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檔註定不平靜。
國產片這邊,除了《消失的她》和《八角籠中》票房大爆,《熱烈》《封神》《超能一家人》也來勢洶洶,劍指全年齡口味觀眾。
由於《奧本海默》引進命運未卜,好萊塢痛失大將諾蘭,華納新片《芭比》又註定走小眾路線,這就讓整個7月只剩下唯一一部頭部好萊塢影片——那就是《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
還得是你阿湯哥
如上所述,在7月的內地引進片市場,《碟中諜7》幾乎已經成了獨扛大樑的存在。巧的是,這樣的態勢正和與這個IP強綁定的傳奇影星湯姆·克魯斯近年在好萊塢的形象不謀而合。
在全球電影市場較為疲軟的前兩年,曾被市場寄予厚望的《信條》救市失敗,漫威等頭部IP開始轉戰流媒體,票房和品質總體上均不如以往。
在這樣的局勢下,阿湯哥祭出《壯志凌雲2:獨行俠》,在沒有中國內地市場加持的情況下,以勁收近1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為好萊塢市場復甦注入了一劑票房強心針。
自此,阿湯哥便成為好萊塢倡導影院觀影的新任代言人。
因此,印著阿湯哥個人烙印的金字招牌《碟中諜7》於這個暑期檔強勢回歸,是影迷之所望,也是市場之所望。
跨越27年,這個動作片IP中的常青樹之所以能一直保持較高的口碑和品質,最大原因就在於阿湯哥對其傾注的心血和精力,以及他每一次堅持帶給觀眾以新鮮看點的不懈嘗試。
作為製片人,他和導演編劇一起打磨劇本,親自督導每一部的製作,在拍攝期間嚴格控制防疫,甚至因為片場防疫疏忽導致劇組停擺而大發雷霆,成為全行業的工作楷模;
作為演員,阿湯哥是出了名的每部極限特技場面必定親力親為,不用替身——就拿這次的《碟中諜7》來說,影片高潮部分出現的「3000米懸崖摩托車極限跳傘」一幕,為了保證拍攝效果,阿湯哥前期光是基礎訓練就進行了一年,跳傘練習次數超500次;
為訓練摩托特技,劇組特意為阿湯哥搭建了一條越野摩托車賽道,阿湯哥在這裡練了超過13000次摩托車跳躍。
到了懸崖正式實拍時,由於碗狀懸崖有相當的弧度,阿湯哥冒著風險和技術上的生命危險,劇組上下提心弔膽。而且因為對初次拍攝的效果不滿意,光這3000米的高空他就跳了整整6次。
在全行業都在濫用綠幕和CGI的時代,為了帶給觀眾真實而震撼的觀影體驗,敬業搏命如阿湯哥,好萊塢乃至全球影壇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
堅守動作片底線
由於全球電影市場變化以及人才缺失等原因,近年來動作片這一分支變得越來越捉襟見肘,每年能出的佳作寥寥。
對於《碟中諜》系列,阿湯哥始終都有著清晰的定位:作為最長壽的動作商業片IP之一,《碟中諜》系列必須堅守動作片的底線,那就是把打鬥動作和大場面踏踏實實做好,不花多餘的精力在解釋劇情和設定上,讓觀眾看得爽,看過癮。
《碟中諜7》無疑就是完美延續這種精神的作品。
影片在開場10分鐘,就用驚心動魄的場景編排,打造了一出刺激緊張感拉滿的拉鋸戰——不僅展現了《碟中諜》系列獨有的諜戰陰冷氣質,更展現了本作主反派「智體」的強大和壓迫感;
隨著經典的主題樂結束,影片緊接著就打造了令觀眾目不暇接的驚險場景:
從阿湯哥機場脫身和每部必有的追逐長跑,到羅馬街頭險象環生的追車戲,到懸崖高空摩托跳傘,再到從墜落的火車車廂中逃出生天,一環接一環,高潮迭起,持續挑戰著觀眾的爽感上限。
在近身打鬥場面上,《碟中諜7》也有著頗為亮眼的設計:在影片開場沙漠營救的一場戲,阿湯哥在漫天沙塵暴中隻身對決僱傭兵小隊,從一開始就拉高了觀眾的期待;
然而這種期待在後續的場景中也並未落空,在威尼斯窄巷1v2場景中,影片貢獻了最硬核的打戲之一,其動作之凌厲和肅殺感,直衝年度最佳打戲場面;電影尾聲伊森與反派加布埃爾在火車車頂的打鬥場景,以其出眾的編排設計,將觀眾的腎上腺素水平拉到又一高峰。
27年過去,《碟中諜7》再次證明,這個系列依然是地表最值得信賴的動作片IP之一。
27年依然碟中諜
作為一個一以貫之的系列,除了死守阿湯哥在票房和口碑的雙重號召力,以及動作片的頂尖水準之外,《碟中諜》系列成功的最大原因還在於其對系列經典元素的保留傳承,以及堅持求新求變的理念。
儘管時代已經來到2023年,信息渠道已經發展到了超乎想像的程度,甚至影片反派都開始以非實體的AI技術為形象,但《碟中諜7》依然有一些貫穿全系列的經典要素:
比如對於經典面具化裝的使用,在存在無數種方式驗證身份的信息時代,堅持使用這種老派的手法看似有些戲謔。然而影片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戲謔感,讓這種手法不僅行之有效且合理,而且還十分高效地貢獻了部分笑點,在維繫系列經典要素的同時,也為當下的作品增光添彩。
在角色方面,《碟中諜》系列從第四部開始,就在回收角色和劇情收線方面凸顯了高超的水準。
這部《碟中諜7》在帶回之前兩部作品核心角色的同時,不僅讓系列第一部當中的部長「基特里奇」回歸,還讓他承擔了推動劇情的一大重點,同時也回收了一部分衍生自第一部角色的「白寡婦」的暗線劇情,打造了一個只有系列電影才能做到的精巧布局。
與此同時,系列也不忘持續吸收新鮮血液:全新加入本作的《美國隊長》「卡特特工」演員海莉·阿特維爾,以令人信服的塑造成為了系列新的支柱角色;
而《銀河護衛隊》系列「螳螂女」演員龐·克萊門捷夫,在此前提到的窄巷激烈打鬥場景中,貢獻了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打女動作戲。
更不用說影片將反派從特工組織演變為人工智慧的設定,折射出了這個老牌系列IP對時代技術發展的拷問和自省——《碟中諜》系列,一直都在自我迭新的路上。
動作紮實,看點豐富,在《速度與激情10》等一眾分上下兩部敘事的好萊塢電影中,《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無疑交出了今年完成度最高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