。

與內地主流音樂圈的一片批評聲不同,刀郎的嗓音與歌曲,受到了不少港台音樂圈大咖的喜愛。

在《時光音樂會》里,譚詠麟談起當年主動向刀郎邀歌的經歷。

要到聯繫方式後,他主動打電話過去自我介紹,結果直接被掛斷,因為刀郎根本不相信電話那頭的人會是譚詠麟。

直到第二次打過去仔細一聽,刀郎才興奮異常,跟身邊人說「校長(譚詠麟)給我打電話了」。

由此,才有了那首《披著羊皮的狼》。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披著羊皮的狼 音樂: 譚詠麟 - 天地

在綜藝節目裡,羅大佑說他好多年不聽流行音樂了,但聽刀郎。

他覺得刀郎最好的地方是他的嗓子,而且天生就是唱歌的嗓子。

因為他可以把唱歌唱到像講話一樣,但是旋律還在。

上一個唱歌像講話一樣的人,是李宗盛。

刀郎的第二張正式專輯《喀什噶爾胡楊》,就由他擔綱製作人一手操辦。

對於刀郎的歌,他也不吝讚賞之詞:簡單直率,有一種觸動聽者靈魂的力量。

在《2002年的第一場雪》爆火後,許多媒體都採用了「一炮而紅」等表述。

但在此之前,刀郎早已經玩了不下十年音樂。

十幾歲時,有歌舞團到四川資中縣招學員,刀郎滿懷期待去應試,得到的評價是老師一撇嘴:業餘。

不過刀郎沒有放棄,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學音樂。

他在歌舞廳里當服務員,空閒了就從調音師那學點兒樂理知識;他拜內江的一位鍵盤手為師,洗衣服時會順帶著幫他洗了;他跟朋友辦樂隊、拍MTV、寫廣告歌,輾轉海南、西安多地,但始終算不上他理想中的成功……

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採訪時,他曾這樣形容自己那些年的境遇:「我們更像一個推銷員,站在各種豪華的老闆台前推銷我們的夢。而他們,卻好像是在星期天帶著家人逛動物園的遊客,用一種愉快的心情看我們在籠中表演。最後用同情的口吻安慰道:下次吧。」

刀郎的歌為什麼從默默無聞,到風靡全國?

那英們又為什麼頻頻抨擊刀郎,與羅大佑、李宗盛的態度截然相反?

問題的關鍵,在於話語權。

別再狙擊刀郎

「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樣的女人,用你那火火的嘴唇,讓我在午夜裡無盡的銷魂。」

唱的是對愛人容貌的讚美,以及奔放、赤裸的情慾。

「那天我喝醉了拉著你的手,胡亂地說話,只顧著自己心中壓抑的想法,狂亂地表達。」

唱的是刀郎離去的前妻,配合著他那嘶啞的聲音,一個落魄中年男性的形象躍然紙上。

「我不怕雨打風吹日曬,被大漠風沙傷害,讓心暴露在陽光下對你表白。」

唱的是「生而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後千年不腐」的胡楊。

「就算生活,給我無盡的苦痛折磨,我還是覺得幸福更多。」

唱的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如你所見,如果給刀郎的歌幾個關鍵詞,那一定會包括簡單、直白、真率,即使從未上過學的人也能聽懂。

但要只說一個,那一定是生命力。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愛是你我 音樂: 刀郎;雲朵

相當直接、旺盛的生命力,仿佛一株在沙漠中獨自生長的胡楊。

它為從沙漠中誕生,根系延伸到綠洲的植物所不恥。

又讓從鄉村中長大,最後去到大城市的人羞愧。

他們統統產生了「唱這種歌=丟人」的想法,並急切與刀郎的歌切割,以表示自己的審美今非昔比,變得更加「高級」。

高曉松認為,刀郎的火是「士大夫階層」的失敗。

但其實,刀郎的火更像是與聽眾們聯合,對他們進行反擊。

對此,當年的《三聯生活周刊》揭露得很是徹底。

「刀郎代表的是勞動人民的筋肉血脈,而中國唱片業的核心是把持話語權的支持分子。」

後者決定了他們要製作何種歌給前者聽,並試圖規訓前者何種歌是「高大上」的,是你們應該聽的。

誰能說,德彪西的《月光》、周杰倫的《青花瓷》、那英的《默》和刀郎的《愛是你我》,不能存在於同一個人的歌單里呢?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青花瓷 音樂: 周杰倫

只不過,有人怕別人搶走他們的聽眾罷了。

與刀郎同樣被不停罵「土」的歌手大有人在。

比如早年的旭日陽剛、西單女孩,比如火了二十年的鳳凰傳奇。

以前,能夠在媒體上公開發聲的,往往是把持著話語權的「圈裡人」。

是以,刀郎與鳳凰傳奇就成了「土」的代表。

他們的歌是要被抵制的低級歌曲,是中年男人才愛聽、老阿姨才愛跳的廣場舞神曲。

這種審美觀念,即使到了今天還沒有改變。

在綜藝節目裡,鳳凰傳奇改編的《海底》拿下全場最低分數,不少人出口貶低,說是「被動聽你們的歌」,說有點「金木水火……」。

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每個人都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

早年我們為李宇春等歌手用簡訊投票,如今我們為鳳凰傳奇正名。

鳳凰傳奇版《海底》發布後火遍全網,光是在B站的播放量就突破4000萬,幾乎每一條彈幕都是正面評價。

「來不及,來不及,也要唱給你聽。」

雖然唱著來不及,但在他們的歌聲里,每一個字都在透露著「來得及」。

更別提他們演繹的《將進酒》《別董大》等唐詩宋詞,是如何再次贏得網友讚賞。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過山 音樂: 鳳凰傳奇 -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 第4期

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是《海底》口碑逆轉,還是《羅剎海市》網友反撲那英,背後的邏輯十分一致——

「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在新專輯的介紹頁,刀郎放了一段馮夢龍的散文。

「書契以來,代有歌謠。自楚騷唐律,爭研競暢,而民間性情之響,遂不得列之於詩壇,於是別之曰『山歌』。」

今天,山歌響了,民間性情也響了。

比起所謂的權威,人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的耳朵,也應該更相信自己的耳朵。

音樂,沒有高低之分。

而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不要被別人決定你應該聽怎樣的歌,點個「在看」,讓我們發出自己的聲音。

參考資料:

1、刀郎:我就是「三俗」 搜狐音樂

2、北京音樂圈看刀郎:從地獄到天堂 三聯生活周刊

31 / Jul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李尋歡

微博:視覺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4eb359f59606f057b7a3f5db0a1e9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