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進步,「財富病」越來越普遍。現在,除了眾所周知的三高,還有「四高」,即高尿酸。
男性149~416μMol/L,女性89~357μMol/L,這是尿酸的正常範圍。如果長時間超過此範圍,則尿酸過高。此時,患痛風的風險將高出數倍。
數據顯示,中國有近2億高尿酸血症患者,8000多萬痛風患者,患者數量仍在增長。
01
為什麼中國的痛風患者越來越多?
2021發布的高尿酸血症白皮書發現,迄今為止,中國高尿酸血症人數已超過1.5億,其中1/10患有痛風。
痛風是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疾病。尿酸的增加率相當於痛風的發病率。
大多數患者是由長期吸煙、酗酒、暴飲暴食和食用高嘌呤食物引起的。如果出現血脂代謝異常、高血壓和糖尿病,發病率將急劇上升。
痛風很難完全治癒。如果你感到疲勞和緊張,手術壓力會再次出現。
如果痛風不能被積極干預,它不僅會疼痛,還會導致關節損傷和畸形,導致腎功能受損。
02
「元兇」是豆製品?
人們總是把豆漿、豆腐、豆製品和其他成分歸類為高嘌呤食物。而且過多攝入尿酸會誘發慢性痛風。
我們需要了解,人體中只有17.1%的嘌呤成分來自外部來源,其餘來自內源性代謝。
在豆製品的生產過程中,乾燥的大豆被浸泡在水中,經過拋光和燉煮,這將導致營養素和嘌呤成分的損失。
100克豆腐只有69毫克嘌呤;煮熟的大豆只有47克嘌呤。
2012年,上海一家研究機構的一項調查發現。膳食蛋白質攝入與高尿酸無關,植物蛋白質也可以降低慢性病發作的風險。
2015年,新加坡一所國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食用大豆及其相關豆製品不僅不會誘發痛風,還能預防痛風。
高尿酸血值的控制需要從飲食調整開始。沒有必要只盯著豆製品看。
03
為了健康,醫生:這5物早撤桌
【1】 啤酒
啤酒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嘌呤。經常喝啤酒會導致痛風和其他問題。酒精能促進尿酸的生成。如果你喝太多酒,你會發現整個身體變得越來越酸軟。
酒精可以刺激乳酸的產生或競爭,並抑制腎小管中尿酸的排泄。一方面,啤酒本身屬於高嘌呤,另一方面,酒精會促進尿酸的產生,乳酸也會抑制尿酸的排泄。
這種尿酸水平會隨著你喝更多啤酒而升高,這會加重痛風的症狀。因此,如果你想預防痛風,儘量不要碰啤酒,少喝其他含酒精的飲料。
【2】 豬肝
豬肝屬於動物內臟,冷豬肝很受歡迎。很多人經常喝豬肝,吃豬肝,但正常人這樣做沒有問題。痛風患者應該三思。
豬肝是一種高嘌呤的食物。每100克豬肝中含有169.5毫克嘌呤,這被認為是家禽肉中的高含量。因此,痛風患者應儘量少吃豬肝。
調查顯示,每100克雞肝中的嘌呤含量為293.5毫克,鴨肝中的嘌呤含量為301.5毫克。可以看出,動物肝臟的嘌呤含量並不低,我們需要少吃。
【3】 帶魚
帶魚本身就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食物,尤其是油炸帶魚。帶魚的味道很受歡迎,但高尿酸血症患者應儘量不多吃。
在大多數魚類和海鮮中,帶魚的嘌呤含量相對較高。每100g帶魚的嘌呤含量為391.6mg,高於鴨肝。痛風患者應控制海鮮的攝入量。
油炸後,食物的熱量嚴重超標。攝入人體後,可能會導致脂肪堆積,變得越來越胖。肥胖也是痛風發作的誘因之一。
【4】 豆腐乳
事實上,豆腐乳中的嘌呤成分並不多,只有50mg/100g。
然而,在製作豆腐乳時,使用的原料大豆、黃酒和鹽不僅會增加尿酸的合成,而且酒精和鹽也不利於痛風患者的控制。
此外,發酵豆腐是通過發酵製成的。豆腐胚中含有的蛋白質會被氧化分解生成硫化物,這對正在服藥的痛風患者是不利的。
【5】 香菇
香菇是一種蘑菇食品,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吃。香菇營養豐富,經常食用,可以降低血壓、血脂、膽固醇,提高免疫力。因此,香菇是受歡迎的蘑菇食品之一。
根據調查,香菇每100克的嘌呤含量為214.5毫克。香菇的嘌呤含量高於豬肝。痛風患者需要控制自己的口腔。
尤其是在吃火鍋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吃香菇,這會在不知不覺中導致嘌呤攝入過多。如果此時與啤酒搭配,會加重痛風等併發症,嚴重損害健康。
04
每天堅持3個習慣,穩定尿酸值,預防痛風
1.體重控制
肥胖也會加速痛風的發生。
如果脂肪在體內積聚,各器官負擔加重,容易引起內分泌紊亂,從而加快嘌呤代謝速度,最終增加尿酸水平。
建議調整飲食結構,經常鍛鍊,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有助於預防痛風。
2.補充營養
為了預防痛風,在控制體重的同時,你可以補充一些冰葉丁酸,這可以加速尿酸的排泄,尿酸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蒲公英能加速尿酸的排泄,穩定酸鹼環境平衡;玉米須可以降低嘌呤代謝,避免尿酸的過度積累;百合富含秋水仙鹼,可降低白細胞活性,減輕痛風發作時的炎症反應;茯苓具有良好的疏通關節和促進受損關節修復的作用。飯後適當補充冰葉丁酸可以降低尿酸濃度,預防痛風損傷和關節健康。
3.定期檢查
痛風患者或單純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定期檢查。
如果尿酸水平較高,但未經藥物治療,可每3-5個月檢查一次血尿酸、肝腎功能、腎臟B超等指標;如果已經開始藥物治療,需要每3-5周複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