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早起、無車隊、無接親……喜事簡辦新風吹進國慶「婚禮季」

2024-10-08     大眾網

10月2日下午4點58分,淄博市淄川區西河鎮梨峪口村的廣場,秋日暖陽下,景色美不勝收。廣場附近還設有越野摩托體驗區、拾憶童趣遊玩區、棋牌娛樂區等,若不是醒目的引導牌,很難想像這是一對95後新人的婚禮現場。

婚禮現場背靠西河鎮的水庫,新郎劉潤宇和新娘崔縣迎在婚禮現場精心設置了功能豐富的娛樂活動區,讓親朋好友在娛樂放鬆的同時,盡享鄉間美食和山村美景。親友們到達婚禮現場後會先拍照簽到,憑藉領取的簽到卡,可以到遊玩區體驗新人設計的三個遊戲。每通關一個遊戲,就能在簽到卡上蓋一個章,集齊三個章便可領取一份小禮品。

「這些遊戲環節,不設參與限制。無論是來參加儀式的親友,還是偶遇的遊客,都可以體驗遊玩或者觀禮。」劉潤宇告訴記者。

「這真是一場獨特的婚禮。假期本想帶孩子到處逛逛,沒想到順路參加了這場婚禮,讓我們大開眼界,不虛此行。」遊客劉鑫在觀禮後說。

放煙花、燃篝火、玩遊戲、嘗美食,徐徐秋風中,這樣特殊的新婚禮給現場所有人都留下了不一樣的美好回憶。

婚事新辦、喜事簡辦的新風尚,吹進今年國慶「婚禮季」——婚禮儀式流程壓縮,豪華車隊、奢華酒席漸少,新人們正努力「奪回」婚禮主導權,糾正「婚禮是展示財力與物力的盛大攀比」的認知,用小而美的婚禮紀念自己的人生大事。國慶假期,許多山東新人通過「新辦」開啟人生新篇章。一場場別樣的婚禮,記錄著新人們花樣的幸福。

「親朋好友,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新郎李楠,這是我的新娘張清婉。感謝大家出席我倆此生有且僅有一次的婚禮……」話音未落,婚禮現場響起歡樂的掌聲。

10月1日中午12點,29歲的膠州小伙兒李楠第一次登台主持,主持的是自己的婚禮。不到10分鐘,婚禮儀式完成,李楠拉著妻子落座,和賓客一起動筷子。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新郎新娘在婚宴上和賓客一起吃飯的,這多好啊!以前新人們忙著敬酒應酬,吃不上自己的婚宴。」李楠的堂弟李柯一邊吃席,一邊感慨說,「明年,我的婚禮也這麼辦。」

除了接親、婚禮儀式簡化,李楠和妻子還「簡」掉了彩禮、嫁妝。「雙方父母本要給彩禮和嫁妝,以此作為我們小家庭的啟動資金。但我倆一致認為,父母養育我們成人已付出太多,我們自己有能力有信心經營好小家庭。所以我們決定不要彩禮、不要嫁妝。」李楠說,在他和妻子看來,舉辦婚禮本是為了展現新婚夫婦深厚感情,「新人喜歡的婚禮就是最好的。」

「移風易俗好處多,家庭站里我來說。婚事簡辦不浪費,雙方經濟不受累。破除陋習與陳規,文明新風遍地吹!」10月1日,一場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舉辦的新事簡辦婚宴熱鬧了莒南縣道口鎮後介脈頭村。婚宴當天,新郎新娘雙方親友團及觀禮村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擠得滿滿當當,音樂快板聲中不時摻雜著村民們的祝福笑語。

「過去,一場喜事下來,花錢真不少,給雙方家庭帶來不小的負擔。現在村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就能辦婚宴,親戚朋友、父老鄉親們不用跑遠路就能聚到一起。雖然宴席就五六桌,但非常熱鬧,又拉近了感情。」後介脈頭村黨支部書記嚴修波介紹,在家門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辦喜事,已成為當地新風尚。

談起剛剛舉辦的婚禮儀式,利津縣95後新娘陳雨晴用「三無」概括——「無早起、無車隊、無接親」。當過伴娘的她,感受過傳統婚禮帶來的忙碌和疲憊,「起大早化妝、接親流程漫漫,從早忙到晚,費時又費錢」。於是,夫妻兩人商量後,決定來一場極簡婚禮,只保留向雙方父母敬茶的傳統環節。「不必起太早,不必嚴格卡著環節來,親朋好友還能一起熱鬧,這是我們想要的婚禮,也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婚禮。」陳雨晴說。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劉一穎 記者 劉磊 馬斌 白曉 王思晴 通訊員 郗文嬌 宋榮榮 文鵬 參與采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392759181e51ae13c0b16a81fd34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