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每個都要好」

2024-05-08     海峽導報

原標題:「一個都不能少,每個都要好」

廈門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在幸福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打造出「六人自智小組」育人模式。「自智」中的「自」指自主、自律、自學、自育、自強,成為國家社會需要的人才;而「智」則指智力、智能、智謀、智慧、智行,助推師生成長、學習、遷移和生成智慧。教育是喚醒,雙十附校希望發展師生自我定位、自覺自助的「自智」之力,在學習中形成面對未來的思維和智慧,不斷探索生命的意義,成為更好的自己,追求幸福人生。

六人小組打造幸福成長圈

在雙十附校的小學部和中學部,每個班都有6—8個「六人自智小組」,組內的成員們住得近、興趣愛好相近、心更近。其實,組隊學習在中小學中很常見,而雙十附校「六人自智小組」的亮點,在於突破了小組學習僅限於課堂的傳統模式,協作開展課內外活動,利用同輩群體間的積極作用,實現個性化與集體化的教育融合,打造出有幸福感的「六人小組」成長圈。

每一個「六人自智小組」都是緊密的團隊,既是共同進步、相互爭鳴的學習夥伴,更是誼切苔岑、並肩作戰的隊友。三年級的小雨(化名)過去成績薄弱、沉默寡言,如今在「六人自智小組」中變得自信而活躍。他說:「以前我總是害怕回答問題,怕出錯被人笑話。但現在,有了夥伴們的鼓勵,我敢於表達,也學會了傾聽。」在「六人自智小組」中還有隨班就讀的孩子,在組員們的幫助下,每次的課堂展示,他們都不曾缺席。

課堂外,「六人自智小組」一起讀名著、排話劇、表演才藝……該模式下,學生產生了內生動力,在團隊合作中認識自我、激勵自我。「六人自智小組」如同一幅成長畫卷,記錄著學生在合作、共生、共鳴中成長的足跡。

雙十附校副校長尤露嬌強調:「『六人自智小組』所體現的,正是『一個都不能少,每個都要好』的思想內涵。」

三支隊伍共繪師、生、家幸福篇章

憑藉靈活性、互補性和實踐性的優勢,「六人自智小組」走出校園,前往魁星樓、赤土村、集美鰲園等紅色基地,用足跡繪製出「鷺島紅色地圖」,落實《少先隊改革方案》。研學鍛鍊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這讓每一個成員被看見,也讓每一個成員的能力有發展。

實際上,每個「六人自智小組」的背後都代表著6個緊密聯繫的家庭,校內1000多個小組覆蓋了校園周邊的小區、街道和社區,如同一個個基點,形成了獨特的協同育人生態和有力的文明社會群。

雙十附校認為,家長是教育的合伙人,幸福的父母才能成就幸福的孩子。家長們參與到校園活動、食堂管理和互動課堂中。其中,家長導護隊又被稱作「最強站隊」,「站隊」里隊員多、積極性強、站崗時間長,風雨無阻地守護著孩子們上、下學的平安路。有的家長一站就是十年,在孩子畢業後依然到崗。合作夥伴間必然要共享、共進,學校不僅在周末開放實驗室、圖書館和運動場館,還設置了家長學校提升家教水平。家校聯動為孩子的幸福成長築起了堅實後盾。

感到幸福的還有雙十附校的教師。教師團隊也展現出了「團結合作」和「每個都要好」的發展態勢,學校和青年教師、資深教師都簽下了「五年成長之約」,通過創機制、搭平台,以名師引領、骨幹示範、平台診斷、微循環建設等方式階梯式、全方位地培養教師,推動教師個性化發展,讓每一名教師都過上幸福且有尊嚴的教育生活,使教師發展成為立校之基。

雙十附校通過家校師生共同發展模式,實現辦學追求與社會責任結合,讓個體和家庭在幸福教育中成長。

學校名片

廈門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創辦於2013年8月,是廈門市海滄區教育局與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合作辦學而成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把素質教育作為辦學第一要義,確立了「為人生奠基,讓生活美好」的辦學理念,培養堅持運動、樂於勞動、熱愛閱讀、喜歡藝術、勇於創新、敢於擔當、善於合作的新時代好少年,培養會生活的未來行動者,努力把學校辦成合作辦學的典範和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九年一貫製品牌學校。

導報記者林芯誼通訊員郭珏瑩劉婉姝尤露嬌/文廈門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供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24b0b6e32b8ca92139e4f524038f5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