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分娩事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體會,沒生過娃的孕婦了解下

2022-01-31     孕育島

原標題:7個分娩事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體會,沒生過娃的孕婦了解下

提到生孩子,對於女性來說都是一項非常嚴峻的考驗,無論是在過去還是醫學如此發達的現在,生孩子這件事上更多的是靠孕媽自己,特別是順產,更是靠媽媽自己的努力。

女性因為身體的特殊原因,生孩子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如果你現在正處於孕期或者即將面臨生產,提前來了解下關於生孩子時候的那些事,別等到情況發生的時候覺得害怕或尷尬。

孕婦明明已經見紅了,醫院卻建議回家觀察

文文這幾天就是預產期了,因為想要順產就一直在等身體有反應。那天晚飯後去衛生間,文文發現自己出現了褐色的分泌物,肚子也開始有類似痛經的感覺。應該是孩子要發動了,所以文文趕緊叫上老公收拾東西去醫院,準備住院生孩子。

結果到了醫院,醫生對文文的情況了解後,建議文文回家繼續觀察。目前孩子的胎心和胎動正常,陣痛的間隔還很久,並且這是文文的第一胎,按照時間推算今天晚上是不能出生的。

文文回家後這一晚上提心弔膽,害怕萬一孩子突然生在家裡就糟糕了。結果一晚上都安靜,雖然還會有肚子疼,但孩子確實沒出生。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出現了紅色分泌物,肚子疼的間隔變少了,這次去醫院,終於被醫生留下準備待產。

醫生能對文文的生產情況做出準確判斷,不僅僅是病例多,主要是了解關於生產的一些表現。

關於生產的一些事,即將生產的媽媽要了解下

1)孩子出生多是在晚上

半夜是很多寶寶發動的時間,如果有機會去婦產醫院就會發現,半夜送來的產婦要比白天多很多。雖然沒有明確的解釋,但事實卻真的是如此。

之前有人提出過,可能是夜間的時候,褪黑素可以和催產素一起作用,讓宮縮出現,所以很多孕媽的產前陣痛都是在夜裡出現的。

2)見紅的同時有粘液

孩子要出生之前會有見紅的表現,同時還會伴有粘液分泌,這是宮頸為了生產做準備開始軟化。黏液是透明的、黏稠的,之前是在宮頸位置負責密封宮頸的,當出現這種黏液的時候代表孩子快要出生了。可能不是當天,時間也不會太久。

3)孕媽的忍耐力更強

生孩子的過程是漫長的,特別是第一次生孩子,十幾個小時或幾十個小時都是正常的,而孕媽的體質天生就是要比寶爸更能忍受這種疼痛。可能是因為要承擔著孕育生命的責任,所以孕媽的身體更特殊。

4)分娩會有過渡期

在分娩的過程中需要經歷好幾個階段,很多寶媽在中途都想過放棄。待產室里經常聽到媽媽們說不生了,要剖宮產。這是到了過渡期的表現,一般會持續15-60分鐘。如果熬過了這個階段,身體會爆發出新的力量,對於生產也會更快進入到下個階段。

5)順產時候的大小便

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孕媽用力,對於不會用力的寶媽,醫生經常比喻就像在大便的時候用力感覺。當孩子經過產道時,會對膀胱和直腸造成擠壓,所以和孩子一起出生的還有產婦的大便和小便。很多孕媽會覺得很尷尬,對於醫生來說是常見的,也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6)需要進行兩次分娩

第一次是分娩出孩子,第二次是分娩出胎盤。第二次的分娩會經歷5-20分鐘,疼痛的程度對於孕媽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不能自主分娩成功,可能需要醫生進行催產素的幫助,總是和生孩子比起來,這個過程輕鬆很多。

7)一直流血

生完孩子之後會有排惡露的階段,基本都是大量的血液,和月經比起來要多上幾倍,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要更長。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正常的,一般會持續4-6周,做好衛生清潔就可以,如果6周後出血量仍然很大,建議就醫診斷。

小島想說:

生孩子的過程確實很辛苦,特別是剖腹產的媽媽。提前了解相關內容,可以加快生產速度,減少寶媽的疼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485c58235b737e82d35aaf85c5ba4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