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暉
不同國別、不同性別、不同文化背景的大作家不約而同地描述了同一個意象——「自己買花的女人」。這肯定是有些特殊意味在的。
維吉尼亞.伍爾夫的代表作《達洛維夫人》開篇第一句,也是最廣為流傳的一句:「達洛維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一個女人決定去買花,她可以決定買什麼花,也可以決定成為什麼樣的人。買花是一個浪漫的、仿佛蘊含無限可能的開頭,而即便最終一日平淡,她至少有花開花落。
電影《時時刻刻》
莫言則直接寫了一篇《懷抱鮮花的女人》。即便在男性視角下,懷抱鮮花的女人成為了一個客體、是慾望的隱喻。但不可否認,女人因為懷抱鮮花而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致命的吸引力。「花朵團團簇簇的擁著她的下巴,花瓣兒新鮮出生命,紫紅出妖艷,仿佛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株生物」。在小說創作的1991年,這樣一束並非作為禮物的鮮花,本身就代表著非日常的生活與慾望。
如果說在二位作家的時代,為自己買花還具有某種先鋒性,今天則已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拼多多數據顯示,2021年拼多多生活鮮花銷售額同比增長150%,其中女性鮮花消費占比已超過65%。
你第一次為自己買花是什麼時候、什麼情境?
記憶里,買花曾是早戀同學的專屬玫瑰;後來是母親節送出的第一束康乃馨;真要說給自己買,記不清具體時間,但大機率是地鐵口10元一束的雛菊。
很長時間裡,鮮花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都是作為節慶消費存在。人們開始為自己買花,買花成為一種日常消費而非禮品經濟,也就是最近六七年的事,尤其在這兩年突飛猛進。中國花卉協會零售業分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花卉零售市場總規模為1986.8億元。線上增長尤為迅猛,從2018年為371.6億元,一路飛升到2022年的1086.8億元,增長近三倍。
如果說當下電影市場的火爆是口紅經濟的一種表現形式,買花就是生活領域的口紅經濟。花錢不多,帶來的情緒撫慰卻很多。它是最「無用的」,但正是「無用的」消費與消遣,讓我們感覺自己還在某一刻享受著生活,而非維持活著。
當代青年買花現狀
對於今天的年輕人,房子是租的,放上鮮花便是詩意的棲居地。工位是老闆的地盤,插兩支閒草,也能自成王國。
買花人也難免受一兩句質疑。比如功利派的——鮮花只是觀賞好看,完全是浪費錢。或者實用派的——鮮花也放不了兩天,不如買盆栽。再上綱上線點兒的——鮮花是死物,是植物生殖器官云云。但硬糖君只想說,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多少人受夠了「剛需」水平生活,對消費主義也已意興闌珊。買花,就是最具性價比的奢侈消費,最觸手可及的人生浪漫。
或許正是線下分享鮮花的樂趣不易,線上的以花會友更顯蓬勃。在豆瓣,成立於2021年的我又買鮮花啦小組,已經有12萬人加入,主要內容就是網友曬出自己新買的各色鮮花。其成立時間也很具代表性,疫情期間居家變長、心情變壞,真的很需要鮮花來治癒。
有趣的是,在豆瓣著名的、擁有63萬成員的「摳門女性聯合會」,買花話題也是一點不少。「買花期長的,康乃馨、雛菊、洋牡丹」「常年拼夕夕,便宜又大束」。攢錢也要好心情,不一起研究如何摳門買花怎麼行。
說到會買,當然還要看以購物分享起家的小紅書。在小紅書搜索「鮮花」,會獲得500萬+篇筆記。其中最多的是日常家居擺放類鮮花內容,早年常見的秀「鮮花禮物」反而在其次了。
買花,代表了時下年輕人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和構建。家中日常插鮮花,那是小時候看電視、電影里才有的事。還得是外國片或時裝劇,《我愛我家》這樣的現實流情景劇,擺的都是童年同款假花。而當那些看電視電影的孩子長大了,他們終於可以在自己的家擺上鮮花,同時發現:
鮮花帶來的不僅是裝飾性,更有日常生活的儀式感和新鮮感。買花不止是一次消費行為,而是一整段解壓舒緩的心流體驗。買花的快樂,是層層遞進的。
先是挑選、下單時的快樂,有網友說「買花可以沖淡我買化妝品衣服的慾望,反而是最省錢的」,立刻引來數百人點贊附議;然後是收到花時的開心,明知花是自己買的,收快遞時也有禮物般的驚喜;接下來便是醒花、處理花材的全然放鬆,插花時的天馬行空、藝術發揮,每天都在大腦過載的生活,還有什麼比關於美的「體力勞動」更治癒?
