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老年痴呆症正在悄悄年輕化

2023-11-19     科普中國

原標題:最新研究:老年痴呆症正在悄悄年輕化

過去,提到痴呆症時我們通常都會很自然地將其與老年群體掛鉤,但現在這種「老年病」正在悄悄年輕化。

痴呆症,是一種臨床綜合徵,主要表現為以認知功能缺損為核心症狀的獲得性智能損害,表現為認知功能在記憶力、語言功能、視空間能力、注意力、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的受損,同時,還會伴隨一些性格改變、精神行為異常的症狀。阿爾茨海默病,是痴呆症中最常見的類型。我國60歲及以上人群痴呆患者約有1507萬人,其中有983萬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圖源:unsplash.com 攝影師:Alex Boyd 6

而根據最新發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洞察報告》數據,我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正在呈現年輕化趨勢。

該報告對1000餘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及家屬的真實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儘管62.1%的人群是在60~79歲之間才首次確診阿爾茨海默病,但也有21.3%的患者在是低於60歲時就已首次發病。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低於60歲發病的患者中,有14.7%的患者是在50~59歲期間發病,有4.1%的患者是在40~49歲期間發病,有2.5%的患者發病時未滿40歲。阿爾茨海默病這種疾病,其實我們想像得年輕。

圖源:unsplash.com 攝影師:Matt Bennett

通過危險因評估、神經心理檢查、影像檢查和生物標誌物檢測等,可以篩查或者識別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或具有風險的人群,有利於早期診斷和干預疾病。

但《報告》卻發現,有超過六成的患者所在社區未進行過早期認知篩查,有12.8%的患者不了解認知篩查的情況。早期干預認知的不足,會導致患者很容易錯過治療的「黃金窗口期」,也就是輕度認知障礙階段,因此《報告》建議儘早篩查、診斷和干預,為延緩和防控阿爾茨海默病贏得更多時間。

對於有患病風險的人群,除了儘早做好篩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的運動、充足的睡眠也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有著重要意義。

圖源:unsplash.com 攝影師:Tiago Muraro

參考文獻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544-0?utm_medium=organic_social&utm_source=zhihu&utm_campaign=CONR_PF020_ENGM_AP_CNCM_002EA_weeklyS

策劃製作

作者丨施南平 科普作者

審核丨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責編丨鍾艷平 祁媛(實習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2f5c0090c0b749bfc8ea33025d917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