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的普及,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觀念,以前的人是把錢積攢夠了再去賣東西,而現在,大家人手一張甚至很多張信用卡,想買什麼先買了再說,反正欠下的帳單可以慢慢還,這就是所謂的超前消費。
其實中國人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喜歡欠帳的人,過去的人哪怕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也很少隨意跟別人借錢,遇到困難寧可自己咬牙挺一挺,也不願意欠別人的債。
人過五十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不願欠債的心理,因為欠債,不一定是欠人錢財,老一輩人常說:找人借錢,借的雖然是錢,欠的卻是人情債,還錢容易,還人情卻很難。
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現在的人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害怕欠債,很多人經常自嘲「債多不壓身」,但是你知道嗎?當一個人過了五十歲以後,不管是欠錢還是欠別的什麼都可以,但是有三種債絕對不能欠。
人過五十
第一個不能欠的是「父母債」。人這輩子最還不清的就是父母的養育恩情,是父母成就了我們的生命,是父母將我們養育,但是當我們回頭看一看,從來只有父母的無私奉獻,卻很少有對等的回報給到父母。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很類似,十八歲以前都是完全依賴父母,成年以後,只顧去尋找自己的理想和生活,中年時忙著養家餬口,到了五十歲以後才想起要好好報答父母。
但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你想起要報答父母的時候、當你有能力報答父母的時候,往往已經太晚。
人過五十
當你年滿五十,父母也至少已經七十歲,趁著他們還健在,趕緊好好孝敬他們,雖然欠父母的債,我們一輩子也還不清,雖然父母不求回報,但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那一刻才追悔莫及,這是人過五十以後第一個不能欠的債。
第二個不能欠的債叫「親人債」,剛剛我們說第一不能欠的是「父母債」,那麼除開父母以外,我們還有其他很重要的親人,比如婚姻中的另一半,比如兒女,又比如自己的兄弟姐妹,這些都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也最重要的人。
古人說「夫妻無緣不聚,兒女無債不來」,能成為彼此最親的人,古人認為一定是因為特殊的緣分,必須要好好對待,珍惜相處。
人過五十
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容易被你傷害到的,往往是最親的人,而遇到困難和危險,第一個救你的,也一定是最親的人,所以說親情,其實是一份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償還的「幸福債」。
最後是第三種債,叫「恩人債」,人這輩子吧,再厲害的人,也一定有幫過他,對他有恩的人。只要在社會上打拚過努力過,誰又沒有過受恩於人的經歷呢?可能有時候我們也會施恩於人,當時你並不會覺得是一件多大的事兒,但是對對方而言,可能就會改變一生的命運。
人過五十
古人為什麼說」受人滴水之恩必須要湧泉相報」,就是因為哪怕是滴水之恩,對你而言也是一份天大的恩情,別人可以不求回報,但你不能不還這份恩情,因為這是債,同時也是道德,一個人如果連恩人債都可以忘記,那和忘恩負義之徒又有什麼區別呢?
人過五十,欠什麼都可以,就是別欠以上這三種債,儘早還清別拖延!越早還清越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