最後便是靜看花開花落。鮮花每日狀態不同,尤其是芍藥牡丹的季節,每開一朵都美得人大驚小怪。而花材隨季節不同,為水泥森林帶來四時嬗變最精微的消息,也為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注入變化的詩意。所謂如逢花開,如瞻歲新,人生樂事,大抵如此。
實現鮮花自由
粗略統計社交網站的分享,一個標準的買花人,一個月會購入3-4次鮮花,每月消費從一兩百到三五百不等,就可以坐擁「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青之草」。他們熱衷解鎖新品,交流、掌握不同花材的養護、插花技巧。而說起每個人的鮮花「入坑」史,那就是一部鮮花電商史。
但凡摩登女郎、工位青年,誰沒訂購過一兩次「包月鮮花盲盒」,誰沒期待過這次的一期一會將是什麼時令花材、新鮮風格呢。必須承認,垂直鮮花電商對培養中國消費者日常買花心智功不可沒。
2013年到2015年,國內爆發了一輪垂直鮮花電商創業熱。先是以野獸派、roseonly為代表的高端品牌將鮮花奢侈品化,直接抬高了禮品鮮花的身價和檔次,也炒熱了鮮花的大眾關注度;緊接著是花點時間以預購+周期購概念打開日常鮮花消費市場,在家居生活、辦公環境布置鮮花開始成為流行生活方式。
如果說花加、花點時間這類垂直鮮花電商是普及了以鮮花裝點精緻生活的理念;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巨頭就是從產業鏈端真正「將鮮花的價格打下來了」。前者是心理戰,後者是價格戰。9.9元的門檻,確實低到塵埃里去了。
最近兩年鮮花日常消費迅速普及,和價格的極大降低有直接關係。一杯咖啡的錢就能獲得一兩周的鮮花陪伴,誰不心動?據硬糖君觀察,今天的大量買花人,都是通過拼多多直播間的低價包郵鮮花入門,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為什麼今天的網購鮮花如此便宜?簡直比硬糖君中學時第一次戰戰兢兢走進花店時還要便宜。
傳統鮮花流通渠道非常複雜,從花農到花市再到各級經銷商最終到達花店。花店的禮品鮮花消費又不穩定,這就意味著巨大損耗,成本都要加到每一支賣出去的鮮花上。而拼多多的「農地雲拼」產地直發模式,不止省去了中間商賺差價,也讓鮮花們可以少走冤枉路、保持青春美貌。
電商巨頭的介入,不止意味著商品流通環節的極大優化。從整個產業鏈條看,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拼購模式,將鮮花消費分散的、臨時的需求整合起來,使雲南、廣東、福建等花卉產地的花農和農業合作社擁有了長期穩定訂單,就可以放手擴大生產規模。產量上去了,價格自然下來了。
新銷售方式也要新人才,拼多多「農雲行動」專項小組又奔赴全國鮮花產地,為中小商家和花農詳解鮮花電商和直播運營策略,並對新商家、新主播提供免費流量、資源位和供應鏈支持。
而在消費端,直播間、盲盒式消費、百億補貼、萬人團、限時秒殺等方式,都極大降低了日常鮮花消費的「嘗鮮門檻」。鮮花如此多嬌,通常一次9.9元的嘗鮮之後,就是徹底「入坑」。
今天人們買什麼花?
實現鮮花自由,既是人們生活理念的變化,「悅己消費」「情緒消費」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是平台技術在驅動,是一整套產業解決方案讓浪漫唾手可得。
9.9元的鮮花套餐,是直播間的引流神器。拼多多數據顯示,平台最受歡迎的單品是帶有良好寓意的百合、玫瑰、桔梗等。其實即便不提良好寓意,這些花材是典型的價格低、花期長,正是各種低價鮮花套餐的首選花材。
但低價入門之後,誰又會一直停在原地呢,必須大飛燕、莎拉芍藥、日本吊鐘整起來啊。社交網站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網紅品種出現。什麼叫一入「花門」深似海,別的不說,花友們已經向博物小亮看齊,主打一個廣識草木鳥獸之名。就算是段譽來了,也能把山茶花品種給他說得明明白白。
以前呢,大家只認識紅玫瑰白玫瑰,一個「藍色妖姬」就是頂時髦了。現在玫瑰有什麼弗洛伊德、橋邊之約,康乃馨都整出絲綢質感的野馬康乃馨了,更不用說芍藥那些落日珊瑚、楊妃出浴、御前表演的種種名目。當然,還有硬糖君最近刷拼多多推薦「一眼萬年」的牡丹菊,絕美國風花材啊。
對於平台也是如此,卷價格之後是卷高端花材,搞高質量發展,走品牌化道路。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寶峰鎮是一個全國大多數人都沒聽過的地名,但這裡冬暖夏涼,當地水土種出來的多肉品相極佳。自2015年引種以來,寶峰鎮多肉種植戶已達300餘家,種植面積2390畝, 10畝以上多肉種植基地就有64個。
在這些產業基礎上,拼多多開始打造「寶峰多肉」區域品牌。「在鮮花銷售旺季,我們將通過流量加持、品牌打標、補貼優質多肉商家等方式,在更大範圍內打響寶峰多肉的產地品牌,探索出一條鮮花品牌化的道路。」「拼多多農雲行動」專項小組的負責人表示。
線上銷售的及時反饋,也在反向優化著鮮花品種,形成C2B效果。凌偉彬在拼多多直播銷售蘭花,又將直播間的粉絲意見反饋給負責種花的父親。如粉絲反饋蘭花太大,家中沒辦法擺放,年輕消費者想要素雅的花色和個性化產品,父親就從株形、顏色、氣味進行改造,加大了矮種蘭花產量。
卷完鮮花捲綠植,今天的年輕人不止沉迷買花,還「植物上癮」,綠植、鮮花、手辦共同裝飾著年輕人的辦公桌。拼多多數據顯示,2021年花卉盆栽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0%,其中售賣最好的就是綠籮和蘭花。
硬糖君現在的一大樂趣就是在拼多多刷新鮮花材,簡直打開新世界大門。那些佛手、小菠蘿、酸漿果,既是想像中的詩和遠方,又是現實里的未知之地。作為一種性價比極高的精神消費,鮮花、綠植提供了最低成本的日常生活儀式感,也幫人提前過上了「模擬退休生活」。